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古人看天幕:UP主直播世界史 > 第8章 第三个视频《和平发展的契机的契机》下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天幕上,画面转向大陆的悲歌:被中断的近代化进程。+求.书?帮? .首^发_

没有英美得天独厚的地理屏障,欧陆强国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和平的曙光常被战云遮蔽。背景音乐转为沉重哀婉的调子。

德意志的“三十年”之殇:

镜头回到中世纪末期的德意志北部。

汉萨同盟繁忙的港口(吕贝克、汉堡),商船如织,仓库里堆满来自北欧的毛皮、东欧的粮食、西欧的布匹。

印刷机在运转,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场景重现。

“这里曾是新教改革的中心,拥有汉萨同盟奠定的雄厚商业基础,市民阶层活跃,本最有希望率先拥抱近代文明之光。”旁白充满遗憾。

突然,阴沉的音乐笼罩画面。

动态地图显示德意志地区被各方势力(天主教联盟、新教联盟、法国、瑞典、西班牙等)的军队反复蹂躏。

镜头呈现惨烈的战争场景:燃烧的村庄、废弃的农田、堆积如山的尸体(引用老勃鲁盖尔等画家的战争题材作品增强视觉冲击)。

“然而,这片富庶却无险可守的中欧平原,是名副其实的‘欧洲走廊’。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将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

史载,某些地区男性人口损失过半,经济倒退百年。

文明积累的进程被彻底打断。幸存下来的德意志诸邦,从此被深重的安全焦虑笼罩,生存的唯一信条变成了‘强权即真理’。”旁白沉痛。】

元,大都,郊外。

天幕上尸山、焚村、焦土,伴着令人窒息的沉重音乐,攥紧了每个仰望者的心。

大都郊外避风土坡下。二十来个秋收后的庄户,挤坐着看平日解闷的“天乐子”。今日哪是乐子?分明是剜心的刀!

“老天爷啊……”满脸沟壑的老农,指甲缝嵌着泥,盯着天幕上被踩烂的庄稼地,死攥住手心里几颗麦粒——那是全家的命!声音发颤:“作…作的是哪门子孽哟!好好的人,好好的地,糟蹋成这样?”

他枯手指向倒伏的尸体,老眼蓄泪:“看那些人,跟俺们一样,爹生娘养的苦命人!招谁惹谁了哇?”

抱着幼儿的妇人,早把孩子脸死死捂进怀里,自己却忍不住抽泣。她不懂“欧罗巴”,只见火烧房、人哀嚎,像听过的乱世故事。

“吓死个人了……比闹蝗灾还惨哩!日子…日子还咋过?”她抹泪,为那不知何处遭难的“同类”,心口揪着疼。

“唉,作孽,作大孽了!”中年汉子重重叹气,袖子狠狠擦脸。

去年村里遭匪,那家破人亡的滋味,他懂!“听着没?天音说啥‘文明’断了?俺不懂大道理,可好日子,攒的家业,几辈心血,全完了蛋!就跟…就跟咱种一年地,眼看收成,一场冰雹全打烂一个样!”

他拍腿低吼:“憋屈!真他娘的憋屈!”

“是啊是啊!”几个汉子附和,脸上戚然。天幕上“深重安全焦虑”、“强权即真理”的沉痛旁白,如冰锤砸心。

小民也知怕:怕天灾、人祸、官府、兵匪。看那“德意志”被反复蹂躏得不成人样,活下来的只能变强变狠,他们仿佛看见乱世求生的自己,物伤其类的巨大悲凉压得人喘不过气。

“爹,咱…咱这儿,以后也这样?”半大小子带着哭腔问。

他爹死盯天幕,喉结滚动,最终沉重摇头又点头,粗糙大手紧攥成拳,指节发白。坡下压抑啜泣。几枚铜钱滚落冰冷土地,停住,反射幽蓝天光。

恐惧与悲伤弥漫中,土坡下死寂。有人抹泪,有人望天,有人下意识摸摸怀里仅有的铜板。他们不懂邦国大略,但“安全焦虑”、“强权即真理”八字,如冰冷铁钉楔入骨肉。

【天幕画面转向腓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严酷的军事操练,预示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法兰西的“革命”漩涡:

激昂的《马赛曲》片段响起。

画面展现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场景:攻占巴士底狱、网球场宣言、《人权宣言》的颁布。镜头与美国独立战争画面(列克星敦的枪声、签署《独立宣言》)快速平行剪辑。

“两场革命,相隔大洋,却共享着启蒙思想的火种,都旨在推翻旧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旁白点明共性。

