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天下民天下货,各得其所。
看到第三题,苏易水也很是郁闷,如果不是他进度比较快,五经依然滚瓜烂熟,不然这题也是抓瞎了。
天下民在四书中也是不胜枚举,但是连着各得其所,明显题出自《易经·系辞传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大致意思是说,日当中午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形成了集市,聚集了天下各种各样的货物,完成交易后,各自退去,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三道题目,第二道最难,第三道最为出乎意料,如果有的考生硬磕第二道,那可能就没有时间了。这也是考验考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道题,其实本质上是关于商业往来的题目,参考谢县令对这位知府大人的评价,苏易水便知晓知府对于商业其实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
虽然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奸商奸商,为商者,十有八奸。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对于利益更是不择手段,十之半利,铤而走险;一倍之利,枉顾律法;三倍之利,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古往今来,商业的作用确是不容忽视,用好了也能发挥出他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前世的两宋时期,商业之繁荣到达了顶峰,甚至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大事,但是武力值很低,成了“肥羊”,谁都想来咬上一口。
苏易水想了一阵,双眼漠然睁开,明亮的眸中泛起一丝光亮。这道题对于他脑子里前世三千年的商业发展史,以及现代的商业、经济知识,必定和别的考生不一样。
“天下市皆起于民,天下商皆为民也。”首先抛出论点破题。
“市者,万民聚货以交易之地,天下之民各处其地,何以致天下之货以聚之?
今以日中为市,则远近之民皆得以相及,虽货不一,亦能坐而致其聚也。
交易之法,使民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退而各得其所,则无有余不足之患也。
......”
苏易水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才思泉涌。
写完后将毛笔放在案上,顿时神清气爽,酣畅淋漓,特别是最后一题,他发挥了很多他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很多有关商业的意见,这相当于是一篇策论了。
第一次写策论,苏易水心里也是有点打鼓,生怕为主考官或者阅卷官不喜而被黜落。但是为了表达他心中想法,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写了这篇文章。
当苏易水松了一口气,准备最后的诗赋题时,发现周围不少考生抓耳挠腮,烦躁不已,也只有几个案首面色平静的在奋笔疾书,但从写字神态来看估计也是没那么轻松了。
咕噜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苏易水有个习惯就是思考的时候不喜进食,这样就能保持头脑清醒。现在比较重要的题目都答完了,他的肚子也开始抗议了起来。
取过放在位置旁边的考篮,苏易水慢条斯理的拿出炒面,用热水冲泡了一下,就开始悠哉悠哉的吃了起来。
号房外巡查的胥吏心里也很震惊,这八九岁的小孩也太能坐得住了,这会子才开始吃东西,难道不饿的吗?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苏易水现在浑身轻松,吃完饭后更加犯困了,索性就蜷缩着身子躺在座位上小憩了起来。
苏易水睡得美滋滋的,可是对面的刘章看到苏易水竟然有功夫睡觉,现在他才答完第三道题,反过头来思考第二道题,于是乎就一脸的“苦大仇深”,暗暗骂道肯定是不会答题,就摆烂躺平了。
约莫过了两刻钟,苏易水才悠悠转醒,开始答最后一道诗赋题。
或许是他这几天因为晕船,且考试答题颇费精力,所以这一觉睡得格外舒服。
或许有人会担心睡过头,这大可不必,因为每过一个时辰都会有胥吏鸣钟提醒考生时间。如今距离交卷还有一个多时辰,对于苏易水来说,作诗的话时间足矣,实在不行,他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帮忙呢!
诗赋题:牡丹咏怀。
苏易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的诗作,只能借一借了,毕竟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算抄呢。
细细思量了半天,咏牡丹的诗词前世历史上很多,宋代邵雍的《牡丹吟》,唐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二首》,还有李商隐的《牡丹》,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于是苏易水打算让前世诗词的光辉重现大夏王朝,最后选择了他比较喜欢的一首: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四道题目终于是回答完毕,苏易水也拿出答题卷,再看了一遍以免出现纰漏。检查完后就果断拉了号房的铃铛,当即就有两名差役和胥吏走了过来,胥吏将卷子弥封糊名,差役则带着苏易水来到龙门前等待。
约莫是此次考试题目难度较大,故而现在龙门前没有几个人,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看样子也是答不出来直接放弃了,心灰意冷的在那等着人齐出去。苏易水也都不大认识,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
没多时,刘章也出来了,幽怨的看了一眼苏易水便也默默地在旁边等着了。
申正初刻,龙门开启,考生们都鱼贯而出,苏易水也很快找到了在外面等候的苏明强和王小虎。由于同行的同窗们都分到了不同的考场,且人多眼杂的,就没有相约一起回去,等回到了钱家小院在聚也不迟。
高强度的用脑,虽说苏易水在考场睡了一会儿,但是还是感觉有些疲乏,回到院子晚饭都没有吃,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