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68 想回去?想的倒美!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这一次,刘义恭在江州待了将近一个月。

名为辅助刘子尚,实则主管一切,一边教导,一边将江州的事宜处理得妥妥当当。

直到新任命的官员陆续到位,一切归于平静,刘义恭方才启程回京。

刚一回来,他便没有闲着,连家门都没有踏入一步,就直接来到了宫门之外,请旨入宫觐见,这一来一回,起码也在宫门等了半个多时辰。

这些时日的操劳,加上日夜兼程的赶路,片刻没有休息,又在宫外等候多时,刘义恭都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这年代,已经是年老体衰了。

刘子业时隔多日再见他,眼看刘义恭仿佛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脸色沧桑了不少。

鬓发都尽皆发白。

刘子业起身上前,连忙说道:“江夏王此番跟进江州的事宜,据豫章王汇报,一切妥当,也多亏了你在那儿主持大局,否则江州的案子,难以顺利完结。

这都是江夏王你的功劳,就连豫章王都在奏疏之中,数次感谢你的帮助,你又何罪之有?”

说着,刘子业便俯身,想要亲手挽起刘义恭。

刘义恭却摇了摇头,执着的回道:“陛下您登基不满一年,有些事情您并不清楚。实则,江州涉案人员当中,有数人都是臣安排进入的官场,也是由臣调配到江州任职的,如今发生这种事情,他们与邓琬同流合污,霍乱苍生,是臣的失职。”

说到这里,刘义恭顿了顿,满心的懊悔。

虽然一切都是邓琬的威逼利诱,可那些旧人,始终都是欺上瞒下,扰乱朝廷秩序了,说到底,并不清白。

他最后悔的,莫过于当初送他们离开自己的王府,还自以为这是对他们的体贴。

现在想来,刘义恭发现,他其实是给自己戴高帽了。

他当初是因为自己被刘骏打压,感觉没有了出头日,不想自己被埋没,于是便想要送自己的人上官场,用另一种方法,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心愿。

也是想要给其他人看看,朝廷之中可以没有他刘义恭的存在,但少不得他的力量……

归根结底,都是他的一己之私。

以至于现在那些熟悉的旧人,沦落至此。

这些日子以来,刘义恭越想越后悔,也满心内疚。

此前一直以为为了他们好,结果把自己都给骗了,原来,自己也不过是凡夫俗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罢了。

到头来,还连累了他们……

尽管刘子业并没有大发雷霆,将所有人都赶尽杀绝。

最起码,这些旧人还是留得一条命在,也并未连累家人,也算是有所安慰了。

但刘义恭还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

尽管刘子业并未怪罪,可他埋着这个心结已久,始终难以心安,这才在江州事毕之后,第一时间赶回来,便入宫求见刘子业。

为的,就是彻底了结了这件事情,也还自己一个心安。

“哦?江夏王所说的,是哪几个人?”刘子业这还是第一次知晓,不由得问道。

刘义恭立马道出了出自自己王府的那几名旧人的名字。

闻言,刘子业细想了一下,终于反应过来了。

其实,这几人,说到底无足轻重,根本不是主要人物。

甚至,他们只是属于被威逼利诱的边缘人物,在江州这次的案子之中,存在感少得可怜。

要不是这个案子尤为关键,刘子业翻阅卷宗奏疏无数次,有些印象,估计都快忘了这几人的名字了。

于是,刘子业吁了口气,无奈的笑了笑。

“原来如此,他们几人倒是情有可原,可见江夏王你的眼光不错,他们虽未能置身事外,可也能够拒绝邓琬的诱惑,对于这些人,朕实为嘉允。”

这话倒是不假。

这可不是单单为了安慰刘义恭所说的虚言。

在那种情境之下,换作刘子业自己,恐怕都难以幸免。

这些人受到了威逼利诱,第一时间不是想办法通报朝廷,而是选择默默隐忍,虽不同流合污,但也默不作声,选择作壁上观,刘子业其实可以理解的。

毕竟,这些年来,朝廷的所作所为,还有刘骏的各种离谱操作,能让官员有信心才怪……

自己登基不满一年,然则这些人也在他登基之后,也从未归京,从旁听到的传闻,并不能值得将信任全数托付给这个并不了解的新君。

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选择默不作声,刘子业其实并未恼怒。

毕竟,罪魁祸首,还是邓琬罢了!

