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
......
“苏易水!”
“读过那些书?”
苏易水有些尴尬,毕竟现在他才开始读书没多久,《大学》和《论语》还是闲暇时他在小叔爷书房看的,虽说基本都够记住,但是释义确实基本一窍不通。
“已读过《大学》和《论语》。”苏易水脸不红心不跳的回道,毕竟只问读没读过,他这也算读过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郑秀才闪过一丝异色问道。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苏易水略微思考了下,便很流利的回答道。这还得益于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记性,不然就出了大丑了。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郑秀才继续问道。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可知何义?”郑秀才对苏易水期待很高,七八岁的年纪便已熟读论语,让他平静的心有了一丝惊喜。
苏易水对这个问题颇为头大,还在前世也是经历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历练,对于这些还算是能够勉强去释义,只是能有多精准和有深度那就另说了。
“子贡问道:《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孔圣人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释义浅显简陋,光知其字义,不知其深意。”郑秀才简单点评了一句,苏易水心里咯噔一下,果然用翻译的形式来释义古人的智慧结晶是肤浅了。
“但你这年龄有此学问,已是不易。”郑秀才话音一转,带有一丝欣赏的意味,“为何读书?”
这不就是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苏易水暗道。下意识的就想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才反应过来这是在考校,“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须读五车书,易水想要得一身富贵,护家人一生平安。”
苏易水也是直接摊牌了,他读书就是为了钱和权,以及家人的平安顺遂。
郑秀才听惯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对于苏易水朴实而又真实的想法高看了一眼,“倒是实诚?”
“四月二十便来学堂报到吧。”
郑秀才此言一出,周围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包括前几个没有通过的学子也投来幽怨的目光。
“肃静!”郑秀才威严的声音响彻整个堂屋,大家也都顿时安静如鸡。
“是!先生。”苏易水连忙行礼,终于能开始正式做学问了,小叔爷虽然教导了很多,但基本都是理论基础,也得多亏小叔爷,让苏易水基础打得极为牢固,特别是毛笔字已初窥门径,不至于拿不出手了。
接下来的考校郑秀才并没有中意的学生,便意兴阑珊的宣布考校结束。今年就录取了苏易水一个学生,大家都在暗自打听这个聪慧的少年是谁。
苏易水出来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苏达富和苏达民,虽然小叔爷觉得苏易水天赋非凡,但也摸不清郑秀才的脾性,心里也是没底的。现在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是如释重负的笑了起来。
苏达富则更加激动了,他只听说郑秀才这里出过两个秀才公了,便觉着郑秀才是城里最好的先生。苏易水在他这读书,考上秀才的几率就大多了,即便做不成秀才公,也能在县城找个账房这类轻松的活计,总好过他们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看天吃饭。
“去家里吧,还有点事要嘱咐你几句。”小叔爷轻声说道。
“是,先生。”虽然小叔爷没有教导苏易水多久,也未行拜师礼,但是苏易水心中还是把苏达民当作了传道授业的恩师。
“易水,来了?”李氏开了门,“是通过了吗?”
“通过了的,小婶婆。”苏易水眉开眼笑的回答道。
“我就说易水肯定能通过的!”李氏伸手揉了揉苏易水有些婴儿肥的脸蛋。
小叔爷示意苏易水跟他进了书房,说道:“往日你都在我这里读书,没成想你连《大学》和《论语》都读完了。”
说罢,小叔爷便取出四本书递给苏易水,正是四书《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
“这就当我送给你成功通过学堂考校的贺礼。”
“小叔爷,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苏易水现在已经知道这个时代的书本是多精贵,上次就买字帖便花了一两银子,更何况这四书一套就更贵了。
“让你拿着,你便收着,长者赐,不可辞。”小叔爷板着个脸说道。
“这四书本就是这段时间我抄好了要送给你的,只是没想到时间提前了许多。”小叔爷又继续解释道。
“小叔爷......”苏易水鼻头有点发酸,其实小叔爷家里供养苏明轩一个读书人已经很费力了,现在还为他做许多打算,他心里颇为感动。
“行了,你还得抓紧回去准备拜师礼呢,后日便是四月二十了。”小叔爷温声说道。
这两天因为苏易水通过了学堂的测试,成功入学,整个苏家也是喜气洋洋的,开始准备拜师礼所需一应物品。
拜师六礼,即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最后是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四月二十,苏易水早早的便来到了郑秀才的宅院外,和苏达富在门口等了一会,门房便出来开了侧门。
“你们是来拜师的苏家吧?”门房打招呼道。
“正是,小子苏易水。”
“行了,跟我进来吧。”
在门房的带领下,苏易水是第一次来到这个繁华富贵的宅院,但心情确是截然不同。
“少爷,苏家公子带来了。”门房对着厅里的人行礼道。
郑秀才今日没有穿儒衫,而是一身玄色的松竹纹锦绣长袍,白玉腰封紧扣着他劲瘦的腰身,乌黑的头发束起带着简单的白玉冠,整个人丰神俊朗又透着矜贵潇洒。
苏达富也和小叔爷学了一些礼数,便给郑秀才见礼道:“郑先生好,我们是小河村苏家,今日带孙儿过来求学。”
苏易水也跟着行礼,“先生好。”
郑秀才看了看堂下小儿,容貌清秀,略带丝丝稚气,眉眼间透着一股子机灵。
“嗯,随我来。”郑秀才起身往学堂而去,苏易水爷孙二人也跟在后面。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到了学堂后郑秀才给苏易水整理了仪容,此为正衣冠。
在郑秀才的指引下,苏易水将手放到水盆中清洗干净,正反各一次,然后擦干。寓意净手净心,去除杂念,希望在日后的读书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此为盥洗礼。
郑秀才又将苏易水带到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让他对着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其次苏易水便向郑秀才行拜师之礼,三叩首,并赠送六礼。此为叩首礼。
郑秀才颔首说道:“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望尔如有斐君子,自当勤勉,修身正心!”
“学生自当谨记老师训戒。”
苏易水此时哪里还不明白,郑秀才这是把他当成真正的弟子,而不是一般学堂先生和学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