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宁府。
最后一支官军开拔之后,汝宁府的百姓意识到大军又要开战了,而且从官府张贴的布告来看,十数万官军将在千里长的战线上与李自成的闯军殊死搏斗,此时城中的大户和官宦士绅之家都还是希望官军能够取胜,“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他们是知道的,他们更清楚的是一旦百姓不交粮,那李自成大军的粮饷从哪里来就不言而喻了,那时候不但自家的粮食和银子保不住,恐怕全家老小的性命对与那些兵痞来说也是随时可以夺走的,这也是这些大户人家对于前两年崇祯皇帝提议的各地宗亲皇室办像安远朱维明“忠义军”这类地主武装十分支持的原因。
而穷苦百姓的想法就有很大不同的,虽然有担心战乱导致自身颠沛流离的考虑,但随着崇祯朝经济的恶化与地主官僚的压榨,生活是越来越困苦,能够吃糠咽菜的活着已经是这些百姓每天努力做工的唯一目标了,有懂得几个字的百姓有意无意的宣传闯王的好,这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从内心已经心向闯王了,一旦闯王兵临城下,其中的果决者怕是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开始暴动了,但现在,闯军还在千百里之外,所有的心思都还不能够表露。
官军行进至罗山一带时,被附近闯军的哨骑所探察到,随后双方的骑兵进行了数人或十余人规模的厮杀,时不时有坠马或中刀的惨叫声,总体来讲在这场小规模战斗中官军占了上风,铠甲上的优势使得官军骑兵大多只是受伤休养,而闯军则多数战死,这也算是两军的第一次接触,李自成得知消息后率先收缩兵力,准备等待时机。
在李自成有意识的撤军之下,官军一路顺风顺水,本来想象的大战变成了胜利行军,不过杨嗣昌脑海十分清醒,不会觉得闯军如此轻易就可以击溃,大军右翼抵达颍州时,颍州城内是由农民军过天星部防守,曹操部在城外伺机作战,在几个月的作战准备中,颍州城早已被过天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淡水,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官军的长期围困,若长期在颍州停滞不前,不管是在崇祯皇帝那里还是杨嗣昌自己的大战略中,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而城外的曹操又极为油滑,不肯轻易与官军交战,一番接触下来只进行了几次几十人规模的交战,尽管每次官军都是大胜,但对大局没有任何帮助。
颍州城内,除了东门之外其余三门已经完全封死,城墙上布置了充足的滚木礌石,并且烧制了汤汁热油来对付攻城的士兵,城内百姓在经历了劫掠和杀戮后也不再能够和城外有任何形式的配合,面对如此局面,杨嗣昌只得令手下副将李云率五千人攻城,自己率大军彻底驱逐城外的曹操部。
一通擂鼓过去,年轻的副将李云带领着吃饱的士卒开始了蚁附攻城,官军通过炮火压制使得李云率兵冲到了城下,数架云梯被架了起来,众多士兵开始向城上爬去,而城中同样不甘示弱,各式抵抗丝毫不停歇,密密麻麻的箭雨向下射去,少量的火炮也在和城外对轰,大批的滚木礌石如同不要钱一般迅速的消耗,砸死砸伤众多官军士兵,一天之内打退了官军六次进攻,就连副将李云都受了伤,夜晚过天星查看城内状况时顿时内心凉了半截。
城中储备好的军械一天就用了快三分之一,且军中药品不足,很多受了伤的兄弟没法医治导致伤势恶化,这样下去恐怕只能守住七八天,想到这里过天星一脸愁容,仿佛老了二十岁,而他内心清楚,李自成的大军不会来救他至少现在不会,颍州对于官军还是太近了,如果在这里决战大军的补给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农民军的溃散。
不管过天星怎么想,城中的守军还是不得不强迫自己进入梦中,为第二天的战斗养精蓄锐。第二天清晨,李云打着绷带再次率军杀了上来,这次在大炮的协助下,有几十名官军直接突破了城墙,整个城上乱作一团,过天星在危急时刻亲率护卫杀上城墙,鼓舞众人士气与官军杀在一起,一个个的官军倒下,而更多的农民军也被砍翻,尽管过天星全力想要稳固局势,但是终因士气崩溃而不得不撤进城内,很快城墙就沦陷了,大批官军进入了城中,所幸到了晚上,官军暂停了进攻,双方的战斗暂时性的告一段落,这时过天星清点部队发现仅剩一万余人,城区已经丢了快一半,而杨嗣昌在城外的大军并没有选择围三阙一的传统战术,而是四面保卫,彻底断绝了这支农民军的生路。
夜间,在原来的颍州州府衙门,过天星召集了手下的统领,告知他们现在的形势,并且称官军不可以投降,一旦投降会被直接杀头充作军功,众人感到十分绝望,在绝境中这群悍匪流露出了亡命徒的一面,决定趁夜色率部下杀入官军所占城区决一死战,过天星也不好拒绝他们,毕竟他的内心还是在期盼奇迹发生。
就这样,随着惨叫声和厮杀声在远处响起,最为惨烈的厮杀开始了,人数众多的官军遇上了最凶狠的亡命徒,双方死战不退杀到红眼,前期农民军还占了些优势,打的官军猝不及防,就连副将李云都被乱刀砍死,但在天亮之后官兵逐渐反击,绞杀尽了这批最为凶恶的敌人,并大举攻入未占领的城区,经过半日的激战,过天星等数百人被保卫在知州衙门等少数几个据点,这也是抵抗最为坚决的地方,由仅剩的精锐据险死守,但距离被歼灭也只有一线之隔。
城外的曹操部刚刚进行了最后一次对颍州城外围官军营地的进攻,损失惨重之下无奈放弃,向南撤兵,而城内的过天星所在的官府被官军用火箭点燃,最终和一干手下死在了其中,尸体已经无从辨认。
自此,官军拿下颍州重镇,在态势上缩小了包围圈,离与李自成部的决战又进了一步,此时杨嗣昌稍作停顿,便令总兵罗安邦加速前进,尽快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