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刘子业忽然鼓起掌来了。
他一边点头,一边笑看着刘修明,说道:“很好,你的想法和朕的一样。”
话音落下,原本紧张兮兮的刘楚佩顿时懵了。
这样显得她刚才很呆,白担心一场了……
刘修明心中洋溢起了小得意,笑眯了眼:“皇兄,您真是太英明了。”
当然,想法一致,那就证明了,自己和皇兄一样聪明。
她就知道,自己皇兄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
如若不然,也不会陆陆续续推出了那么多新政,改善民生了。
什么祖宗之法,只要不合适,不合理的,都是狗屁,刘修明才不觉得皇兄是那种乖巧之人,不识变通。
“那你觉得,按照年龄判处,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刘子业没有理会她的彩虹屁,继续问道。
刘修明沉吟了片刻,不明所以的问道:“皇兄,不都是杀人偿命吗?为什么要区分年纪?同样都是被杀,有些凶犯却活下来,那对于这些死者,也太不公平了吧!”
就因为杀人者年纪不同,有些死者就不能得到相应的公平,在刘修明看来,这完全不合理。
至于年纪大小有什么分别,她也不明白。
反正她在皇家看到的,年龄再小,该死的还是得死。
当年父皇杀了不少宗室,连同他们的子嗣一同被杀,也未曾因为对方是幼童,就手下留情。
因此,刘修明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就要有所区分……
对于她来说,一样是人,该死的时候,一样得死,没有优待。
刘修明甚至觉得有些滑稽。
父皇当年对自己的皇家之人,尚且毫不留情,对于这些民间的杀人凶手,就因为年纪小,就能轻恕,未免太过幽默了。
“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刘子业白了刘修明一眼,给她讲述了张丁的案子。
不过,刘修明方才十一岁,再加上是姑娘家,身为公主,不需要过问朝政,自然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刘修明本就是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纪,根本闲不下来。
眼看刘子业跟她说起了这些事,心里一点儿都不觉得不耐烦,兴致高昂的听了起来。
等说完之后,刘子业这才说道:“如何?总算该知道,不是什么杀人者,都是罪大恶极的吧!”
刘修明眨了眨眼,这才意识到了自己此前认知的狭隘。
她点了点头,“这个张丁倒是个可怜人。”
“杀人者不一定判处死罪,又何止这些。”刘子业忽然感慨了起来。
刘修明好奇心起,连忙拉着他的袖子,央求道:“那皇兄,您给我说说呗!”
既然挑起了这个话头,刘子业倒也不故意吊着她的好奇心,简单解释了起来。
“我朝以孝治天下,父母长辈教育孩子,天经地义,万一一不小心责罚过重,打死了孩子,是不判处死罪的。”
虽然刘子业也觉得这个并不合理,但是,儒家思想在民间根深蒂固,打骂孩子属于正常行为。
正所谓君要臣死,父要子亡,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尽管祸及孩子性命,但按照儒家伦理,父母依旧能免除死罪,当然,流放之刑,是不可避免的。
刘修明认真的听着,一边下意识的点着头。
“还有呢还有呢?”她迫不及待的催促了起来。
刘子业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小丫头,还真当听神话故事了,那么沉迷。
不过,刘子业倒不介意满足她的好奇心,继续说道:“杀死谋害父母者,同样免死。”
这个理由,同样离不开孝道。
有些杀人凶手,在官府还未收押入监,逍遥法外时,如果被死者的子女碰到了,暴而杀之,也可以免除死罪。
毕竟,父母被他人杀害,为人子女,应守孝道,遇见这种情况,难以抑制心中的怨怒,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以谅解。
当然,这种情况,必须得在凶手逍遥法外的时候发生,一旦凶手被官府捉拿归案了,还要硬着头皮杀害对方,那就是故意挑衅朝廷了,罪该论诛。
刘子业觉得这个条例,也挺符合自己的道德观的。
有些人,就是罪有应得。
当然,这两者都是儒家教条思想底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这两者,就算刘子业有什么意见,也不能贸然推翻。
毕竟,这相当于打破众人长久以来的思想认知了,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大臣们反对,底下百姓也不会赞同的。
刘子业也不打算将这两条规定推翻,除了第一条他有些异议,第二条替父母报仇,他并不反对。
但是,十岁以下杀人者,免死,这并不在孝道规范之下。
尽管儒家之中,也有着扶老恤幼的思想,不过,这也是在杀人偿命的普遍认知之下的。
相较于扶老恤幼的思想,杀人偿命的传统,更符合大众的认同。
因此,刘子业就算更改了,也不会造成百姓们的动荡,说不定还会引起大家的赞许。
刘子业当然是柿子挑软的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蠢。
“还有最后一种,乃是过失杀人。”刘子业说道。
这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在人迹罕见之处,放置了老鼠毒药,本意只是为了灭鼠,平时这个地方,是极少人出没的。
但是,如果有人出现,自己愣是舔了这些老鼠药,最终身死,这并不能让放置鼠药的人全部担责。
毕竟,别人也很冤枉。
这种情况,是可以免死的。
刘子业的这番解释,刘修明听得连连点头,就连一旁的刘楚佩都听得津津有味,入了迷。
兄妹之间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的闲聊,这正是她一直以来向往的事情。
难得有此机会,刘楚佩满心沉醉,都忘了自己还在病中了。
“除了这些情况,朕觉得,就算不满十岁,也要根据具体案情,决定刑罚,你觉得如何?”刘子业最后看向了刘修明。
刘修明猛地颔首,拍着手道:“皇兄说得太对了,臣妹也是这么想的。”
刘子业:“……”
刚才还口口声声,只要杀了人,都要判处死罪的人,是谁……
还不是听了张丁的案子,觉得情有可原,心生不忍,立刻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言论。
这小丫头,还是挺善变的。
刘子业继而又看向了刘楚佩,见她也是赞同的点着头,心里也放心了下来。
这两个平时不理朝政的人听到了这次律令的修改,都没有意见,相当赞同,那么,当修改完善,真正推出的时候,相信民间也不会出现什么异议。
她们的意见,就表明了平时不关注这些事情的民众的想法,还是有些代表性的。
如此一来,刘子业对修订后的律法,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就算有反对的声音,也抵不过大众的认可。
毕竟,传统思想,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只要不涉及孝道伦理问题,百姓们断然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聊完了这些事情,刘子业便回去了。
……
都官尚书他们的工作态度,十分高效。
刘子业刚回到玉烛殿,就听到王宝儿回报,王大人已经在宫外候旨觐见了。
“哦?这么快?快宣他进来。”刘子业当即挑起了眉梢,在案前坐下。
刚好自己才提起了这些事情,都官尚书就把律法搞定了。
看来,这些人是不逼不行的。
很快的,王大人便毕恭毕敬的走进了殿中,朝刘子业叩拜见礼之后,呈上了自己的奏折。
刘子业接过,打开翻阅了起来。
“嗯?律法修订?王爱卿,这是什么意思?”他一脸意外的说道。
王大人执手回道:“昨日经陛下一言,臣等亦觉得律法有所疏漏,于死者不公,这才回去,连夜更改修订,请陛下过目。”
刘子业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其实那只是朕个人的想法,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你们倒是当真了,不过既然都完成了,那朕便看看可不可行吧!”
