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碍于各自皇帝下达的命令,将大晏皇城重重围困,截断各路送来的粮草,就算有皇城军誓死守护,相信也撑不了几天。
如此天赐良机,不一举拿下大晏朝,真真是说破天也没处去。
两国将军用尽毕生所有耐性,才勉强按捺下恨不得此时挥军杀光番邦野夷,只是这一按却不知此生再也没将番邦屠戮殆尽的机会。
并且,一直未能逼大晏朝主动开城投降,还得日日派人在城门外挑衅,城里头的人仿佛就像一个聋子,愣是缩进厚厚的壳里当瘪赎子。
这一日,他们眼见大晏朝被发配边疆流放的三皇子领军回援,据探子回报,番邦与三皇子似还交情匪浅,双方往来甚是亲密,天圣王朝和金鹿王朝的将领们不禁心里打了个突,阴翳的眼神中,满满的恶意呼之欲出。
想来,将大晏朝皇城内的军民活活困死的计划怕是要胎死腹中。眼下,唯有暴力攻城,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大晏朝才是正经。
此时此刻,皇城内,金銮殿上,至高无上的九五宝座上的皇帝,全然不复往昔精神烁奕,脸色一天天颓败,佝偻着背萎靡不振,随时一副行将就木之态。
下方的臣子们也都气色灰败,战战兢兢,紧抿着唇讳莫如深,再也没有了往日朝堂上上蹿下跳,蹦哒得欢的那股劲头。
由此可见,人心浮动得的厉害。
就在众人愁眉莫展之际,边关传来八百里战报,三皇子麾下战将仅用不足一月的时间,平了金鹿、天圣两大王朝。
消息传来,震惊朝野,也让兵临城下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满朝文武看到一丝曙光。
不是没有怀疑消息的真实性,实在是太震撼了,恍如天方夜谭,但这么离谱的消息还能误传的可能性更低好吧。
九五宝座上的皇帝茫然的再三向跪在下首的传信使确认,直到得到肯定且确切的回复,不是僵持不下,不是昙花一现的捷报误传,是真的荡平了金鹿、天圣两大王朝。
皇帝不禁潸然泪下。
大晏朝之危解了……解了……。
他不用向历代先皇以死谢罪,治国不严,将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他不是亡国罪人了,好……好啊。
大殿上,尸位素餐,沐猴而冠的大臣们也长吁一口气,抬手抹了把脸上不知何时沁满的冷汗,暗忖头顶的乌纱、荣华宝贵总算幸保不失。
既然头顶上悬着的那把无形的利刃挪开了,那接下来,皇储之位……。
不得不说,满朝心眼子多得跟筛子似的文官们,在国破家亡岌岌可危的警报解除后,心里又立马盘算开了。尽管此刻依旧被两大亡国的大队兵马重重围困,可依然不妨碍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心思活络起来。
而皇子皇孙们在经过一轮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后,权力角逐夺嫡之争赫然再度死灰复燃。
至于外敌,不是有三皇子在外负责歼灭吗?最后,无论是三皇子平息外患,亦或是与之两败俱伤,对其他诸皇子而言皆是螳螂捕蝉,鹬蚌相争,最后得利的终归都是他们。
而三皇子,擅离流放之地,佣兵自重。无论功过,最终都难逃一死。至于其死后,他的旧部以及他打下来的金鹿、天圣两大王朝还不是被大晏朝皇室内阁瓜分。
利字当头,没有人深思两大王朝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被一个落魄皇子所倾覆,众人眼里只有争权夺力的暗潮翻涌。
外患未平,内战不断,大晏朝与其他两大王朝一样烂到根上。
不同于金銮殿内一派拨云见日的景象,城外金鹿和天圣王朝联营军将领大帐中,两位将军此时也收到了来自各自王国内传来的消息。
大帐中上首两个并列的高背圈椅中,两位将领面色沉沉,目光破碎,犹如被天雷击中一般,脑中嗡嗡作响,浑身震颤,想不明白,领兵出征数月,后方老巢竟不知何时被人给撅了。
太特么……炸裂了。
两位老将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在大风大浪心态都稳如老狗,如今却被一招釜底抽薪惊得苍老了二十多岁。不仅嘴唇抖啊抖的,手也跟得了帕金森似的,难心置信的指着下方匍匐在地的传信使哼哼哈哈了许久,都没能够囫囵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不止老将,营帐内一干将领也都被这一讯息劈得三魂跑了七魄。
消息并未封锁,很快两国的将士们都得知了自家王朝被人毫无预兆的起底,纷纷军心大乱。
按说,照此情形下去,两国联军要么投降,要么四散。可偏偏联军最高两个将帅显然都被这一消息打得措手不及,失了该有的理智和平常心,纷纷红了眼。
于是,一天之内,两国联军至上而下军心动荡,怒骂、抱怨、哀戚、愤然,各种情绪充斥在偌大的军营内,沉重的情绪压得每个人都透不过气。
如此低气压最终在两军将领铁血斩杀了近千余逃兵后,凝滞跌落至谷底,众将领们命军师纷纷出手,收拢军心,然而,此时,大军里所有人无不被家中妻儿老小,宗族亲友的安危所羁绊,哪还有心思听从将领军师们的号令。
然而,既能坐在军师的位置,脑子肯定比一般人好使得多,几个军师凑在一块合计一番后,反其道而行,利用士兵们牵挂思乡的心理,鼓动士兵们一不做二不休,誓死顽抗,大晏朝趁他们国力空虚时夺了他们家园,他们就一报还一报,也毁了大晏朝。
鱼死网破,听着没毛病,歪一歪可能还觉得有一定道理,可真的能如他们所设想的那般吗?
显然是不能的。
毕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战争武器对决,冷兵器在热武器面前毫无胜算可言。只不过,玄衍不想大开杀戒,他是来渡心魔劫历练来的,又不是非得搞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最后的战役,玄衍退居幕后,将主战场留给三皇子。
一是要让他在士兵和大晏朝百姓的心中树立未来储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高大伟岸形象。二是要让在皇城中九五至尊宝座上的老皇帝亲眼看看,曾经他放弃的皇子,如今,蜕变成长到令他刮目相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