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72 刘子业的真知灼见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想当年,陈将军曾经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战争上,吃了闷亏,损兵折将,要不是有亲兵相救,就折在北魏了。

幸运逃得一命回来,陈将军始终记得当年的耻辱,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就是有朝一日,挥军北上,找回当年的场子。

只可惜,刘骏执政十一年,主要都是顾着国内的事情,平息藩王叛乱,防备宗室,与北魏方面的仇恨,却是不再过问了。

期间,陈将军数次上奏,希望重启战事,均被刘骏驳回,不加理会。

为人臣子,陈将军尽管不服气,但也毫无办法。

他总觉得,当初是他们轻敌冒进了,因为拓跋焘之死,就放松了戒备,是他们的过错。

但只要摆正心态,北魏并不可惧,没必要像惧怕虎狼一样,忌惮北魏。

陈将军等了这十几年,好不容易等到了刘骏驾崩,新皇登基,天下太平。

适逢北魏的皇帝拓跋濬去世,俨然就是上天对于他们大宋的眷顾。

是要他们把握机会,不要再犯当年北伐的错误。

同样的时机再次来临,正是他们挥师北上的大好时机。

这种时候,陈将军岂能让沈庆之三言两语,就把陛下给说服了……

就算不能痛痛快快的打上一次漂亮的仗,最起码,也要找回当年北伐失利的尊严。

这个伐大树理论,也是陈将军在这十几年之间,耿耿于怀之中,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总觉得,当年他们趁着拓跋焘去世,胃口太大,轻敌冒进,这才一时不察,损兵折将。

其实,没必要一下子便大举讨伐,完全可以于边境各地打伏击和骚扰战,让北魏疲于奔命,消耗他们的力量。

作战策略有了,陈将军等了那么多年,才又等来了大好时机,自然无比坚定,就算是德高望重的沈庆之一再劝阻,都无法阻止他想要兴兵的念头。

眼看现在,就连陛下都赞同自己的伐大树理论,陈将军兴奋极了。

他暗暗得意的瞟了一眼面容沧桑枯老的沈庆之。

不过,陈将军倒也不是看沈庆之不爽,对他不敬。

相反,在刘宋境内,沈庆之军功累累,如今八十岁了,底下的不少武将,都出自他的教导统领之下,没有人会对他有所不敬。

当然,除了沈攸之……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陈将军与沈庆之意见不同,自然不愿意看到对方的谏言被陛下采纳。

眼看自己得了声势,陈将军自然喜不自胜。

察觉到陈将军的兴奋,沈庆之脸色一黑,心情更加沉重了几分。

他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在朝堂之上,他也是同样的处境。

痛心疾首的恳请陛下不要出兵,却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一边。

而当年的文帝,也不把他的建议放在心上,一意孤行,发动了北伐。

之后的结果,却是国力大损。

那时候,还有人闲言碎语,说这次北伐失利,足以证明了沈公的眼光正确,沈公在陛下面前应该挺直腰杆,更加理直气壮了。

然而,作为一个将军,看着己方损兵折将,仗打得灰头土脸,沈庆之又哪里会感到开心呢……

他只觉得痛心疾首,在当初没能以死力劝陛下。

如今,十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再度出现,沈庆之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他八十岁了,天底下,能够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并不多。

出生入死打仗多年,无数次死里逃生,又经历重创,身有旧疾,还能如此长寿,他也活够本了。

当年没能力谏成功,这一次,沈庆之不会让一样的结果,再度出现在大宋之中。

万一陛下真的同意陈将军的谏言,沈庆之把心一横,决定以自己一死明志。

陛下若能体谅老臣,就该收回成命。

若是一意孤行,那他一死了之,也不用再看到后续的惨败了……

反正,活到了这个岁数,他什么都值了。

各方的表现,刘子业都默默的看在了眼里。

看着陈将军因为自己赞同他的伐大树理论,便异常激动,刘子业微微一笑,随即,却是话锋一转。

“诚然,朕确实非常认同陈爱卿你的伐大树理论,但这个战略,该在什么时候用,才是最关键的。”

嗯?

话音一落,陈将军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至于沈庆之,本来已经绝望了,满心都是要在早朝之上,以死明鉴,但忽然听到了这句话,神色一顿,双眼蓦地开始发光发亮。

整个人的风貌,全然不同了。

方才还是面容枯槁,现在却老当益壮,精神奕奕。

“陛下,这北魏的皇帝刚刚驾崩,不正是我们大宋出击,用这个伐大树战略的最佳时机么?”陈将军忍不住拱手说道。

事态有变,他可不愿意自己的希望落空。

刘子业朗声说道:“朕认同伐大树理论,但觉得,此时此刻,并不是使用这个战略的最好时机。

其实,沈公所言甚有道理,前些年的事情,对于我方出兵,北魏早有防范,他们皇帝刚刚驾崩,只会比平时更加谨慎。

而我们这边,战马刚刚才护送回来,还没开始培训,熟悉马匹,更没能培育出最出色的战马,军队也刚刚开始整顿,正所谓是天时地利,都不在我们这边,谈何出击?

一旦生出战端,我方并没有确胜的把握,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收益却不明。按照陈爱卿你所言,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骚扰乱战,等于没有收益,风险却极大,这是赔本的买卖,朕并不认同。”

刘子业的这一番话说来,立刻让众多文臣们双眼一亮,思维顿时清晰了起来。

他们对战事不甚了了,之前听到两位将军的建议,都觉得十分有道理,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决断。

现在听到了陛下的话,他们这才明白了过来。

没错!

打仗,总不能为了打而打,为了什么而打,才是最重要的。

陈将军一直说的,都是万一北魏没有防范,他们这个伐大树理论,就能持续性的削弱北魏的力量。

但是,一旦陈将军想错了呢?