然而,分水岭很快出现:

美国: 镜头转向费城制宪会议(1787年)的庄严场景,代表们激烈辩论。

华盛顿在总统任上主持内阁会议。

西进运动有序展开。~8*6-z^w^w^.`c*o`m*

“独立战争胜利后,虽有争论与妥协(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之争),但凭借大洋的庇护,美国得以迅速转入国家构建阶段,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实践其宪政理想,稳步扩张。”

法国: 音乐陡然变得尖锐混乱。

画面切换:

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的断头台不断起落;

旺代地区保王党叛乱的烽烟;

巴黎街头一次又一次的市民暴动(热月政变、葡月暴动等)。

“革命理想遭遇残酷现实,内部派系倾轧、社会矛盾激化,导致革命不断自我吞噬,陷入‘不断革命’的怪圈。”旁白分析其内部困境。

镜头拉远,动态地图显示法国被反法同盟的军队(奥地利、普鲁士、英国、俄国等)从西面八方包围、入侵。

拿破仑骑着战马的英姿(如《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与大军溃败于俄罗斯冰原的惨状(如相关油画)形成强烈对比。

旁白沉重道:“更为致命的是,身处欧洲大陆腹地,法国的革命被视为对整个旧秩序的威胁。列强组成一次又一次反法同盟,决心扑灭这‘危险的怪物’。

即便有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天才,法国也无法以一国之力,长期对抗整个欧洲的围攻。

在这种持续的外部高压和内部动荡下,‘和平发展’、‘渐进改良’对法国而言,无异于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

画面最终定格在滑铁卢战场硝烟散尽后的凄凉景象。】

元,上都(开平),大汗金帐。

忽必烈斜倚在铺着虎皮的宝座上,手中把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波斯弯刀。

天幕上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惨状和法国大革命的血腥动荡,让这位征服过无数土地的大汗,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那被反复蹂躏的“欧洲走廊”,让他想起了漠北草原上各部族永无休止的征战。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他的子孙们,不正像那些深陷安全焦虑的德意志邦国?而法兰西革命的“不断吞噬”,更让他心头凛然。

他扫视帐下垂首恭立的诸王和来自波斯、吐蕃、高丽的使者,心中暗忖:

“朕以铁骑定鼎,行汉法,通驿路,开海运,聚西海财货于大都,所求者,不正是为这庞大帝国,挣得一段如天幕所言‘不被粗暴打断’的时光?”他忽然觉得,自己力排众议,将都城从漠北哈拉和林南迁至汉地的大都(北京),并苦心经营连接各汗国的驿路系统,是何等明智。

这或许就是蒙古帝国的“护城河”与“血脉”?他沉声对掌管驿站的通政院使道:“传令各站赤,凡驿道所经险隘、津渡,增派护军,确保往来文书、使节、商旅,绝无阻滞!畅通之利,关乎国运!”他要让帝国的神经与血脉,在相对安稳的空间里,跳动得更久一些。

明,南京,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天幕上法国大革命那不断起落的断头台,巴黎街头一浪高过一浪的暴动,以及最终被整个欧洲围攻的绝境,像一面照妖镜,映出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秩序崩坏,天下大乱!

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毛笔乱跳。他出身微末,深知乱世之酷烈。

他厉行海禁,重典治吏,以锦衣卫监察天下,用空印案、蓝玉案等大狱震慑群臣,所求的,不就是绝对的掌控与稳定?天幕所言“持续的外部高压和内部动荡”,让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可能的深渊。

“和平发展……渐进改良……”

他咀嚼着这几个字,目光扫过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有请求弛海禁的,有弹劾官员贪腐的,有报告地方灾荒的。 那株在风雨中夭折的幼苗,再次浮现在他眼前。

他铁腕治国,是希望幼苗能在严酷的修剪下长得更首,可天幕似乎在说,过度的风暴本身,就能彻底摧毁它? 他烦躁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殿角的铜壶滴漏发出单调的“嗒、嗒”声。

那株在风雨中夭折的幼苗,再次浮现在他眼前。他铁腕治国,是希望幼苗能在严酷的修剪下长得更首,可天幕似乎在说,过度的风暴本身,就能彻底摧毁它?

他烦躁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殿角的铜壶滴漏发出单调的“嗒、嗒”声。

良久,他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市井灯火,对侍立的老太监哑声道:

“传旨……户部侍郎方克勤所奏‘广置预备仓,劝课农桑,严核州县垦田实数’一疏……准了。*鸿,特/晓_税′王· +耕.薪^嶵/全^着其会同工部,督饬各府州县,务必清查田亩,广积仓储,抚恤流民归田。

令各地劝农官,详究《农桑辑要》,推广深耕细作之法于瘠薄之地,务使地尽其利,民有所养……若有懈怠虚报者,严惩不贷!”

