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24 刘子业给予的优待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看到他们均是面面相觑,缄默不语,刘子业冷哼了一声。

“作战时,最忌讳的就是自乱阵脚。留着那么多拖后腿的废柴,一旦战事爆发,敌军突袭,别人还没打到面前,他们自己就慌了,还连累自己的战友。”

“也许,他们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人数多了,会壮大己方的声势,但为了这一点点的好处,朕可不希望付出更大的代价。得到的和付出的相比,根本就是一笔赔钱买卖。”

“还是说,你们认为朕是冤大头?明知国家财政并不富裕,还硬要养着这群人,朕看起来很傻是吗?”

面对刘子业的一番灵魂质问,众将顿时慌了神。

“陛下,臣等岂敢……”

“陛下说的是,臣醍醐灌顶,终于彻底醒悟了,确实如此。”

“没错没错,这士兵,是应该尽快裁撤,不要给朝廷拖后腿才是……”

这些武将军官忙不迭响应,生怕招了陛下的惦记,得罪了陛下。

如今,他们可没有心思顾忌,这究竟是不是文臣们的想法。

反正,再抗拒下去,军队还没裁撤,他们自己就先被陛下拿来开刀了……

冷眼瞧着这一幕,听到了他们的回话,刘子业这才脸色稍霁。

有些时候,大臣真的是给脸不要脸。

好声好气,想要心平气和商量的时候,各种得寸进尺,想尽办法反驳,硬是与皇帝唱反调;

一旦皇帝生气了,爆发了,他们立刻就慌了,这才意识到,皇帝并不是自己能招惹得了的,方才乖乖赞同……

总而言之,就是贱!

发了一次飙,刘子业这才舒了口气,重新缓和了语气。

“既然如此,你们就下去自己商量一下,尽快将军队情况统计完成,不得有误。”

诸臣纷纷执手应下。

“由于他们为国家冲锋陷阵,立下过汗马功劳,朝廷也不会鸟尽弓藏,只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年纪了,是该安稳下来,不要再冒着生命危险了,好好回老家成婚生子去吧!”

“此番朝廷推行了均田制,清退的士兵也是有功之人,除了抚恤金,回户籍老家的士兵,每人可以额外再多分配三亩田地。对于保家卫国的功臣,朝廷不会吝于赏赐。”

刘子业开始说起了自己清退士兵的各种打算。

这番话,也算是刚唱完红脸,立刻又唱起了白脸来了。

前一刻还说他们是老弱病残的废柴,下一刻又是不可磨灭的有功之臣。

毕竟,事情都有两面性。

他们也确实是有功之人,但现在的他们,也实实在在的年老体衰,成了拖后腿的那个了。

这并不是鸟尽弓藏,而是客观事实。

更何况,刘子业也不是刻薄之人,该给出的抚恤和赏赐,都不会少了他们的。

毕竟,刘子业可不是万历,他不会做出那种把自家善战的士兵哄骗起来,彻底诛杀的举动,目的就是为了不给那点本就应该领取的先登奖励和欠下的饷银……

能做出“蓟州大捷”的举动,天底下也没几个朝廷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善战士兵。

就连为之诟病的完颜构,都只是杀了主将罢了,并未诛杀底层士兵。

刘子业不仅要得到民心,他也要得到军心。

军队离心离德,频频欠饷,是不可能英勇作战的,让人饿着肚子打仗,迟早会因为偷一只鸡,让饿得受不了的士兵哗变……

既然要保证军队饷银足够,刘子业自然不能放任那些老弱病残继续待在军中。

毕竟,这么多不必要的饷银,他可出不起……

只能让这些老兵陆续退下来。

可也要让他们退得心甘情愿,不能闹事。

那就得狠一把,大出血一番,给予丰厚的抚恤,让他们相安无事的从军中退下。

日后,一旦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型战事,需要再度征召入伍,起码这些老兵也不会反感抗拒。

刘子业深思了一层,继续说道:“若是清退回到老家的士兵,愿意协同官府进行开荒,可以额外再获取开荒土地的五分之一,最多再领取三亩。”

