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玉娘的安排下,苏易水的屋子里也用起了蜡烛。
蜡烛虽然比起前世的电灯差的很远,但是比起昏黄的油灯来说确是好了不少。况且黄氏也下了血本,现在苏易水晚上读书都是点了两根蜡烛。
虽说苏易水十几天来挑灯夜读,还是有不小的进步,但是面临岁考还是有些忐忑。
腊月十八,学堂岁考如期而至。
郑秀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到了乙班,随着试卷发下来后岁考也正式开始了,从辰正到未正共三个时辰,中间是没有休息的。
拿到卷子后,苏易水还是一如往常的先看了一遍题目:二十道贴经题,十道墨义题,两道制义题和试贴诗一首。
对于苏易水来说,贴经和墨义题难度不大,但可能是郑秀才为了区别出大家的水平,有几道题还是出的比较偏的,但是苏易水都完整的答完了。
苏易水将答好的纸卷轻轻放在旁边,准备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制义题上。
“公输子规矩。”这是一道截搭题。
这道题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大致意思就是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公输般的手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画好方和圆。
知道了出处,苏易水便思索起来,首先是破题:“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然后是承题、起讲......束股,按照格式全部答完后,苏易水这篇制义题才算完成了。
这道题目是短搭题,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太大,只要知道出处那就看自己的文采以及对经义的理解了。
第二道题:“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是一道小题,出自《论语.颜渊》: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大概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遇到饥荒,国家用度不够,怎么办?有若说,何不用“彻”法?彻,西周时流行于诸侯国的一种田税制度,什一而税谓之彻。
百姓足够了,国君怎么会不够?百姓都不够,国君哪里有?其实就是论述民富和君富的关系。
理解了出题者的意思后,苏易水很快就思索出了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苏易水的观点是共同富裕,不过富裕应该自下而上。老百姓在下,只要他们富裕了,君主就自然会富裕,也就是藏富于民的观点。
洋洋洒洒完成了这篇文章后,苏易水也是叹了口气。还好郑秀才对他们手下留情了,这两道制义题难度都不是很大,如果出什么“君夫人阳货欲”、“王速出令反”这些,那可真是头大了。
最后就只剩下一道,试帖诗。虽然试帖诗在本朝的科举考试中已经取消了,但是作为读书人,诗词不能因为不考就一窍不通,所以在学习阶段大多数都会有诗词相关的考核。
题目:刺客。
雪糕刺客?还是兰陵王?
苏易水马上把脑子里不切实际的想法甩了出去,认真思索了起来。不对,这个刺客应该是玫瑰。《西溪丛语》提到过“玫瑰为刺客。”
好险,可能很多学子都以为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呢。知道了是以玫瑰为题,就开始绞尽脑汁的琢磨了起来。
半晌后,苏易水终于按照五言六韵的格式把诗给做出来了。虽说比起中秋宴会上那首词差了不少,但也还过得去。
全部写完后,虽然已经不能涂改,苏易水还是把卷子从头到尾的检查了一遍。然后就把卷子交了上去,算了,自己尽力了,听天由命吧。
“易水,感觉如何呀。”杨全问道。
杨权是乙班成绩较为优异的那一拨,也是很有机会晋升甲班的学生。在乙班已经是第二年了,这次很有希望冲击甲班。
苏易水这段时间在乙班,也得了杨权不少的帮助,可能因为杨全家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对苏易水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嗯,感觉还不错。先生出的题除了那个刺客,其他都比较常规。”
“是啊,我看先生就是刺客,给我来了一刀。”旁边一位学生附和道。
“关于刺客,我只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不知道对不对。”另一个学生摇头说道。
苏易水和赵全默默对视了一眼,但没有逃过其他学生的眼睛。
“杨兄,莫非先生的此刺客非彼刺客?”其他学生大都是字面刺客的理解,纷纷围了过来。
“刺客应该是玫瑰。”杨权摇头缓缓说道。
“完了完了,我答错了!这可咋办啊,前面本就没答好,还指望这试帖诗能拿点分呢。”一个学生捶胸顿足,他在诗词上本就是强项,奈何这次诗词题有陷阱。连主题都做了,作的诗再好又能怎样呢。
大家都在讨论着试题以及答案,有不同意见的人还争得面红耳赤,像极了前世考完试和学霸对答案的样子。
杨权也依次说出了自己的解答思路,因着杨权学习优异,大家都比较认可。
这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传了过来,“我感觉赵全说的对,我也是这样解答的。”
顿时鸦雀无声,众学子眼中浮现惊恐之色,这个弱弱的声音来自乙班的学渣范进,正是丙班范同的哥哥。
正所谓,当学霸的答案和学渣相同时,不知道该喜还是忧呢。那些和学霸杨权解答类似的学子也喜忧参半。
讨论了一阵答案,学子们也陆陆续续的散了。今天腊月十八,家里都要扫尘,辞旧迎新,扫除晦气,以期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苏易水就回到了食为天铺子,本来城里的铺子大部分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关门了,因这苏易水还考试,所以就开到了今天,也是最后一天。
在帮着收拾完后,苏易水和杨玉娘带着王二妞他们就回到了小河村。
苏易水到家时,家里都已经做好了饭菜,就等着他回来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很默契的没有询问苏易水考的怎么样,生怕影响了苏易水的心情,毕竟这些天苏易水的努力一家人都看在眼里。
“这次岁考,感觉还不错。”苏易水很感激家人真心为他着想,本来都很惦记和关心岁考这件事,但是为了照顾他的心情都没有问,只能悬着一颗心百无聊赖的吃饭。
果然,苏家人听到苏易水的话,顿时放松了下来,整个饭桌上的气氛也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