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啊?”
“哎,我就说楚辞做的面条太少了,给你们拿了面包。”
“你们可一定要吃饱了,需要你们的地方还多着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人想看到你们倒下去!”
“喏!拿去吃!”
三叔收起面碗走了出去,然后砸吧砸吧嘴。
这面条味道是不错啊,反正我也没吃饭呢,让楚辞给我也煮一袋!
这两碗汤面的味道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楚辞在村子里也算是个小名人了,只是他的手艺还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见证。
“小楚啊,给我也煮一碗面呗,我没怎么吃饱。”
“给我也带一碗,我也饿了。”
“还有我,还有我!”
楚辞微微一笑,摊开手:“没问题。”
这次既然是煮面,朱宽的二伯主动去超市买来了更适合煮制的挂面。
楚辞熟练的摆开一排面碗,放上各类作料。
鸡蛋就不用了,留着明天一会儿做菜用。
但是可以放些辣油,做一碗酸辣面。
三叔按照楚辞的要求,拎着开水壶,挨个面碗里添汤。
楚辞这边开始煮面。
大火翻涌,锅里的水迅速沸腾。
面条松散下入,煮制期间要加入两次冷水,还要盖一会儿锅盖。
面条煮好,楚辞直接捞出,分在每个面碗里,重量完全一致。
这种信手拈来,自信十足的表现,也让村民们刮目相看。
“厉害啊,这分面条的手法好熟练啊,他的眼睛也是尺?”
“别愣着了,吃面吧!凉了就坨了!”
“饿死我了,开吃!”
“嚯,挂面都能这么好吃,小楚师傅厉害啊!”
楚辞这边也端起面碗,慰劳自己的肠胃。
今晚还有很多材料要制作,恐怕要熬到半夜。
明天还要早起来做菜,大席师傅的辛苦之处,可见一斑。
农村人没有太多讲究,吃面而已,也不是必须要坐着。
有人站着吃,也有人蹲着吃,还有人坐在门槛上吃。
吸溜面条的声音和喝面汤的声音,居然成为了主流。
朱宽从屋内走出,见到了众多村民和亲戚一同吃面的场面,心中感动。
自己家出了事情,这么多人来帮忙,不辞辛劳,自己却连一顿家常饭都拿不出来,只能让他们吃面条。
哎,这些恩情,只能以后慢慢还了。
希望明天的大席能做的好一点,让他们吃个好饭吧。
对了,大席是谁来做的?
朱宽找到二伯询问,二伯正在吸溜面条,顺手指了指外面的楚辞。
“就是他,手艺不错。”
“没想到你们村子里藏龙卧虎啊,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大席师傅!”
朱宽看向楚辞,愣住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县里工作,并在附近租了个房,村里只有父亲母亲在住。
县里的工作很忙,自己连中秋节都没回家。
要不是因为父亲的事情,自己恐怕要到春节才能回家。
朱宽根本不知道楚辞开始做大席了。
这位儿时玩伴,童年好友,似乎成长了很多,变成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楚辞这边已经吃好了饭,开始准备食材,就当是消食了。
排骨鸡块不用焯水,但要清洗干净,牛肉焯水,鲤鱼洗净简单腌制。
这次的牛肉不能卤制,楚辞便选择了清炖,只放葱姜香料,不放盐。
这样肉汤也可以使用,代替清水,味道也会更好。
猪肉改刀切段,洗净腌制。
今晚只需要炖好牛肉,炸好鱼和酥肉,其他的明天再做。
尤其是木耳,不能泡发的时间过长,会中毒的!
明天临时泡发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