万一北魏确有防范,那他们派出去骚扰的小股战队,岂不是自动送上门去,自取灭亡?

更何况,就算是成功了,按照伐大树理论分析,收益极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一旦中途出现什么变动,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思来想去,陈将军这不是赌博么?

风险极大,收益还小。

拿国家的力量和未来,去博取一个未知的收益,甚至还很有可能是负面收益。

这……

想通了这一切,原本左右为难的大臣们,立即站好了队。

坚决不支持陈将军的主张。

这是拿国家去支持他的设想,陈将军哪来的脸……

场面之中,最为兴奋的人,莫过于一再阻止生事开战的沈庆之了。

他喜不自胜,当即执手说道:“陛下所言,正是老臣的意思,陛下果真是聪慧过人,就连军事都有着真知灼见,老臣佩服。”

陈将军:“……”

这会儿听到沈庆之这番话,他怎么感觉有点儿耳熟呢?

陈将军细想一层,蓦地反应过来。

这不是他先前对陛下说的话么……

想到这个,陈将军心中顿时吐血不止,整个人怄极了。

“陛下,我们等了这十几年,好不容易等到了对方皇帝驾崩,这大好时机,难不成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它溜走吗?”陈将军不死心的还在努力挽回局势。

这下,别说是刘子业了,就连其他文官们都看不下去了。

王大人站了出来,怒瞪着陈将军,朗声道:“陈将军,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军队乃是我们大宋的利器,岂能因为你的一时意气,就兴师动众,陷国家于不利?

正如沈公所言,一旦祸乱一出,无法挽回,殃及天下黎民百姓,作为力谏发动战事的陈将军,你该如何自处?”

“这……”

陈将军憋着一张脸,反驳了起来。

“王大人此言差矣,我一直说的是小股队伍骚扰,又岂会酿成天下祸端?我本一心为了削弱北魏力量,绝非要拿国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卑职的一片赤诚,还请陛下明鉴。”

“好!”

王大人点了点头。

“如果下官误会了陈将军的意思,那下官给陈将军请罪了。但是,陈将军口口声声,只是小骚扰小动作,那陈将军,可否以全族性命担保,你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能够控制好状况,不会到了最后,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场面?”

这这这……

闻言,陈将军彻底慌了。

战争这种东西,哪有十足的把握。

现实发生的事情,往往与设想当中的,完全相反。

就算有充足的优势,一个意外,就能造成不可挽回之势。

古往今来,这种教训,层出不穷,就算是百战百胜的将军,都不敢口出狂言,大胆应下这个保证。

陈将军当年就曾经经历过北伐的失利,又岂敢以自己的全族,身家性命担保,绝无意外……

就算他计划是好的,但最关键的,还得看底下人如何执行。

手下人若执行起来,有所纰漏,那他就算坐镇中央,各方调配,英明果断,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会儿,看着王大人有力的反驳,陈将军却一言不发,满脸燥红,不敢应下,众人什么都看明白了。

朝堂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之前被陈将军说动,偏向于他意见的那些大臣们,也都纷纷改变了想法。

之前觉得陈将军的计划有多周全,现在一套质问的组合拳问下来,发现漏洞百出。

不仅不周全,还意气用事,收益不明,简直就是以大博小,毫不划算。

如此想来,沈公不愧是朝中最德高望重,军功赫赫的将军,目光深远,看得就是比这些后辈将军,要高明许多……

当年,若文帝听从了沈公的谏言,也不至于北伐草草收场,不久后,甚至含恨而终,到头来,也没能取得胜利。

眼看朝堂之中,结果已然分明,刘子业轻轻抬手,制止了众人的喧哗。

看着陈将军满脸臊红,刘子业说道:“陈爱卿只是为了我大宋边境安宁,讨回元嘉北伐的脸面,方才一时不察,并不是什么过错。

军国大事,本就应该慎重起见,朕开设早朝,召见群臣,亦是为了征求诸位的意见,共同理事。

各方都各自的想法,朕也能够理解,只要众人坦诚说出,我们才能查漏补缺,商讨出最明智的决策。陈将军心意是好的,朕实为嘉允,诸位臣工也不必过多苛责。”

话音落下,陈将军尴尬难受的脸色,立马一扫阴霾,连忙点头应是。

“卑职谢陛下体念,卑职确实一心为国,只是难免急功近利,没有沈公想法清明,实在是卑职能力有限。这一次,幸好有陛下与沈公目光深远,察觉异常,否则一旦生出祸端,实乃卑职的罪孽。”

沈庆之也连忙站出来,打了个圆场。

“哪里哪里,老臣亦是太过强硬,元嘉北伐失利,都是我们大宋臣子的心结,陈将军想要扬我国威,讨回颜面,实属正常。”

“臣也觉得,我大宋与北魏,实乃生死之敌,迟早有一天要拼个你死我活。而且,老臣也觉得,陈将军提出的伐大树理论,最为经典,可以一试。”

意见相左的两派人物,一方陈将军,被陛下否决了建议,自己悔悟认错了。

另一方的沈庆之,主动给了台阶,肯定陈将军的想法。

矛盾的双方都归于平和了,众人也都偃旗息鼓,并未对陈将军落井下石。

听到沈庆之所言,也都纷纷点头应是。

顺便大赞沈庆之胸襟广阔,一心为国,不计较个人得失,实为众人为官的楷模。

于是乎,仅仅片刻的功夫,针锋相对的朝堂,立马变得和乐融融,互相礼让了起来。

因为众人的体谅,陈将军的脸色也和缓了下来。

感受到自己此前真的被当年北伐失利的心结所控制了思维,丧失了理智,急功近利了,他也顿时感到无比的惭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