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67 招安令!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这下,所有人都懂了。

还以为不用参与人事考核,是因为另有安排。

安排是安排了,却是安排在了天牢之中,这安排,他们宁愿参加人事考核。

可是,现在也不是他们说的算了……

在刘子业的一声令下,侍卫们连忙上前,将这些人通通压了下去。

按律治罪,真是各有各的去处了。

看着这些人被带走之后,剩下的人留在了玉烛殿之中,都暗自舒了口气。

刘子业扫了他们一眼,眼神似笑非笑。

一些暗自庆幸的大臣,见此忙不迭的绷紧了神经,谨小慎微的站在下首,不敢吭声。

刘子业轻轻哼了一声。

他现在处置的,仅仅只是大贪之人。

如今留在殿中的人,并不代表就是一身清白,无愧于天地了。

只是,刘子业也本着网开一面的想法,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就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起码,有些人虽然有些贪心,但也不至于太过离谱,行径并不过分,而且还有能力。

对于这些人,刘子业可以当做自己没发现他们私底下的小动作。

有能力的人,总是有所优待的。

那些自身能力平庸低下,还贪得无厌,为非作歹之人,必然是不会放过,通通下狱收监的。

“陛下果真慧眼,能看出这些人扰乱超纲,欺压百姓,果真是我大宋圣君。”

一瞄见刘子业的眼神,剩下的人一个激灵,冷不丁的朝刘子业恭维了起来。

其余人闻言,亦是当即连声附和。

刘子业唇角轻扬,眼神莫名的觑着这几人,说道:“朕希望你们能够引以为鉴,不要因为远离京城,疏于管束,就步入他们的后尘。你们都是先帝时的老臣,若非必要,朕还是不希望在天牢之中见到你们。”

众臣连连点头应是。

被刘子业这么一说,他们喉咙一阵干涩,脑海中的警铃乍响,丝毫不敢放松。

陛下继位以来,种种举措,早已证明了,他与先帝不同。

如今的陛下,对于朝政纲纪,极为用心维护。

刚刚又毫无声息的处理掉了一些违法乱纪之人,把他们都吓了一跳。

由此可见,大伙儿的日子,以后绝对不会像从前那么好过了……

再也没有了那种天高皇帝远,就可以懈怠,不务正业的好日子了。

一些人心中兀自想着,若是得幸,有机会回去,必要将从前那些小动作一一抹去,绝对不能然陛下的监察人员发现,否则,改天要关押在天牢之中的人,就是他们自己了。

如此一想,众人的皮都绷紧了,丝毫不敢大意。

见此,刘子业微微一笑。

“当然,你们的为人,朕还是信得过的,诸位都是有能之士,能够被皇考看中,自然能力不凡,朕也希望你们能将自己的能力,用在正途上,如此一来,我大宋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一条心,何愁国家不兴?”

“陛下说得极是,臣等必定拥护陛下的决策,唯陛下马首是瞻。”

“臣附议。君臣上下一心,何愁大宋不兴……”

众多大臣连忙拱手赞同,生怕表态迟了一步,就会被刘子业看中,立为典型。

刘子业轻轻抬手。

“既如此,你们且先在京城住着,稍后便会进行一次人事考核,只要出了结果,朕会考虑,择优选取,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朕的期待。”

“臣等遵命。”

不管众人的内心如何复杂,但明面上,还是纷纷同意了下来。

除非立刻上奏折,递出辞呈罢官,否则,谁也逃不过这一次的考核……

见这些人顿时被驯成了绵羊般乖巧,刘子业淡淡一笑,挥了挥手,便让众人退去了,听候消息。

待这些人躬身退去之后,刘子业这才满意的喟叹了一声。

“又拿下了十几个大贪官,国库,又有余钱了。”

裁撤军队一事,得向这些大贪官们道一声谢。

若成功裁撤,组成了隶属于自己统帅的一支亲军,多少有这些贪官的三成功劳。

也是因为刘骏多年来的放纵,让他们掉以轻心,疏于防范,在外欺横霸世,毫不掩饰,才有了自己今天轻而易举的摘桃子行为。

“就是苦了当地的百姓了,不过没事,重新紧抓之后,在外的大臣也会谨慎起来,不敢胡作非为了。”

想到这里,刘子业顿时安心了。

这一次,虽然很大的原因,是为了查抄大贪官的财产,充盈国库。

不过,能够趁此机会,重新整顿一下外派大臣的纲纪,是很有效果的。

尽管这一次,仅仅只是传召了各地的刺史和太守回京,可是,经过这一番的敲打,各地的各级官员,都会绷紧了神经,不敢轻举妄动了。

再者,就连权力最大的刺史和太守都不敢胡作非为了,剩下的外臣,难不成还敢顶风作案么……

可以说,尽管此次只传召了少数人回来,但刘子业已经震慑住了天下诸官。

最起码,也能让大家听话一阵子。

朝纲,也能肃清一段时日了……

……

这段时间,除了刘子业之外,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度支的官员了。

一下子从穷得抠不出钱,忽然富得流油了。

这美妙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

才刚买马花出去的钱财,迅速就收回来了。

说到底,真该说一声,多亏了那些贪官太贪,以至于国库一波就肥了。

他们也立即想起了当初刘子业的那句话。

当时因为裁撤军队一事,他们就曾经说过,国库余钱不足,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这次的裁军政令,想要提供充足的钱粮用作遣退士兵的优待,根本不可能。

当时陛下还说,这个问题,他有能力解决。

只是,那时候,他们脑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短时间之内,陛下上哪儿去揽钱……

没曾想,原来是把目光放在了天下贪官之上。

不得不说,这法子好啊!