因为常年与北魏对峙,刘宋境内,士兵数量庞大。

清退下来的人,必然也不在少数。

尽管现有的土地肯定足可安顿这些老兵,可若是能鼓励他们开荒,那对于朝廷而言,更加大有裨益。

身为老兵,每人就能够比寻常百姓,额外再多三亩田地。

若是再进行开荒,最多还能继续获取三亩田地。

也就是说,这些老兵,若是马力全开,能比寻常百姓,一人额外增加六亩田地。

这其中,规定了开荒所得的五分之一,最多三亩。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开荒额外的三亩土地,那就得开荒十五亩。

朝廷虽然给一部分出去了,但因此而获得的,也不少,等于是双赢。

“同时,朕还决定了,若是选择在荒山贫瘠之处开荒成功,这种地方缴纳的田地赋税减半。”

何为荒地?

有些地方,是因为战火纷飞,导致土地荒废,收拾一下,是可以正常农耕的。

但更多的地方,是那种不适合农耕的贫瘠之处,因此被人处处嫌弃,不愿开荒。

若是这些地方被开辟成了田地,可这种贫瘠之地,就算种地了,农耕收获必然比一般田地要少一些。

朝廷自然不会让选择在这里种地的百姓吃亏,收获比别人少,赋税缴得和其他人一样多,这并不公平。

既然如此,那就给他们相应的好处,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留在这里种地。

只要时间久了,这里的田地自然也会慢慢肥沃起来,就会成为永久性的良田。

一般百姓得到了这种荒地之田,所应缴纳的赋税减去三分之一。

但若是这些清退老兵得到了,那就能减去一半……

刘子业的种种规定,都给了这些老兵们全然不同的优待。

人都是会比较的生物!

老兵们发现自己处处比一般百姓待遇高,对于朝廷的安排自然不会过于抗拒,甚至还会欣然接受。

若是与一般百姓一致,他们没有得到特殊的厚待,说不定还会不满闹事……

给予了优待,不仅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安排,还能对朝廷的格外恩待感铭于心,日后就算重新征召入伍,必然也会欣然响应。

刘子业就是利用这种心理,给自己的裁撤政令添加砝码,让老兵们更加容易遵从。

同时,这些优待,朝廷自己也不亏。

无论是朝廷给予的清退抚恤金,还是田地,亦或是赋税,均有优待。

刘子业的目的,就是减少老兵的抗拒,让这次的大量裁兵,不会引起士兵的哗变,天下动荡。

尽管裁撤军队的决定来得十分突然,可刘子业也不是贸然冲动行事的。

给自己找麻烦的事情,他并不傻,不会去做的。

一旦裁撤军队过于冲动,抚恤并未跟上,说不定北魏方面没有想法,自己内部却出了乱子,这岂不是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

尽管刘子业如今得到了民心,可民心不同于军心。

士兵丘八们,哪儿管得着普通百姓有没有得益,他们自己吃亏了,那肯定不会自己憋着。

再强的民心,碰上闹事的军队,也是徒然。

一盘散沙的百姓,根本无法对抗作战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

让他们乖乖卸下武器,解甲归田,才是硬道理!

为了防止生变,刘子业不介意自己咬一咬牙,再穷一穷朝廷,满足一下这些老兵。

只要稳住了,就能一劳永逸了,给出去的钱粮,都是值得的。

只要他们乖乖从队伍回到了老家,后续他们再想生事,由于被打散了,难以重新召集旧部,有这个想法也无能为力了。

就算召集到了一小部分人,但刘子业手中握有的军队,也能轻而易举解决掉。

总而言之,只要他们乖乖离开了大部队,裁撤的这件事情,就成功了八成。

不过,刘子业也不会看到大事已成,为了省钱,当他们离开军队之后,就来个矢口否认,不把之前承诺的优待当回事。

毕竟,君无戏言。

刘子业自己也要脸,他又不是万历,还把杀了浙兵的总兵王保加官进爵,在他眼中,这些老兵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牛马。

