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在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密切协调之后,向4000多个投资机构发布了房地产大反攻的“总动员令”。
自2011年8月以来,FHFA就一直在筹划吸引私人投资者帮助解决银行止赎房库存的行动计划,2012年2月1日公布了实施细节,总体方针就是:1)消化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的止赎房库存;2)突破口是房地产重灾区;3)欢迎投资机构大批量购买,价格可以极度优惠;4)条件是低价买进后必须持有并出租一定时间。
凡是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基金、公司、投资信托、银行、个人都可以参与这场房地产的“世纪盛宴”,投资者甚至有可能获得两房的贷款来扩大持有规模。资产包的规模大致在500幢~1000幢独立房,两房和FHA的止赎房总规模大约为21万幢,如果每个资产包为1000幢住房,大约需要200个超级投资人认购。
价格优惠到什么程度呢?1美元的资产,资产包的优惠价格不超过30美分~40美分。也就是一幢20万美元的独立别墅,优惠价不过6万~8万美元,如果每幢房子平均投入1万~2万美元进行整修翻新,转手就可以投入1000美元~1500美元的租房市场,即便是考虑到租房的空置期等因素,投资回报率至少也可以达到14%~20%。在收益率大饥荒的华尔街,这样的好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在超高收益的刺激之下,以黑石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资机构开始大举杀入止赎房市场。
2月1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布的房地产大反攻的“总动员令”,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3月,熊气弥漫长达5年之久的美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奇迹般的大转折。以金融手法操作房地产市场,其效果之显著、反弹之剧烈,远远超出了政策设计者事先的预期。
华尔街究竟是如何逆转乾坤的呢?
凤凰城,炒房团牛刀初试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的夏天开始爆裂,房价起先是高空俯冲,继而是震荡下挫,直至2012年年初,房地产都是一个令所有人沮丧的领域。它就像一个缺乏主力大户的股市,在人心涣散、悲观弥漫的恍惚之中蹉跎了近6年之久。
当华尔街雄厚的资金突然而猛烈地杀进房地产市场时,激发出了神奇的“鳗鱼效应”,悲观、疲惫、灰心、慵懒的气氛顿时消失,大大小小的房地产投机者们像触电一般活跃起来。华尔街的“鳗鱼”游到哪里,哪里的市场就开始沸腾。
在美国房地产受伤最重的凤凰城(亚利桑那州)、南加州、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特兰大(佐治亚州)这五大地区中,华尔街资金首先选择了凤凰城。
凤凰城是亚利桑那州的首府,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大城区的人口430万,甚至超过了首都华盛顿地区。凤凰城还是州政府所在地,另外英特尔的研发中心和芯片生产基地、众多的高新技术和通信公司、阿波罗集团总部、霍尼韦尔的军工引擎生产厂、Luke空军基地,都雇用了大量高薪收入的人群,凤凰城还有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吸引了众多的人才居住。由于冬季的气候温暖,旅游观光和高尔夫产业十分发达。只要有高收入人群,就不愁稳定的租金市场。
凤凰城在金融危机中伤得不轻,银行止赎房的拍卖价比房地产高峰期的价格跌了57%。凤凰城的房地产市场一片哀鸿,惨不忍睹。
罗斯柴尔德家族曾有一句名言:当大街上血流成河时,一定要去买资产!