王大人:“……”
好想大逆不道一次,揍陛下一顿。
得了便宜还卖乖……
愣是展现自己的无辜,死活不承认自己就是不愿意让周樊樊和周同同活着。
要知道,为了让陛下满意,他们大小官员十几人,一晚上都没归家,翻遍了所有卷宗,务求达到完美,一字一句都斟酌谨慎,耗费了不少的心思。
有些下属,今早才疲累不堪的回去了。
而王大人自己,上了朝之后,还未能休息,只能硬扛着困乏,进宫面圣,他容易么……
忍着满心的腹诽,王大人在底下躬身,耐心等待着刘子业的发话。
上疏中,篇幅并不多,详细描述了人命的重要性,历数了千年来,历朝历代幼童犯案的例子,将其中各种不公的现象,通通阐明。
见此,刘子业对王大人这些大臣,还是颇为认可的。
好家伙!
为了修改一次律法,直接翻看了千年来的各种案件卷宗例子,实在不容易。
在那么多卷宗之中,还得特意找出其中不公的现象,更不简单。
而这,仅仅只花了一个晚上的功夫便完成了,可见他们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上疏表明,尽数历年事例,足可证明,光凭年龄便可免死,造成了许多不公的现象,引起公愤,这实在有违一开始修订律法,维护公义的初衷。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以修正。
“十岁以下犯案者,死者长凶犯四岁以上;凶犯曾遭死者生前欺凌;凶犯本身并无主观杀人恶意,方可免死。”
看着奏折上阐明的减刑规定,刘子业默念了起来,心中颇为认同。
毕竟,十岁是一个分水岭。
小孩子,每长一岁,身体机能便有着极大的区别。
四岁的年龄差,就足够让年幼者无法与之对抗了。
能够让一个自己平时无法与之抗衡的人身死,如果不是处心积虑的谋划,那一定是出于某种意外,错手造成的。
正常情况,是难以做到的。
刘子业一看这份奏折,就知道王大人他们,充分参考了张丁案的现象。
张丁案中,张牛仔本身是年长的欺凌者,只是在张丁反抗推倒他时,才一不小心磕到了石头身亡的。
因而,减刑规定之中,凶犯也必须是弱势者,死者也必须得是欺凌者,才足可证明情非得已的状况。
如张丁案中,是错失杀人,张牛仔身死,本身只是一件意外,张丁自己是没有杀人的本意的。
因而,若要减刑,凶犯也不可拥有主观杀人的意愿。
这三种规定,若要完全符合,情况少之又少,但若当真出现了,足以让一些真正的弱势者,得以留存性命。
刘子业看了,十分满意。
他轻轻颔首,“不错,看来,你们是有认真斟酌的。”
得到了认可,身子紧绷的王大人瞬间舒了口气。
陛下莫名其妙,对这件事情格外看重,为了让他满意,他们殚精竭虑,考虑了种种方面,生怕有一条规定不符合陛下的心意,就全盘否定了。
在呈上奏折的时候,王大人心中还是惴惴不安的。
如今好不容易听到了赞许,王大人顿时心花怒放。
他忍着笑意,拱手回道:“哪里,为了维护民间公义,这是臣等应该做的。”
“不过,朕觉得,还可以加上一条。”刘子业合起了奏折,忽然说道。
王大人身子微微一僵。
莫不是又要将上疏打回来,重新再议?
“敢问陛下,有何高见?”王大人强忍着紧张,硬着头皮问道。
刘子业正色说道:“再加一条:九十岁以上及六岁以下幼童犯案,不加罪,若有教令者,罪坐教令之人。”
很简单,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和六岁以下的稚童,心智不完善,他们的思想并未完全构成,加上他们的能力,也无法完成主观上的犯案。
对于这种特殊之人,应该予以宽恕。
更何况,在这种年代,也没几个人能够活到九十岁以上。
就算活到了这个岁数,也老弱蹒跚了,走路都困难,更遑论杀人了。
六岁以下的孩子,想要杀人,也难上加难。
至于教令者,也就是他们的监护人。
既然犯案了,他们自身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让监护人负责。
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