因此,他这才没有按照刘子尚的建议,一律将所有人株连殆尽,毕竟,他知道哪些人才是真正该死的,哪些人只是被迫从之,无从选择……

“朕最后决定将他们杖责一百,剥夺官身,返回原籍,不再继续追究,正是因为感念他们处境艰难,情有可原。”

刘子业继续说道。

“朕处事一向是非分明,这些涉案人员,朕尚且可以按照罪行的轻重,逐一分别处置,江夏王你又不是故意为之,他们亦不是主动作恶,朕又岂会牵连到其他无辜之人身上……”

虽然,刘子业之前明言,凡是被举荐者犯了事,举荐之人也理应一并受到责罚。

毕竟,没有奖惩制度,以后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推举人了,这岂不是极为容易造成冗员现象?

大家只凭喜恶,和关系亲疏,就可以推举他人,那朝廷之中,就都是无能之人,充斥其中了,又有什么能力可以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最重要的是,这也很容易形成结党营私的现象,刘子业是拒绝的。

但是,这一问题关键是,受举荐之人是主动作恶的。

若是被迫牵连其中,他们本就有些冤枉,又哪有理由牵涉到举荐之人身上呢……

否则,日后所有人都不敢向朝廷举荐人才了,毕竟稍有不如意便牵扯到自身,大家都学会明哲保身了,朝廷哪有人才……

对于这些奖惩问题上,刘子业心中还是有着一杆明称的,不容模糊。

刘义恭听了刘子业的这番言论,顿时心潮激涌,感激涕零。

他抬起头来,满心感念的望着刘子业,一大把年纪了,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没有了以往的成熟与稳重。

他再一次体会到了,上天待他不薄,人生的后半段,还是被他遇上了一位明君。

以前文帝刘义隆虽对他极为看重,但刘义隆疑心重,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日子过得谨小慎微。

到后面的十来年,刘骏掌权,活着都是一种奢望了,只能尽可能的保持低调。

刘子业的登基,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效力于一位奖罚分明的英主,是多么光明美好的一件事!

越是在刘子业手下效力,刘义恭越是觉得,大宋有陛下这一位君主,真是他们刘家先祖显灵了。

“江夏王,朕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可以起来了吧,您可是长辈,如此厚礼,朕可经受不住。”刘子业无奈的说道。

刘义恭微微拱手,“于公,君臣有别,臣子向君王行礼,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虽陛下有意宽待,臣感铭于心,只是那几位都是臣的旧识,陛下能够宽恕他们,臣代他们向陛下谢恩。”

话音一落,他又朝刘子业毕恭毕敬的叩拜了几下。

“他们几人始终都是从臣府中出去的人,最后闹成这样,终究是臣管教不严,还请陛下责罚一二,否则臣就算回去了,也实难心安。”

见此,刘子业不由得摇了摇头。

看刘义恭如此执着,他也只好叹了口气,说道:“既然江夏王你都这么说了,朕也不好让长辈寝食难安。也是,此事不管怎么说,你也涉及在内,也好让众人看看,朝廷是赏罚分明的。”

紧接着,刘子业便下了决定。

“既如此,江夏王管教不严,推举之人涉及大案,理应受罚。但江夏王为人秉直,忠心耿耿,并未隐瞒事实,主动告知,朕心宽慰。由此,着扣除江夏王一年俸禄,以儆效尤,日后可再行嘉勉,不要重蹈覆辙。”

刘义恭顿时抬起头来,意外的眨了眨眼。

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亲王而言,区区一年的俸禄,扣了等于没扣。

这种惩罚于他而言,甚至都算不上隔靴搔痒了。

可以说,刘子业这番惩戒,真就只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的。

见此,刘子业微微眯起了眼眸:“江夏王,朕已经下了决断,你还不领旨谢恩?”

