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王朦的好奇心已经被成功勾起,是绝对不可能放过姜上的。
看着这家伙有点软硬不吃,王朦只能使出终极绝招:
“我不管哈,如果你不帮忙,回去我就告诉干妈,你昨晚是搂到我睡的。”
听到这话,姜上赶紧捂住妹子的嘴。
跟做贼一样四处张望。
还好刚才妹子声音小,被唢呐声给盖住:
“你个妹儿家家的能不能要点脸,这种话可以乱说唛?”
“嘁,最烦你这种口是心非的人,一点担当都没的。”
“我看你再啷个下去,真的变成男人啷个办?”
“要你管!反正今天这个事你要想办法。”
“晕哟!这个想啥子办法,你晓得是啥子情况唛?”
“不晓得,那不然要你作啥子?”
“是,我都是专业背锅的,你不玩死我不甘心嘛!”
“唉呀――,算我求你了嘛!好不好?没听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关键是完全搞不清状况,啷个出手吗?”
“我们先不吭声,跟到看哈情况,到时再说。”
“行嘛,我迟早被你玩死。”
“嘻嘻,你最好了,是不是,哥哥――”
王朦故意嗲声嗲气地拉着姜上撒娇,反正占便宜就行。
姜上遇到这么位爱惹事生非的主,也是头大。
不过既然接下这个任务,姜上还是开动脑筋想办法。
最麻烦的是信息太少。
万一谢大哥只是旧情难忘,是个渣男咋整?
自己帮他,岂不是为虎作伥。
这样反而会害了今天要去接亲的新娘子。
这事还真不能草率。
找谁了解情况呢?这种事得是谢文比较亲近的人才行。
把船舱时的接亲队伍寻摸一遍,还真让他找到一位。
谢武作为谢家老二,又是男生,接亲自然是要出面的。
而他是谢文的亲兄弟,肯定知道一些情况。
拿定主意,姜上摸过去,拉拉他的袖子,摆头示意他有话说。
两人走到船尾清静的地方,还没开口,王朦也跟着溜了过来。
看着她一副求知若渴的造型。
姜上知道,撇开她是不可能的,只能让她跟着旁听。
“谢二哥,你哥是什么情况,说来听哈撒!”
听到这话,谢二哥眼里闪过一丝悲伤。
对于这两位谢叔请来帮忙的伴郎伴娘。
谢武心里还是非常感激的,再加上心里确实也有点憋闷,想找个人倾诉。
听到姜上询问,自然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全数道来。
【原来这次的婚事,谢文从一开始就不同意。
他是师范毕业后,没能留在城里。
迫于无奈,回乡考的民办教师。
早几年,谢家太穷。
供三个孩子读书,几乎就花光谢叔的所有收入
谢文工作后,虽然工资不高,但多少还能帮衬点家里。
可这样一来,他的个人问题就拖延下来。
后来等谢武也成年干活了,谢家才有所好转。
而谢文也在镇上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位邻村的女孩,叫张兰。
这女孩家也是世代农民。
又因为父亲过世,只剩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每逢赶集,女孩就会挑着家里的菜、水果去镇上卖。
有一次因为摆摊的问题,被别人欺负。
谢文正好碰上,帮她解了围。
就这样,两人算是认识了。
都是苦命人,两人特别有共同语言。
自那以后,每到赶集日。
女孩都会从家里带点蔬菜、瓜果之类的给谢文送去。
反正都是自家种的,也不值几个钱。
而谢文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她点小忙。
甚至还趁放农忙假的时候,去帮她家做点农活什么的。
农村人的爱情,可能没有花前月下。
但却有着纯朴的美好,哪怕耕田种地,也会非常甜蜜。
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人心里恐怕早已把对方看作自己的依靠。
在谢武和谢三妹的心里,早就把张兰当成嫂子看了。
照此顺利发展下去,应该就是谈婚论嫁的流程。
但就在今年五一节的时候。
一位谢家的远房亲戚,突然上门说媒。
说他老婆娘家有个亲戚的女儿从外地打工回来。
不准备再出去,想在本地找个男人组建家庭。
女孩是大城市回来的,人长的非常漂亮。
而且家境殷实,家里有车有房。
如果能成,老谢家绝对不亏。
当时谢叔不在家,谢母听到这个消息。
想着自己的大儿也一把年纪,很是心动。
可谢文不同意,他心里有喜欢的人,怎么可能去相亲。
结果谢母不由分说,拽着谢文去相看了一次。
谢文自身形象不错,又因为长年教书培养出一股书卷气。
对方一眼就把他相中了。
告诉谢母如果同意婚事,女方愿意陪嫁十万彩礼。
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绝对算是大手笔。
把谢母砸得晕晕乎乎的,恨不得女方明天就过门。
谢文对此,是抵死不从。
你这不是卖女,变成卖儿子了呀!
