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58 刘子业的各方任命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刘子业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说到底,刘子尚一没有太大的功劳,二没有太多的从政经验,三在官场上也没什么势力,如今能够勉强镇得住江州的场子,无非靠的是两点。

首先他是皇帝的亲弟弟,身份尊崇,由于兄弟情深,旁人不敢冒犯;

其次,这一次刘子尚是奉着上谕前来的,靠带来了号令军政的御令,同时还有披甲精英在手,普通兵丁并不敢生事。

但由于此案波及江州上下,除了大小官员之外,其余的那些小卒们,恐怕许多人都难以逃脱。

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子业担心,有些人会铤而走险,选择极端之举。

不怕能打的,就怕遇到神经病。

刘子尚始终处于江州之内,身边的亲卫随从不可能随时随地贴身跟随,人反应时间也难以捉摸,万一在猝不及防之下,还是被奸人偷袭成功了,就算是解决了江州的这件滔天大案,对于刘子业来说,后果也难以挽回。

而且,那些官员们在当地的势力,无法估量,唯恐有人里应外合,私下放走了罪魁祸首。

让他们互相勾结起来,反将一军。

小卒不闹事,反倒是这些罪臣们联手造反,那这件事情,亦是无法收场。

于是,刘子业迫切的需要派出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前往江州。

这个人,必须位高权重,在朝廷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压得住臣下,镇得住场子。

光是让人看到了,都会为之忌惮,不敢生事。

同时,这个人的血统出身,必须与权位成正比。

因为江州,本就是刘宋天下,繁华富庶之地,当地亦是存在着不少本土官绅豪强,也有与朝廷重臣相交的势力,世家名门不在少数。

朝中有些高官,出身微末,是靠着自身的本事,才能一点一点崛起的。

他自身能力足够,但若看他的家族威望等等,却远不及盘踞多年的世家名门势力。

这样的人就算到了当地,恐怕也压服不了当地的名门势力。

比如戴法兴。

他确实位高权重,但出身低微,此前能够权倾朝野,全仗着刘骏的越格提拔,再加上多年以来,对刘义恭的重重打压。

若是刘骏不对刘义恭施加压力,就算他再如何重用戴法兴,其余人也不敢单单为了一个戴法兴,就敢与皇室中权位最高、资历最深的王爷作对。

这边是出身高低所带来的,最直面的差距。

刘子业上位后,重新重用了刘义恭,只是将三人的权力进行均衡的分配,并无高低之分,其余朝臣也全都看在了眼里。

表面上地位一致,可实际上,刘义恭的地位,早就成为了三人之首。

这是他身份带来的另一个影响。

而刘子业,正是需要一个,出身血统身份上能够镇压江州一众人等,就连功劳权位,亦是不可令人小觑之人前去江州办事。

放眼整个朝堂,还有谁比刘义恭更有这个资格呢?

首先,他是皇室地位最崇高的王爷!

其次,他是三朝老臣,从文帝时起,就担任辅政相位之职,多年掌管人事政务的能力,无人可比。

戴法兴与巢尚之都只是先帝刘骏时起才正式被委任,迅速提升上来的。

论实际为官的经验和能力,刘义恭远在他们之上。

最后,正因刘义恭双重身份的加持,他在朝堂之中,势力根深蒂固,就算素来与他没有交情之人,也不敢与之对抗。

这样的人到了江州,当地之人,谁人敢不给刘义恭的脸面?有敢生事者?

不过,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原因,刘子业之所以选择刘义恭,还有一个不得不派刘义恭的理由。

那就是——刘义恭能真正镇压得住刘子尚!