话音一落,刘义恭立即反应了过来,连忙叩头谢恩。

随后,这才在刘子业的亲自搀扶之下,谢恩起身。

刘子业看刘义恭多日未曾歇息,面容憔悴,问候了几句,便让人送刘义恭出宫回府去了。

看着刘义恭略显单薄的背影逐渐远去,刘子业微微一笑。

刘义恭真的十分懂事。

为人臣子,没有人比他更出色,在朝堂之中,他无疑是满分的。

这一次连他都受到了惩罚,这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讯息——

随意举荐,插手官场调度,就连江夏王都难以幸免,其余人若想萌生什么小心思,就要注意一下了!

“果然,我把江夏王重新起用,是无比正确的。”刘子业笑了笑,不禁喃喃自语了起来。

他不由得为自己当初的英明决策,点了个赞!

这一次,也多亏了及时将刘义恭派往江州。

在刘子尚送来的奏疏当中,多次提及,刘义恭出力不少,毫无保留的教导他各种处事手段,令他从中学到了许多。

连刘子尚这种高傲之人,都能这般谦虚的肯定刘义恭的功劳与能力,刘子业便知晓,事实恐怕比刘子尚所说的,还要真切。

刘子尚忠诚是有,可手段稚嫩,处事鲁莽。

寻常人也没有这个能力和资格,能够将他治理得服服帖帖。

也幸亏了刘义恭出手,方能让这个不服管教的年轻小伙儿口服心服。

光凭这一点,刘子业都不可能重罚刘义恭。

更别说,这才江州的事情,错综复杂,其中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牵涉甚广,稍有不注意,就会让朝廷与百姓、当地士绅离心离德。

若没有刘义恭的妥当处理,恐怕难以安宁。

本来刘子业是想要用这一点,让刘义恭功过相抵,免除那所谓的举荐之人受罚的。

但既然刘义恭坚持,他便只能象征性的处置一二。

处置重了,面对自己的忠臣能才,他也心疼……

……

刘义恭离开之后,刘子业继续处理自己的正事。

其中大部分的奏疏,都是关于裁撤军队的各种事宜。

全国各地军队,重新整顿,意外频频发生,刘子业得防范于未然,及时进行反馈,否则一旦生起事端,恐怕难以收尾……

正当他掰着手指头清算着裁军的各项花销时,王宝儿来禀。

原来是那些奉命回京的典签们,在京城待了这些时日,越来越坐不住了,纷纷想要入宫觐见。

“急什么……”听到这些人的消息,刘子业放下笔,不满的皱起了眉头。

“陛下,他们说,唯恐他们离开这些时日,各位王爷那边没有帮手,会出什么篓子,因此想要请旨回去。”王宝儿恭敬的说道。

什么篓子?

一听这话,刘子业忍不住便笑了。

这不是明着暗着提醒他,没有他们这些典签存在,帮助皇帝监视那些藩王,藩王们没有了管控,说不定会趁机造反么……

这些时日,刘子业都不止一次收到典签的奏疏了。

无非就是说,此次裁军事件可大可小,没有他们回去坐镇,恐怕那些藩王会趁机伺机插手军务,趁势揽权,一发不可收拾。

虽说,的确有这个可能性。

但刘子业对裁军一事尤为看重,各个地方都派驻了自己信任的钦差过去协助办理。

没有这个典签,天下不能正常运转了?

小小典签,未免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了。

“想要回去?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刘子业摇了摇头。

他的钦差,可都是经过他亲自任命的,能力和忠诚度,都值得相信。

可比这些刘骏派出去的典签们强多了……

想回去?

想的倒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