危机,就是危险之中的机会。
在凤凰城最早发现机会的人就是史蒂夫·斯密兹(Steve Schmitz)和他的合伙人。他们在2008年就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美国住宅地产公司”(American Residential Properties),开始用自有资金在凤凰城买进了十几幢银行的止赎房。由于这些房子大都是几年前房地产泡沫时代的产物,房子很新,基本不用维修,并且很快就能租出去。史蒂夫初次得手之后,对“止赎—出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清楚租户的情况,他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发现这些租户都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夫妻二人加上两个孩子和一条狗,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住房,但对房子的热爱和尽心与其他房主并没有区别。
2010年史蒂夫决定成立REIT(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将“止赎—出租”的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复制。所谓的REIT基金,主要是为了规避公司和个人需要双重征税的问题而设立的信托机构,它的利润几乎全部分给投资人,即利润仅仅是“借道”(Pass-through)公司,而直接流入投资人的账户,这样投资人只需交纳个人税,而公司则无须纳税。REIT基金发行的是类似股票的股份,投资人可以方便地进行投资和转让,如果是公开上市的REIT基金,交易就更简单。
传统的房地产市场中,“止赎—出租”模式主要是散户行为,而REIT基金将资本市场的大规模资金导入了这一市场,游击队遭遇了正规军,散户很难对抗机构的资金实力,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
史蒂夫和他的“美国住宅地产公司”被业内公认是“止赎—出租”模式的先驱。从2010年到2012年夏,凤凰城的机构资金占房产销售的比例从15%扩大到26%。[2]
由于凤凰城的经济复苏缓慢,失去房屋的家庭越来越多,导致独栋房市场中用于出租的比例大幅上升,从危机前的8%猛涨到2013年的22%。可供出租的房源大幅增加了,但是竞争却变得更加激烈。
从2012年夏天开始,凤凰城本地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面对黑石这样的PE巨无霸,以及华尔街更凶猛的对冲基金的严峻挑战,强龙与地头蛇在凤凰城展开了对抗。到2013年夏,在凤凰城23万幢出租的独栋房中,华尔街资金抢下了11440幢,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大,但华尔街带来的“鳗鱼效应”却激活了整个凤凰城的房产市场。
资金的大规模涌入,导致了激烈的抢房大战,房价随之暴涨,投资回报率迅速下滑,到2013年,凤凰城房产投资的出租回报率降到了仅剩5%~6%。止赎房库存已经枯竭,超低价格的房屋不见了踪影。
华尔街炒房团不再留恋凤凰城,他们就像蝗虫一般扑向了西北方向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和南北加州,然后掉头直扑东南沿海的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南北卡罗莱纳,再转进芝加哥、底特律、丹佛、俄亥俄等中西部房地产的重灾区。
赌城的豪赌
2012年年初,华尔街炒房团越过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直接扑向了凤凰城。这是因为尽管赌城的房价跌幅更深,房价也更便宜,但赌城的经济模式过于单一,失业率高达10%。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来赌城消费的人数远不如从前,其租金的可持续性比凤凰城更差。
当凤凰城的止赎房供应枯竭,而房价大幅上涨之后,赌城的房价很快就显得低廉得多了。华尔街炒房团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大举进入赌城,到11月黑石也加入了赌城的炒房大军,华尔街在赌城的房地产市场中砸入了80亿美元进行豪赌。
在赌城的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内华达州的立法(Assembly Bill284)过度保护房主的利益,导致了房屋止赎几乎成为不可能,再严重违约的房屋也很难出现在市场上,人为制造了市场供应短缺的假象。当地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至少有6.4万幢住宅处于空置状态,另外,高达4.5万个家庭的按揭贷款已陷入90天以上的严重违约状态,但在整个赌城房产市场中,仅有8000幢住房挂牌销售。
拉斯维加斯出现了大量房屋空置而无法出售,而现有房产库存却在经历机构投资者疯狂的抢房大战。一位赌城的房产经纪人准备以8.6万美元出售一幢止赎房产,他维修翻新大约用了2万美元,结果广告刚一挂出,就立刻引来了41个竞价者,其中39个是全现金付款。这位经纪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抢房阵仗,即便是在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时期,也不曾出现过如此之高的现金竞价比例,最终他的房子以13.5万美元成交,比他的预期价格高出一半多。