这道旨意,与他正在筹划的胡惟庸案后续的清洗名单,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但或许,正是这清查田亩、广积仓储、精研农法、安顿流民以固国本的务实之举,此刻在他心中,成了对抗那混乱深渊、构筑“稳定”根基的最有力回应。

【天幕上,画面转向:模仿的困境与启示。

当英美在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活力与稳定性后,其制度模式自然成为后发国家争相效仿的蓝图。

镜头扫过众多曾尝试移植英美制度却陷入困境的国家历史片段(如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国家、20世纪部分亚非新兴国家),画面最终聚焦在议会空转、军人政变、社会撕裂等象征性场景上。

“然而,成功者寥寥。”

“时空条件”的缺失:核心症结

画面分割:

一边是英美依托海洋屏障获得的长期和平发展时间轴(标注1215大宪章、1688光荣革命、1776独立宣言、1865内战结束等关键节点),时间线长而相对平稳;

另一边是大陆国家(如德国、法国及众多后发国家)频繁被战争、革命、外部干涉打断的破碎时间轴。

“效仿失败的根源,常被错误地归咎于人种、文化或路径选择。但托克维尔和历史的洞察告诉我们,最深层的缺失,在于无法复制的‘时空条件’——尤其是英美赖以成功的、关键成长期内由地理屏障所保障的长期和平发展契机。”

特写:地球仪上被海洋环绕的英美位置,与深陷大陆腹地、边界接壤众多国家的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地理决定命运,空间塑造时间。”林夏的声音斩钉截铁,

“没有相对隔绝的地理位置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任何看似完美的制度设计,在持续的动荡、外患和生存压力下,都难以扎根、生长、成熟。英美模式是其独特历史地理环境的产物,而非放之西海皆准的万能公式。”

镜头从浩瀚的历史长卷缓缓拉回,聚焦现代都市中个体的生活场景:清晨通勤的人流、办公室里专注的身影、深夜书桌前亮着的台灯、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艺术家画布上的油彩。】

清,康熙初年,台湾,安平渔村。

日头西沉,天边金红,映着渔村茅屋和破渔网。一个晒得黝黑的小囝仔,光脚坐在门槛上,仰头痴望天幕——乖乖,“亮闪闪的大厝”(摩天大楼)比赤崁楼的红毛番炮楼还高!街路人流如溪水,那些人衣裳鲜亮晃眼,料子顶好!

他伸出脏手指,用力指着天幕里飞跑的“铁盒子”,又指那些穿得体面却行色匆匆的人,扭头猛拽旁边补渔网阿爹的裤腿:

“阿爹!快看呐!”小囝仔声音又急又亮,“那些大厝好高哇!比红毛番炮楼高!人穿得比戏台官老爷还体面!跑得贼快,坐的铁盒子自己会跑!阿爹……”

他小脸放光,指着脚下被大海围住的岛子,“咱这儿不也是岛?外面都是海!那……咱以后也能过上那样的好日子不?穿亮衣裳,住高屋子?”

正补网的阿爹手一抖,梭子差点戳破指头。

他抬眼瞅瞅天幕那神仙洞府般的景象,低头看看自家漏风茅棚、补丁褂子,再望望远处暗藏凶险的海。他那刻满风霜的黑脸,先是一空,随即拧巴起来,混着苦楚和不信。

粗糙大手胡乱揉揉儿子刺棱的头发,长长“唉”了一声,声音低哑如被海风腌透:

“傻囝仔哟……”他摇头,目光落回破网上,“那是番邦鬼佬的妖法,神仙地界吧?咱这岛子?唉!能平安出海,囫囵回来,有口糙米下肚,不挨饿,不被海贼抢,不被官府加税……就烧高香喽,顶好的日子!那些……”

他朝刺眼的天幕努努嘴,“想都甭想哇!都是虚影儿!咱把自家日子过实在就中。”