贪官的罪行一公布,人人得而诛之,天下百姓拍手称快。

陛下此举,一来肃正了朝纲,二来快慰了百姓,最重要的是,国库又有钱了。

这个来钱的速度,比正常收税,快得多了……

度支官员甚至都爱上了以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来钱的感觉,食髓知味了……

只可惜,这种方法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朝廷以后就不愁没钱用了。

最主要的是,刘子业此前还得到了一张【澄清吏治】的策卡,其中难得效果,每次抄家获得的银两+50%。

这一次,从江州大小官员,到各地刺史和太守,凡是查抄的贪官家底,都暴涨了许多。

一些鲜为人知的不义收入,都被翻找了出来,一波肥了国库。

刘子业晚上做梦都在笑醒。

所有事情都一切顺利,刘子业非了这么多天,也总算签到的来了一张增益buff叠满的策卡——

【招安令】!

【卡牌说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卡牌效果:花费200万银两招安一个接壤的叛军领土(立刻获得一个叛军的城池)。】

刘子业一看到这张策卡,双眼都发光了。

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松获得一座他国的城池领土,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自家的军队,每一个士卒,都是自己的有生力量,能够减少损耗,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打一场仗,势必会损兵折将,不可避免。

粮草的花销,军队士兵的俸禄,各种资源的消耗,还有事后朝廷给予的抚恤金,这些统共加起来,都是一笔不菲的金额。

怎么也比200万银两多得多……

一旦使用了这张策卡,只需要用200万银两,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座城池,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而且,这不仅仅是给国家减少了损耗,还能增加国家的威望。

朝廷是多么的能耐,竟然能够劝服他国将领,心甘情愿的投降归顺我朝,避免苍生流离失所。

一旦发生,天下震惊。

不仅己方士气大振,与之对抗的北魏,气焰也绝对会大大削弱。

此消彼长,光是士气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除了士卒的能力,朝廷的调度,战马武器的优劣,军队的士气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旦士气低落,没有了向心力,就极度容易一哄而散,溃不成军。

士气跟不上,就算外在的资源再优秀,也无法左右战局。

毕竟,仗都是人打出来的。

打仗的人都心不在焉,没有能量和志气了,又哪里能坚持完成一场战斗呢……

因此,刘子业看自己得到了这张策卡,双眼熠熠生辉,心中激动无比。

最主要的是,这张策卡,他还能自主挑选自己想要的别国城池。

哪个战略程度高,哪个更重要,那他就挑选哪个成为自己的领土。

关键是,一旦策卡一经使用,经过策卡的作用,这座城池,就算北魏再如何使计,他都抢不回去了。

这座城池,就会永久性的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地。

战略性直接拉满了!

“太好了!看来我非了那么久,这运气还是对得起我的,立刻给了我这么高的回报。”刘子业靠在床榻边儿上,拍手而笑。

因为得到了这么一张神奇的策卡,刘子业这一天都笑容满面,心情极好。

当然,只要他愿意,他使用这张策卡,立刻就能获得一座新城池,占领战略高地。

不过,刘子业不急。

先不说,现在国库的钱粮,优先给到了军务一事上。

各地的裁军事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源源不断的钱粮,都运送到了各地,给遣退士兵发放抚恤。

忽然间耗费200万银两的巨款,去买下一座他国城池,未免太过突兀了。

裁军一事莫名其妙受到阻滞,原本好端端的事情,平添阻碍,横生枝节,没必要……

本来没有策卡加持,裁军一事,刘子业便慎之又慎,唯恐生出事端。

万一因为钱粮的供应不足,闹出祸端来,那他便后悔莫及了。

兵变带来的负面后果,就算是平白得来一座新城池,那也是对决不划算的。

更何况,一旦使用策卡,还会立即引起北魏的注意,两国从多年以来的相安无事,立刻剑拔弩张,对峙起来。

刘子业知道现在的情况。

武器还在督办,加快速度锻造之中,军队还在裁撤整顿,处于混乱时期,马匹刚刚回到国内,才开始安顿完毕,正打算开始培育……

可以说,由于刘骏多年以来的疏忽,国家一切百废待兴,还在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不适合与北魏掀起事端,引起北魏的敌意。

国内还未安稳,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白白得来了一座城池,却在没有准备的时候,让北魏有机会大举进攻其他边境城池,这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刘子业便按捺住了自己的激动之情,暂且将这张策卡仔细的收了起来。

等到时机成熟,决心要与北魏一战的时候,便使用这张策卡。

如此一来,就可以打一次开门红。

彻底重挫一次北魏的气焰,大涨己方的士气。

在此之前,还是应该休养生息,闷声发大财,方为妥当。

由于刘子业今天春风如意,众臣上朝时,也轻松了许多。

等到刘子业退朝,换下了朝服,回到了玉烛殿时,便收到了王宝儿的回禀,称江夏王刘义恭回来了。

“哦?江夏王要入宫觐见?”

刘子业呷了一口茶汤,轻轻点头,同意了刘义恭的请旨。

一路风雨兼程,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刘义恭,很快便进入了玉烛殿之中,朝刘子业恭敬的行了礼。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安。”刘义恭双膝叩拜,重重叩头。

刘子业连忙抬手,说道:“江夏王一路辛苦了,何须行此大礼,快快请起,不必客气。”

话落,刘义恭却摇了摇头,并未领命起身。

他反而抬起头来,朝刘子业拱手请罪了起来。

“陛下,臣实在是对不起陛下的重托,今日江州一事,臣难以置身事外,还请陛下重重责罚,方能肃清朝纲。”

刘义恭一脸的自责,满腹愁煞,说着,又重重的磕了几下头,不愿起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