一边是数万幢空置的止赎房被憋住不让进入市场,另一边是数十亿美元抢夺8000幢稀缺的现房库存,其结果自然是不仅推高了现房价格,而且将购买力导向了新房市场。2013年,拉斯维加斯的新房销售飙升了87%,开工许可数量暴涨了52%。
在华尔街炒房团开始进入赌城市场的2012年下半年里,总共吃进了拉斯维加斯全年房产销售的19%,如果换算下来,在最后几个月里,接近一半的房产被华尔街炒房团一扫而光。在赌城的房产销售总额中,现金支付比例高达60%,在海量资金和集中火力的双重作用之下,2012年赌城的房价同比暴涨了30%。
不过,即便是涨价之后,赌城的房价比危机之前的高峰期仍然低了56%。
转战南加州
位于南加州洛杉矶大都会区的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人口430万,是南加州第二大的都会区。南加州的气候舒适,四季阳光明媚,冬季气温宜人,并且有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色。在这里,人们可以早上到海滩冲浪,然后到迪斯尼乐园游玩,最后到圣贝纳迪诺市雪山滑雪享受宁静。与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毗邻,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棕榈泉、海滩、沙漠、雪山等各种休闲活动,样样齐全。如此诱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自然吸引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移民者。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内陆帝国不幸成为南加州地区房地产崩盘的中心。
2012年4月,当华尔街炒房团开进南加州时,他们的操作已经逐渐形成了流水线作业。他们组织起模块化的处理方式,每天早上6∶30就开始准备当天止赎房拍卖的抢房行动计划,他们拿出华尔街分析股票的干劲,平均每周分析1000幢止赎房的各项条件,几十个液晶显示屏依次排开,浩浩荡荡地展示出华尔街交易室的气派。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选房的标准,既然是投资,就不是追求住房的舒适,而是控制成本,确保租金的稳定。如果房屋带游泳池,这本是正常房子的优势,在炒房团看来却是致命的缺点,因为游泳池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提高房租却不能覆盖相应的开支,更容易导致难以出租。治安好、学区好、交通便利、靠近商场,这四大标准是招徕租户的不二法门。
根据这些标准,炒房团迅速从拍卖房中筛选出抢购清单,接着流水线就开始隆隆转动起来。实地考察团队立刻动身奔赴房屋现场,面试房主,评估维修翻新的成本;房屋评估团队开始计算各种税费,查询房屋所有权是否干净,例如房主是否还有其他债主有权要求该房屋作为抵押,如果房屋所有权存在其他债主染指的可能,那买房之后还必须偿还其他债主的相关费用;房屋过户后,维修团队立刻跟进,他们需要联系当地的承包商,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重新粉刷墙壁、更换窗帘、清洗地毯、修剪草坪、厨房翻新等具体事宜;最后,营销团队启动,利用各种渠道发布租房信息,接待租户看房,调查租户背景,并签署合同。
在内陆帝国地区,从2012年年中到2013年年初,52%的止赎房产被华尔街炒房团所席卷,这些房产甚至都没有在市场上公开打广告。华尔街狂抢止赎房的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了当地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他们原先担心出手买房后,房价会继续下跌,现在则害怕出手晚了就抢不到房子。更恐怖的是当地报纸报道买房者连续递交了200次购房竞价,结果无一成功的故事,这造成了更多贷款买房者的惊恐和绝望,他们不顾一切地到处看房,见房就递竞价书。铺天盖地地抢房风潮将内陆帝国的房价推高了18%~25%。
在南加州的橙县(Orange County),华尔街炒房团在2012年占据了房屋销售总量的22%,2011年挂牌流通的房子总数为10600幢,而2013年初只剩下3300幢,激烈的抢房心态将房价推高了10%。在橙县的止赎房拍卖市场上,2008年机构投资人占有的比例不超过10%,而2012年华尔街炒房团竟占到了近半壁江山。
以内陆帝国为代表的南加州房价的飙升,并非是因为经济的大幅好转,而是华尔街炒房团营造出的市场“鳗鱼效应”,南加州的实际经济状况却远非乐观。
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对6.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调查数据中,加州多个城市的失业率在2011年之后虽有所降低,但仍在15%左右徘徊,几乎是2008年之前失业率的2倍。虽然2011年和2012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一些工作仅仅是低工资或兼职岗位。虽然经济衰退在2009年就已结束,但南加州很多城市在2012年却变得更穷。加州的贫困比率自2008年至2012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洛杉矶县的贫困人口从2008年的15.5%增加到19.1%,而家庭平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59196降为$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