刘子尚身份已经足够高贵了,在朝堂之中,若想再派出一个身份比刘子尚还要尊崇的人,难上加难。

其余的王爷,都只是刘子尚的弟弟罢了,而且,亲疏有别,刘子尚是皇帝的亲弟弟,其余王爷,只是寻常妃子所生,乃庶出。

皇子也有身份之差。

更何况,在刘子尚他们这一辈人之中,刘子尚已经是皇帝之后,年纪最大的王爷了。

其余人,都不过十岁不到,根本没有这个威望和能力,去解决江州事宜。

至于其余刘骏时期的藩王,经过刘骏十多年的打压,更是不值一提。

有能力的都被铲除殆尽了,活下来的,也没有了那个心思,悠哉度日罢了。

至于刘骏以前的那个藩王,关系更为疏远,早已不是嫡系一脉了,就算辈分高于刘子尚,实际的身份和权位上,也远不如刘子尚崇高。

纵观朝堂,刘子业发现,无论他派出什么人去江州,也始终都会处于刘子尚的镇压之下,听命行事,无法制衡刘子尚的所作所为。

唯独刘义恭前去,刘子尚丝毫不敢胡乱生事,根本不敢招惹于他。

刘子业不担心刘子尚造反,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刘子尚经验太少,处事操之过急,加上性子急躁,万一压不住那些罪臣,反倒惹火上身,那就无法收拾了。

刘义恭前去了,还能让刘子尚清醒一二。

一旦发现刘子尚处事不当,能够及时挽回修正,不会酿成事端。

因而,刘子业还叮嘱了刘义恭一番。

此次前去,只是辅佐刘子尚,最终决断权,还得交由刘子尚定夺。

总而言之,刘子业摆明了,要把这个天大的功劳,交到刘子尚的手中。

刘义恭就算去了那边,也只能领个次一等的功劳。

刘子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给刘子尚镀金成功,好让他更加名正言顺,集功劳、资历与身份于一身。

日后行走朝堂,再也没有人胆敢以他年纪尚小,没有功劳而轻视于他。

而且,正是因为就连刘子尚这样高傲不羁之人,都只能对刘义恭低头,认真听训,刘子业特意派刘义恭前去,也是顺便想要给刘子尚一个学习的机会。

旁人前去,只会面临着刘子尚的呼呼喝喝。

但是,难得刘子尚有机会与刘义恭近距离接触,那么,他就能趁机学到刘义恭的为人处世,从此办起事来,则更加得心应手,成熟得当,不会生出事端来了。

旁人的教导,刘子尚只会不屑一顾。

面对刘义恭的指示,刘子业相信,就连刘子尚这种人,都不得不从。

刘义恭深耕朝廷多年,岂能不懂刘子业的心思……

之前刘子业将对朝廷如此关系重大,为国家寻找新养马场地的这件大事,都能交给朝堂的新秀刘休仁处理,当时刘义恭便能看出,陛下一心想要培养新秀,因此主动要求协助刘休仁,并不抢功。

