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将门娇:病弱郎君他心机藏不住 > 第127章 探查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沈从瑾在李映贞那儿吃了瘪,有人只当没看见,有些人却是幸灾乐祸看热闹。

站在不远处的齐川穹用脚尖踢了下魏昭明的鞋,满脸都是不怀好意的笑。

“这叨叨叨叨叨,可听起来有点耳熟啊。是不是将军教公主的?若不然,她一个养在深闺之中金尊玉贵的女娘,也说不出这话来吧?”

这话倒是不假。

从前魏昭明还在安西军的时候,李映贞有时会跑去军营。虽然她总是待不了多久便会被撵回去,但一来二去次数多了,总能撞见魏昭明骂人的时候。

听了两次,这话便也让李映贞学了去。

魏昭明盯着满腹心思的沈从瑾看了一会儿,忽然对着齐川穹低声嘱咐:“公主那儿,你多照看着些,别趁我没注意,让不怀好意的人把她给骗了。”

李映贞正值碧玉年华,俏生生一小娘子,还是本朝唯一一位公主,自然格外惹人注意。盯着这块肥肉垂涎三尺的人,可不止沈从瑾一个。

齐川穹可不想和那刁蛮公主打交道,当即便要反驳:“凭什么让我照看她……”

话没说完,魏昭明忽然按住了他的肩膀。

“?”齐川穹消声,只一脸疑惑地望着她。

魏昭明脸色不变,捏了两下他的肩膀,状若无事道:“巡逻的班次,都安排好了吗?这是陛下亲自交代的差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和之前一样,都安排好了。”

“行,那你先下去吧。”

齐川穹虽然不知道魏昭明为何突然这般说话,但他还是同往常一般与她交谈,而后躬身行礼便退下。

魏昭明左手握住刀柄,向下压了几分,而后亦是转身离去。

只在她转身的瞬间,目光迅速在西边某处浓密的草丛中轻轻落了一瞬,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等到她走到河边的时候,她却脚步一转,绕路向先前草丛那个方向走了过去。

魏昭明西处巡视一番,定睛落在那乱糟糟的地上。

各种落叶、杂草、树枝覆盖住地面,有湿的,有干的,十分杂乱。

应当是有人刻意抹去在这停留过的痕迹,却不小心将藏在干叶子下面的那些湿的落叶树枝给翻了上来。

魏昭明屏息凝神转了一圈,只从一根树枝上捡到一条被勾下来的丝线,而后再查探不出什么。

她盯着那根丝线,微微拧眉。

果然,越靠近林州,便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等她回去以后,便将今日有人在背地里悄悄打探赈灾队伍的消息告诉了齐川穹。

齐川穹亦是皱紧眉头,握紧手中长剑,“将军,要我带人去追吗?”

“不必,”魏昭明摇头,沉声吩咐,“此行,我们的任务是将赈灾银两以及诸位官员平安护送到林州。旁的事情,我们暂时不用多管。”

“从现在开始,加强戒备,巡逻队伍由十人增加至十五人,从两班轮流换成三班轮流,务必保证安全。”

“是。”齐川穹领命,匆匆离去。

魏昭明抬头看了眼完全黑下来的天,心里渐渐有些沉甸甸的。

只盼着什么事儿也没有才好。

……

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内,沈从筠日日夜夜牵挂着魏昭明。

但很快,他也忙了起来,没有功夫再胡思乱想。

虽然眼下江南水灾之事迫在眉睫,但明年正月常举的省试也该提上日程。

西月解试己过,各地乡贡便该启程入京,而后向礼部交纳文状。经礼部和吏部审核通过,考生方能取得省试的考试资格。

而在等待审核期间,举子们也并非无所事事、专心复习功课即可。他们还需参加各种诗会、文会,并将自己的诗词歌赋文论编纂成册,积极向达官贵人投递,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并寄希望于世家名流能向主考官推荐自己。

此一举,即为行卷。

本朝科举沿用前朝规矩,考官阅卷时,对人不对文,他们能清楚看见自己判阅的这张考卷出自哪一位举子之手。

行卷虽然兼顾了考生平日的文采表现,不全然一卷定成败。但此等情况之下,考官也会对自己熟悉之人有所偏袒。

当初沈从筠和沈从瑾科考之前,老太爷和永宁侯便是用尽所有人脉为沈从瑾造势,以期考官在阅卷时能对沈从瑾有所偏袒。

沈从筠不得家中长辈关注,也是老太爷有心想让他跌个跟头,沈家没有一个人能帮沈从筠推荐文集诗赋。

而二老爷有心无力,他那些个狐朋狗友也没能帮上什么忙。

也正是因此,当礼部张贴进士名单、小厮回来禀告是沈从筠考中状元时,沈家人才这般不敢置信。

若非郑洵将沈从筠的文集送到主考官案前,并亲自为他跑了一趟,别说是状元了,只怕就连进士,沈从筠也是考不上的。

沈从筠好歹也是侯爵人家的郎君,因不受家中宠爱便难以考中进士,若是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门之子,岂非更没可能踏入仕途?

书是世家的书,学生是世家的学生。

那这考出来的官员,到底是皇帝的官员,还是世家的官员?

故而皇帝想从世家手里夺权,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科举。

当初沈从筠借魏昭明的手,绕过三省向他递过一封奏折。其中就有关于这科举改革的想法。

但沈从筠总归是七品官,虽然因为御史的身份还算有些地位,但他是殿院御史,平日都不上朝,这科举改革的先锋军交由他来做,便不是那么合适了。

皇帝思量再三,另外寻了一人。

某日朝堂之上,吏部侍郎吴丹臣上书请奏科举改革,扩大进士录取人数,考官不常任,糊名阅考卷,不重门第、广泛开放,以兴盛文风、广纳天下人才,共治太平盛世。

此论一出,满朝哗然,浑似一滴水落入滚滚冒烟的热油之中,噼里啪啦,炸了个沸反盈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