事情就僵在这,搞得整个谢家是鸡飞狗跳。
谢母没办法,只能把谢叔叫回来,让他做老大的思想工作。
就为这事,谢叔专门请假回趟家。
一帮三亲六戚都帮着谢母劝他。
说什么谢文都这么大年纪了,能有女孩看上他就不错了。
也有给他分析形势的,如果把对方娶进门,谢家直接就达到小康,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吓唬他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你是当老汉的,要为子女长远着想。
下面还有老二、老三,到时候咋办?
难道让谢武去入赘,当上门女婿?
反正一通操作下来,真把谢叔说动心了。
反过来做谢文的工作,让他同意这桩婚事。
谢文拗不过,只能把自己已经有喜欢的女孩这事给谢叔坦白。
听完这事,谢叔还有点小晕。
自个儿子这埋伏打的,都不知道说啥好。
不过谢叔还不算太封建。
知道这个事情,就让谢文带着他和老伴去姑娘家看看。
也算是摸摸底,顺便认认路。
结果到张兰家一看,差点没把两个老的吓死。
张兰家就两口人。
上面是带着残疾的老母亲,下面就是张兰本人。
难怪每次都是姑娘去赶集卖农货,这老的根本没法帮忙呀!
家里住的还是茅草房,属于这个年代已经快要绝迹的屋子。
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啥也没有。
就连农村最常见的猪都没喂,只有几只下蛋鸡。
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一贫如洗。
申请低保都绝对排在最前头。
看到这种情况,谢叔两口子不干了。
你这哪是娶媳妇呀,纯属自讨苦吃好吧!
回到家,就拉着谢文数落。
对方家都穷成这样,你是咋想的,还嫌苦没吃够?
老两口是打死也不会同意谢文的想法。
开玩笑,就算再不势利。
这样的家庭也没法让他们接受。
可谢文就认准张兰,坚决要跟她在一起。
得到谢叔支持后,谢母想了个损招:
她直接找到张兰,告诉她自己全家都不同意她俩的婚事。
求张兰放过谢文,让谢文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她家现在的条件,两人如果在一起,以后的日子只会更苦。
就像某位哲人说过的那样:
相爱的人,爱的深的那方会先放手。
张兰含泪同意谢母的请求,表态跟谢文一刀两断,再无牵扯。
得知这个消息,谢文是茶饭不思,大病一场。
病愈后,被迫同意了这场婚事。
因为他如果再不同意,谢母可能就要挂了。
为了逼谢文同意,她居然用上绝食的办法。
谢文所受的孝道教育,是不可能让他干出把老妈送走这种事的。
接着女方迅速定下婚期。
连结婚证都还没扯,就急吼吼地要办酒席酬客。
当然,这在农村也算正常。
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办完酒席就算正式成亲。
结婚证什么的反而没那么重要。】
听谢武说完,泪点低的王朦已经双眼含泪、泣不成声。
脑补出一幕有情人各奔东西的大戏。
为什么?为什么?
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她在边上伤春悲秋,姜上看的无语。
你一天能不能不要那么多戏,你是演员吗?
再说回来,人家谢文都认命了,你反对有用吗?
没见两人隔湖相望,在做最后的道别吗?
人总要活着,既然无法抗争,那就只能逆来顺受!
把王朦一人丢在船尾,姜上跟着谢武来到前舱。
望着越来越远的小岛,心情也莫名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