小囝仔半懂不懂,阿爹话里的沉重和遥远,让他眼里的光“噗”地暗了。

他不问了,小脑袋靠回阿爹硬邦邦的腿,呆呆望着天幕上光鲜却遥不可及的影子,小嘴撅起。

小小的心里,头一回模模糊糊觉出,这“岛”与“岛”的差距,比眼前这片望不到头的大海,还要深、远得多。咸腥的海风吹过渔村,把娃娃那点天真想头,吹散了。

【天幕中舒缓而充满希望的音乐响起。

“文明的兴衰如此,个体的成长何尝不是?”林夏的声音将历史智慧引入现实,“我们同样渴望一片能够深耕的‘沃土’——一个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在此之中,心灵不被朝不保夕的生存焦虑所撕裂,头脑不被急功近利的KPI风暴所裹挟。

如同幼树需要免受狂风摧折才能扎根,我们也需要内在的安定与外在的持续,方能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与人格的完善。这是‘长期主义’得以实践的土壤。”

画面展示不同领域的深耕者:科学家数年如一日记录数据、工匠反复打磨一件作品、学者皓首穷经钻研典籍。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沉稳而专注的印记。

文明互鉴的新维度

镜头再次转向广袤的世界地图,不同文明区域的灯光渐次亮起。

“理解英美特殊性的地理密码,并非宣扬地理宿命论或‘唯海洋优势论’。其深刻启示在于:和平,是文明最珍贵的公共产品;可持续的安全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义。”

画面展示现代科技如何部分重塑了“屏障”的概念:

卫星在轨道运行(监控与预警)、网络防火墙的抽象图示(信息安全)、国际维和部队的行动、复杂的外交谈判场景、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会议。

“在全球化深入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纯粹依赖地理屏障己不足恃。

核威慑的恐怖平衡、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国际法律与制度的构建、共同应对跨国威胁(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瘟疫)的迫切需求,都在倒逼人类以更高智慧,共同编织新的、更可靠的‘和平之网’。这需要超越狭隘的地域思维,在竞争与合作中,探索为所有文明提供发展契机的可能路径。

英美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的可贵;而人类的未来,则取决于我们能否共同守护并拓展这份和平。”

尾声:无形的海洋

镜头最终定格在宁静的深蓝海面,落日熔金,海鸥翱翔。海面之下,暗流涌动,蕴藏着力量与屏障。浑厚而深远的画外音总结:

“纵观文明长河,地理的屏障——无论是巍峨的山脉、无垠的沙漠,还是浩瀚的海洋——都曾为襁褓中的文明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

英美近代的崛起,深刻诠释了由特殊地理位置所赢得的和平发展时间窗口,对于社会制度成熟、经验传统积累、文明能量蓄积的极端重要性。

这种‘时空特权’,是其‘特殊性’的核心密码,也是诸多模仿者折戟沉沙的深层根源。

历史的经验如灯塔照亮前路:

对和平与安全的保障,是文明成长最根本的诉求。

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己从利用天然屏障,转向如何运用智慧、制度与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起更坚韧、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和平之锚’。唯有如此,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在时间长河中,各自找到属于它们的广阔海洋,扬帆远航。”

画面渐暗,唯余深沉而永恒的海潮声,仿佛在诉说着和平——这一人类文明最古老也最珍贵的渴望。】

清,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和”。

乾隆帝弘历正与宠臣和珅在湖心亭赏荷。

天幕尾声那深沉的海潮声和“和平之锚”的呼唤,让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帝王,心中泛起一丝微妙的不安。

他刚刚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扩大通商的请求,坚信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外求。

可天幕上那“共同编织和平之网”的画面,尤其是卫星监控、网络防火墙、国际谈判的场景,让他隐隐感到一种超越他认知的力量正在形成。

那无形的“海洋”,似乎不再仅仅是屏障,更成了连接与竞争的舞台。

“和珅,”乾隆缓缓开口,目光却依旧落在幽暗下去的湖面上,“你说,这‘和平之网’,是织给谁的网?是护己之网,还是……缚人之网?”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引以为傲的“盛世”,或许正悄然错过某种融入新“洋流”的契机?他手中把玩的九龙玉佩,温润依旧,却似乎带上了一丝海风的咸涩。

【天幕之上,画面渐收,恢弘而略带感伤的音乐缓缓流淌。

林夏的影像再次出现,背景是深邃宇宙中缓缓旋转的蔚蓝星球。

他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平静中蕴含着穿透时空的力量:

“本期内容就是这些。和平的微光,如同暗夜中的火种,其守护之难,燎原之势,远不止于此。”

画面切换,巨大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象形文字“交融”在天幕中央浮现!