此次,刘子尚比起刘休仁,对于陛下而言,更加亲近,刘义恭自然不会横加阻拦。

更何况,此次与其他事情不同。

就算刘子业不计他的功劳,刘义恭也情愿前往江州。

亲自去审问一下,那些对不起自己期望的几个旧人。

看看他们是不是猪油蒙了心,竟能伙同邓琬一同,欺上瞒下,为非作歹,祸害天下……

于是乎,大家皆大欢喜。

刘子业有着自己的算盘,刘义恭也有着自己的执念,双方一拍即合。

刘义恭告辞了刘子业,回了府,简单收拾了几样衣物,等不及明日,当天便趁着天还未暗,离开了建康城,前往江州。

刘子业让军务大臣,领着自己的旨意,到江州周边,就近调派几名将领前往江州,全面接管江州的防务。

江州当地的军队,绝对被邓琬等人渗透了不少。

听之任之,唯恐不稳。

褚渊带出的百人精骑,还有后续那名侍卫匆匆领去的一部分精锐士兵,都只是基层人员,没有任何的资历,难以服众。

刘义恭本身亦是没多少军旅经历,军务大事上,威望不足。

这件事情,也只能让人就近委派将领前去,暂管江州的防务,配合刘子尚等人的工作,以免那些罪臣伙同军队生事。

还有刑事大员,刘子业也让他们带着刘子尚的这份上疏回去,连同所有大小从属,好好商议一下这些人的罪状。

最好快马派一些人过去江州,亲自拟定罪名,以免两地之间互相传信,耽误了效率,也免得他人不服,怀疑刘子尚有所虚言,诬陷他人。

这件事情,朝廷必须办得干脆妥当,明明白白,不容一丝的模糊。

等刘义恭、军务、刑事大员全都领旨离去之后,刘子业这才看着戴法兴和巢尚之,吩咐了起来。

“你们二人,则在京中好好给朕想想,江州这缺席的上百个官员,除了无关紧要的一些在当地重新选拔,该委派什么人前去接管当地事务……”

这一次江州事件的曝光,江州大小官员全部来了个大洗牌。

一个地方,不能没有管理者。

更何况,还是江州这种经济繁荣之地,更是不可一日无官。

在办案的这些时日,还有刘子尚、褚渊和刘义恭等人暂时接手军政事务,自然无事。

可待事件落幕,这些空缺的官职,总得有人接替。

没理由让刘子尚在那边镇藩,独领着刺史一职,却要掌管全部事务吧?

先不说刘子尚还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有这个能力,他也没这个精力,迟早得累死在任上。

戴法兴和巢尚之等人,在朝中多年,德高望重,由他们推举新的人选,最为合适。

只是,听到刘子业这番话,戴法兴却是为难的皱了皱眉。

从此前的赖秉礼,到现今江州他同样看好的一个后辈张权,全都辜负了他的恩待,这让戴法兴尤为难受。

这也不由得让他质疑起了自己的眼光。

两次看人疏漏,错把奸贼当成了朝廷栋梁,还酿出大祸,这让戴法兴难以接受。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眼光喜好,实际上,他还从未插手干预他们二人的仕途,因此就算株连,罪过也怪不到戴法兴的身上。

若戴法兴仗着自己的权位,强行插手他们的仕途,提拔他们,他们却德不配位,做出这等错事,那倒是可以加以重责。

毕竟,你没眼光,强行提拔上来的人,成为了朝廷的蛀虫,那你这个举荐人,也势必要接受惩罚的。

否则,若没有任何惩治,日后人人都以一己之私,举荐成风,朝廷岂不乱了套子?

举荐人也必须承担责任和风险,才能让人慎重对待,不会酿成结党营私,德不配位的结果……

所幸,戴法兴也仅仅是看好,并未干预,否则这一次,他也脱不了干系。

但尽管如此,戴法兴心里还是异常的难受。

他拱了拱手,沉声说道:“陛下,臣觉得自己的眼光不济,唯恐举荐了小人上任,臣负不起这个责任,实在无能为力。”

一而再,再而三,戴法兴是不能接受后续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他自己坦坦荡荡,可不能让这些举荐之人,祸害了自己的名声,晚上睡觉也难安。

刘子业也明白戴法兴的心思,轻轻抬手。

“戴爱卿多虑了。从前经你手举荐之人,何止这数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邓琬还是先帝所特赦加恩的,江州事宜,闹成如今地步,关键所在,还是邓琬为之。

若按照戴爱卿你的想法,朕若是生怕任用错了人,那为了安全起见,朕应该让天下官职空缺,从此再不任命任何一人,方为妥当。”

说到这里,刘子业也安慰起了戴法兴来。

“其实爱卿你也该骄傲才是,广大官员大臣,那么多人出自你门下,仅有数人犯错,这岂不是证明了你眼光毒辣?实在不必妄自菲薄。

再者,你们所举荐之人,都要经过朕的审视考核,才能正式上任。若日后还有犯事者,也不单单只是爱卿你们的过错,也有朕识人不明的一份责任。”

“总而言之,上百官员空缺,总有人替上,若你们不帮朕挑选人才,光凭朕一人,实在难以为继。难不成,你们能安心看着朕为难,而束手旁观?

当然,朕相信,你们二人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必定会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