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开局富商之子,终成乱世大军阀 > 第五十八章 盐粮改革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方明瞅着这姑娘急赤白脸的样儿,心一横,“成,我想办法。¨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你现在还剩多少族人?”

“库库和屯这边二万多,绥远那边有一万多。”

苏米雅咬着嘴唇,“可绥远就黄河边上还有点青草,根本不够吃。”

三万多人,方明心里咯噔一下。

他记得前年贡王部族还号称数十万之众,如今就剩这么点人了。

“三万担粮食够不够?”

方明试探着问。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得多少大洋啊。

看来他非得亲自去通远关会会那帮奸商不可。

“方明,您可得多帮衬些。”

苏米雅拽着方明的衣袖,眼睛里噙着泪花。

方明心里暗叹,谁能想到堂堂贡王部族,如今要靠一个汉人商贾来周济?

只盼着这些人将来能记住这份情就好。

靠着苏米雅这个“公主”的名号,牧民们总算拧成了一股绳。

盛乐县近半的牧民含泪赶着牲口往绥远平原迁徙。

黄河水急浪高,那些小羊羔、牛犊子过不了河的,都留在了山里。

渡口边,苏米雅拉着苏赫巴鲁再三叮嘱:“这世道要变天了,绥远那边你可得把族人都拢住了。”

这场大旱把贡王部族折腾得够呛,可西北军那边也是焦头烂额。¢e~8¢z`w?.¢n.e~t^

各地的灾报雪片般飞来,西北军士兵己经开始限额供应口粮。

再往西走?冯钰祥丢不起这个人。

思来想去,只能把主意打到晋省这边。

八月初,西北军的使者进了洋河卫,低声下气地求着做粮食买卖。

冯钰祥在信里把草原的旱情说得凄凄惨惨,就差没哭出来了。

这对一向鼻孔朝天的“西北王”来说,简首是奇耻大辱。

可自从五月份在大同索要军饷失败后,他就知道不装孙子,北平那位是绝不会松口的。

方明第二次踏进通远关时,差点没认出来。

这才半年光景,街上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商铺十有八九都上了门板,连个要饭的都没影儿。

年初王德顺入关时还能找个歇脚的地儿,现在连碗热茶都喝不上。

除了三合顺和恒大还在硬撑,其他商号早把伙计遣散了。

就连财大气粗的郝记和刘记,也都收缩了买卖。

通远关的孙营长如今就指着吕书林和王德顺的孝敬过日子,对他们出关的货物格外关照。

八月的日头虽然没那么毒了,可地上还是干得冒烟。-我`地,书¨城_ ′耕+欣.蕞`哙+

方明带着十几个弟兄策马入关时,王德顺早就在城门口候着了。

“东家。”王德顺点头哈腰地迎上来,腰弯得跟煮熟的虾米似的。

在方明跟前,他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差点饿死在路边的穷小子。

方明翻身下马,上下打量着王德顺。

好家伙,这肚子都起来了。

不过当了半年掌柜,要是还面黄肌瘦的才叫怪事。

“这半年辛苦你了。”

“全仗东家提携。”

王德顺满脸感激,脸上的褶子能夹死苍蝇。

进了城,方明头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孙兆祥。

虽说大洋使到位了,可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这年头,光会送钱不行,还得让人收钱收得舒坦。

方明让两个伙计抬着沉甸甸的红木礼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八百块现大洋。

这要搁往年,这就是小商小户的价吗,如今这数目却是份厚礼。

通远关的买卖不景气,连孝敬的行情都跌了。

“孙营长,一点心意,给您补补身子。”

方明笑着拱手。

孙兆祥摸着八字胡,眼睛往礼盒里瞟了瞟,这才露出笑脸,“方老板客气了。听说口外不太平?”

五月份西北军进犯大同那档子事,可把这些守关的吓得不轻。

方明心里暗骂,脸上却堆着笑,“还好,还好。您放心,冯大帅现在自顾不暇,哪有功夫来这儿?”

他信口胡诌,反正孙兆祥也不敢去求证。

出了营部,方明往地上啐了一口。

这些吃军饷的,一个个贪生怕死,就盼着战火别烧到自己头上。

回到恒大商行,吕书林己经在等着了。

这年轻人眼窝深陷,绸缎长衫皱巴巴的,一看就是连夜赶路来的。

“方老板。”

吕书林起身相迎,声音沙哑。

“吕东家这是……。”

方明打量着他。

王德顺连忙解释,“吕东家刚从西平县粥棚赶过来,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吕书林苦笑着抹了把脸,“灾民太多,实在走不开。听说方老板找我,我也没拾掇一下,就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方明递过一支烟,“听说县政府在赈灾?”

“呵。”

吕书林冷笑一声,“他们那点粮食还不够塞牙缝的。我设的粥棚,每天要喂饱几千张嘴。”

他划着火柴的手都在发抖。

方明点点头,话锋一转,“我这次来,想买三万担粮食。”

“多少?”

吕书林手一抖,火柴掉在地上。

“三万担。”

方明吐着烟圈。

吕书林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三合顺的仓库都快见底了,粥棚每天还要消耗数十担粮食。”

方明眼神一冷,烟头在烟灰缸里狠狠按灭。

吕书林却猛然激动起来,“方老板,您知道现在粮价涨成什么样了吗?德润丰乔家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可普通老百姓却连稀粥都喝不上。”

他拳头攥得发白,“这都是当年盐粮改革造的孽,南边的老爷们,哪管过我们北边人的死活?”

方明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

吕书林灌了口茶,给方明讲起了晋商这些年的兴衰。

他说得咬牙切齿,茶杯在桌上磕得砰砰响。

大金刚灭亡那会儿,袁大统领的洪宪政府为了维持北方的武力统治地位,搞了个“盐粮挂钩”的政策。

商人往北方运粮食,就能换到盐业专卖权。

靠着地利,晋商们最先尝到甜头,一个个都发了财。

从南方往北边运粮,路途远,开销大。

精明的晋商就在北方搞起了农场,雇人种地收粮,专门用来换盐票。

那时候晋中一带粮价便宜得很,银元反倒金贵。

后来新顺政府上台,财政部长康友为跟江浙财团勾搭上,把政策给改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