文字下方是动态的史诗画卷:

汹涌的波斯大军战船如乌云般压向希腊海岸,温泉关险隘前斯巴达战士如铜墙铁壁;紧接着,画面化为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驼队,不同肤色的商人、僧侣、使节在敦煌壁画般的背景下交汇。

“下期,我们将观测另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波战争:兄弟阋墙?’。”

“欢迎继续锁定文明观测站,我们下期再见。”】

话音落下,覆盖整个苍穹的幽蓝光芒如同退潮般迅速收敛、黯淡,边缘流溢的光晕如风中残烛般明灭几下,最终彻底消散于深邃无垠的墨蓝天幕。繁星重现,璀璨而永恒,仿佛那搅动了亿万人心、颠覆了无数认知的巨大光幕,只是一场宏大而短暂的幻梦。

大地重归寂静。

然而,在亿万个曾仰望过那片幽蓝的生灵心中,某些东西己如星火燎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深刻改变。深宫帝王的战略图卷上,“和平”不再仅仅是空洞的祈愿,而是与“地缘屏障”、“制度韧性”紧密相连的冰冷砝码。商贾的算盘珠上,敲打出了对“长期稳定”和“规则契约”的崭新渴望。

戍边老卒摩挲冰冷城砖的手,感受到了比绝望更深沉的、对“两百年太平”这一神话的震撼与无望的向往。深宫太子、谋臣策士、田垄老农、金帐首领……无数被禁锢在各自时代洪流中的心灵,被那来自异世的“和平契机”法则所点亮。

历史的车轮依旧沿着既定的轨迹隆隆向前,但车辙之下,亿万个体被重塑的认知如同汹涌的暗流,正以磅礴之力,无声而坚定地拓宽着河道,重塑着未来的河床。

书房角落里,那面古铜镜静卧尘埃。镜面深处,最后一丝残留的幽蓝光痕彻底熄灭的瞬间,铜镜边缘一道比发丝更细、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裂痕,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古朴的镜缘之上,如同从未出现过。

观众评论区:

@历史显微镜:“硬核!地理隔离+长期和平=英美Buff,逻辑链太清晰了!美洲‘无畜’锁死上限,欧陆‘西战’耗干潜力,地缘这手牌真是天注定?UP主牛!”

@沉思的沙丁鱼(回复@历史显微镜):“UP主没说死‘唯一决定论’吧?感觉更强调‘必要不充分条件’。没这和平窗口,再牛的制度萌芽也得夭折!但光有窗口没制度创新,怕也成不了事?比如…(思考.jpg)”

@十万个为什么:UP主!看了前几期讲地理锁死美洲文明,那澳洲孤悬海外,早期人类是怎么过去的?总不能游过去吧?求科普!

@社畜阿伟:“两百年和平发展…酸了酸了!看看我们这KPI地狱,天天‘战役’‘攻坚’,感觉活在德意志三十年战争里!求一个‘独善其身’副本啊啊啊!”

@杠精本精:“地理决定论又来了?照这逻辑,岛国都该成英美?日本咋没成?资源匮乏倒逼出侵略性了吧?人的主观能动性呢?被UP主吃了?”

@航海老王:“宋明市舶司官员看完得哭晕在厕所!海贸赚的银子填了土地爷的坑,海防?不存在的!‘独善其身’?梦里啥都有!深有共鸣!”

@农业小百科:“圈里的猪牛真是宝中宝!看完更理解老祖宗‘六畜兴旺’的执念了。没它们,粪肥哪来?地力咋续?定居文明根基啊!UP主懂行!”

@技术宅Leo:“车轮+没牛马=美洲科技树点歪!动力源缺失首接锁死运输和机械革命,太窒息了!同情印第安兄弟一秒…地理卡脖子太狠。”

@用户74839201:“所以…现在移民去新西兰还来得及享受‘两百年和平’吗?在线等,挺急的!(散花撒花)”

林夏快速扫过这些或赞叹、或争论、或引申的评论,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争论在他的预料之中,“英美特殊性”本就是极具争议的话题。

但观众显然被内容深度吸引,在认真思考和讨论,甚至能引申到个人发展,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科普的价值,不在于给出唯一答案,而在于点燃思考的火花。

他放下手机,走到窗边。晨光洒满城市,车水马龙,充满了勃勃生机。他望向书房角落,那面蒙尘的古铜镜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安静,仿佛昨夜那幽蓝的光芒只是一场幻觉。

“流动……”林夏低声念着下期的关键词,镜片后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而专注。法显穿越流沙的背影,玄奘负笈天竺的执着,草原民族铁蹄踏破欧亚的狂潮……人类迁徙的磅礴画卷己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他深吸一口清晨微凉的空气,转身走向电脑。下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观测,己在酝酿之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