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皇帝好好看清楚,想明白,究竟皇位的接班人该选哪一位更合适托付江山。
当然,前提是皇帝还不至于昏聩到两眼昏花,什么都看不到听不见,一意抹杀三皇子平乱建功的政绩。
退一万步,就算皇帝再任意妄为,也要看老百姓和军中将士们是否认同。
毕竟,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皇帝真是脑子进水,狂妄愚蠢刚愎自用,非要拔了三皇子这个未来储君的最佳人选,扶持那些只知道勾心斗角,篡权玩心眼的阿斗们坐上那至高宝座,呵呵,也得看那个人能不能坐的稳。
况且,虽然玄衍与三皇子再三强调禁止使用威力巨大的黑火药。但就算摒除黑火药这种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外,其他凝聚了几百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尖端武器,也不是当下的冷兵器可以轻松御敌的。
因此玄衍真是半点都不担心三皇子会输给两国的败军将士。
尽管,目前以他们仅仅只有4万余的兵力,对战两国联军至少20余万的将士,数量上看似巨大悬殊。
然而实际上,三皇子的谋略与计智,玄衍在这几个月接触下来,心中早已了然。
不愧是皇家培育出来的,任是性子再憨直,也不可能是蠢的。
果然,不出两日,皇城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嘶吼声、兵器碰撞的金铁声,以及漫天的火光将整个皇城映的如血通红。
城内所有人都被冲天的火光与巨大的声响惊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发软。
显然城外两军对垒的厮杀已经揭开了帷幕。
尽管人数相差悬殊,可两国联军在三皇子这方各种左突右击,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下,节节溃败。伤的伤,降的降,输得很是难看。
除了两军最高将帅面临敌强我弱、内部分裂、士兵士气低落,粮草断绝等诸多严峻的败局颓势,导致战事挫败感加剧。深感再无力回天,扭转战局,这才在降将和苟且之间挣扎矛盾,最终走向自刎的绝路。
战乱平息,攘外后安内。
皇子们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三皇子,心存忌惮,联合起来试图在三皇子入城前陷害暗杀。
诸皇子想得挺好,只待三皇子毙命,便可巧立名目瓜分、收服三皇子麾下的兵权。
然,天不随人愿,刺杀一事功败垂成,甚至还暴露了皇子们的狼子野心。
几乎当初全力打压三皇子和六公主的一众皇子们都在这一役中暴露了出来,而在诸多证据传到皇上跟前时,毫无悬念的,这一回,皇上明智的选择将曾经位列权力巅峰,一出生便坐拥金山银矿,却不思进取,成天奢靡度日,勾心斗角不成器的孽子孽女们都贬谪一通。
开玩笑,天子那能是一般人吗?心思通透人精着呢。
三皇子能够将金鹿和天圣两大王朝连根崛起,还能够以少胜多,以区区四万兵力将两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毫无反抗之力,可见如今的三皇子已然势成。
而这些皇城中,终日泡在后宫、朝臣拍须溜马阿谀奉承的蜜罐子里的皇子们,居然还妄想如昔日那般随意打压、揉捏三皇子。
不是脑子有坑是什么?
皇帝满眼忧愁。
罢了罢了,作为亲父,将他们贬为庶民,没有砍手砍脚,保下一条命,皇帝自觉也算尽到一个为人父的责任与义务了。
再多的,他也是无能为力。毕竟,他能阻止三儿子反弑他们一回,难道还能阻止这些脑壳坏掉的皇子们,三番五次去三儿子面前蹦哒挑衅吗?
哎,算啰,不操那闲心啰。
皇帝满面沧桑,特别是在经历了差点国亡家亡的跌宕起伏之后,他的心态总算是被迫开阔了。至于屁股下面的龙椅……。
算了,算了。
坐了二十多年,够本了,交就交吧。
之后,三皇子顺利登基,朝堂之上,终日饱食却不干实事,尸位素餐的一干老臣们,被新皇以铁血手腕肃之一清。
太上皇退居二线荣养,每日过着吃吃喝喝,养花逗鸟的闲适生活。
这一卸下重任,太上皇觉得肩上重担为之一轻,好好的人生,前半辈子为啥要在朝堂上天天跟朝臣们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东拉西扯,搞得脸红脖子粗,气多不顺。
真真是想不开。
亏得自己当时还霸着皇位不肯退休,如今想来,才知道退休后的日子是如此的美好宁静。
就连太医都说,先皇自卸下重任少了思虑包袱后,心态好,身体好,每天吃好睡好,这身体杠杠的,再活四五十年不是事儿。
这样一来,太上皇就更加得意。下定决心,坚决不被前朝任何琐碎杂事叨扰。就连被迫“下架”的前皇后,如今被打入冷宫。
相反,此前被打入冷宫的三皇子嫡母良妃,则母凭子贵,晋为圣贤皇太后,受万人敬仰。
一路追随新皇起复的军将们,也都封的封,赏的赏。
当初六公主与番邦五皇子阿卓哈叱私下定立的承诺,新皇于登基大典后也依照按约履行,为日后两国邦交友好往来打下坚实基础。
至于朝臣对新皇连眼都不眨就把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天圣王朝随手送出,仿佛那就是一不值一提的物什,急得朝臣们忘了端高官架子,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在金銮殿上团团直转,上年纪转不动的阁老们则两眼鼓瞪凸出,差点脱了眶。
然后最后,无论大臣们愿意不愿意,总之新皇直接拍板做了决定,哪里是他们能左右的了的。
不是没想过据理力争顽抗到底,只不过一想到新皇被流放期间仍能率领戍边军队轻飘飘干掉两大王朝,尚有余力回京驰援。
更是让他们这些只嘴皮子利索的文臣近距离见证,以少胜多,彻底将两个王朝剩余的军队连根拔起的铁血战事。
那狠劲,光是想到就让人不寒而栗。
只能说,新皇比太上皇更加果决,不是他们扯皮糊弄能左右决策的狠人。
待前朝大定,朝臣以及他们的家眷又把目光锁定在后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