正所谓,帝王不需要多有道德,可也不能是道德沦丧的禽兽……

刘子业将这些安排一一交代,随即对沈庆之说道:“沈公,你德高望重,战功赫赫,这些事情,还得麻烦您老帮忙盯着,至于麻烦事,就让底下人去忙,你盯着就好。”

沈庆之如今是八十岁的老叟了,杖朝之年,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老人家,少之又少。

刘子业也不敢让他过于忙碌操心,免得老人家一个承受不住,一命呜呼,那他罪孽就深重了。

只是让他盯着,事情的办理,交给其他人。

有德高望重的沈庆之总管事务,其他文臣武将,必然不敢糊弄随意。

就连刘义恭、戴法兴和巢尚之,看到沈庆之,都得敬其三分。

“老臣遵旨。”须发皆白的沈庆之拱手躬身应道。

他虽然年纪大了,白发苍苍,可行军打仗多年,身子却依然硬朗,也算少见了。

刘子业瞧着如今沈庆之的精神面貌,感觉若不是历史上原身将他赐死了,永远定格在了八十岁,沈庆之很可能还能再活几年。

就像萧和尚一样,若不是被活活饿死在宫中,指不定还能再蹦跶作妖几年。

是个长寿健康的老人家!

“有劳沈公了,回头朕让人给你府中送去一支人参,免得沈公烦忧甚重,影响了身子。”刘子业微微笑道。

沈庆之连忙说道:“老臣感谢陛下体恤。”

公事公办虽然合情合理,可偶有温情,却让臣子颇为感动。

沈庆之见陛下不嫌弃自己的年老体衰,甚至还多加慰问,给自己补身子,自然心生感激。

本来他对裁撤一事并无太大的抗拒,此前只不过是一直担心处理不善,会引起骚乱,也怕国库负荷不了罢了。

如今见陛下安排得妥妥当当,方方面面也都顾虑周全,沈庆之也放心多了,自然不会反对。

眼见陛下对自己关怀备至,沈庆之也下定了决心。

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也不枉费了陛下的一番信任。

德高望重的沈庆之都发话了,其他将官们也顿时无话可说了。

眼看陛下的态度,认真坚定,说话斩钉截铁,俨然就是早早下定了决心,名为商量,实则吩咐,他们还有什么可反对的……

就算反对,他们又反对得了吗?

连沈公都同意了。

说实话,听到了陛下的种种决定,他们自己也开始动摇了,愈发觉得陛下的安排十分妥当。

原本在他们脑海中,十分不靠谱的裁撤之举,一下子就合情合理了……

各种抚恤下发,说不定那些老兵觉得待在军中,还不如回家种地呢!

而且,在他们没想到的方面,刘子业也顾虑到了。

这次给予的丰厚恩待,不只是让老兵们乖乖遵从命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朝廷的恩德。

这一次,可不光是裁撤。

清退了一部分拖后腿的老兵,刘子业也打算重新招募一批新兵。

虽然朝廷可以强征入伍,可不到大战关头,没有必要。

就让百姓们看看,朝廷对于士兵的厚待,鼓励适龄年轻人前去参军。

为了日后让家里得到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肯定有不少百姓家会选择让其中一子参军。

有利益,才有驱动力。

刘子业自己也是从牛马过来的,自然懂得底层人的想法。

贪心,有时候并不是坏事。

“相关条例,朕会继续斟酌优化,务必会做到尽善尽美。你们也需要听从沈公的安排,做好统计之事与安抚之事,不要给朕拖后腿。”刘子业沉声说道。

另外,刘子业吩咐了,在抚恤条例并未正式出台之前,裁撤之事,不能从玉烛殿中透露出去。

以免听到了风声,不明真相的士兵,以为鸟尽弓藏,不知道朝廷的恩待,便妄生暴乱,影响了大局。

要是刘子业不叮嘱一句,他还真怕玉烛殿里的这几位,有嘴碎之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