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四合院之舌耕 > 第31章 食堂居然被抓了典型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安全大检查在下午准时开始,工作组一行人按照预定路线巡查下去。有部里督查,这次轧钢厂的巡检工作很细致,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场就要求整改。

轧钢厂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车间,还有几个是综合性的大车间,刚开始检查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一下午的功夫,只将将巡检完热轧一车间所属区域。

工人日报社的记者没能加入巡检队伍,报社和部里的沟通直到快下班时才有结果,没通过。

部里认为这次安全大检查只是例行工作,即便这次动静有点儿大,也只能说是轧钢厂工作扎实,一个中型企业的安全自查够不上全国大报的新闻。

至于这里面有什么上层的交锋博弈,一般人就不清楚了。

程、徐两位记者不甘心也没办法,好在下午李副厂长给的采访时间很充足,杨厂长也给面子接受了几分钟采访,虽然没什么干货,但也足够他们回去交差了。

如此连续几天,轧钢厂人人紧张,各种流言乱飞,实在是建厂以来从没有哪次大检查超过两天的,这一下子就连续一个礼拜,都不知道检查过后会有什么变动,一些被检查出严重问题的车间各级管理人员更是紧张,怕被算后账。

说是安全大检查,但实际检查的内容比上周通知的全面得多,这是督查组提出来的,说是反正也是走一趟,时间也富裕,干脆能查的都查一下,也不限于安全各方面,要加上卫生、后勤保障、基础建设、安全保卫,甚至包括了后备人员培养,总之组织起这么多人不易不能浪费这次宝贵的机会。

督查组提出这个提议也不奇怪,这次下来的五个人中只有一个工程师,剩下的都不懂技术,他们给把关检查流程、检查记录、奖惩方案什么的还行,如果光检查设备他们不能干看着啊,所以极力要求,偏偏他们级别还不低,说得还在理。

轧钢厂这边其实不太乐意,杨厂长他们上报开展检查行动时,本意是让上级看看厂里设备真实情况,虽然厂里管理比较到位、制度也比较完善、设备也及时维护,但多数设备设施实在老化严重,出事故在所难免,可不是他们领导无能,要是上级酌情再调拨一批新设备就再好不过了。

改成全面检查,算是让杨厂长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各车间除了劳动和设备安全相关方面完成了预检,其他方面都是以往应付检查那一套,驴粪蛋表面光。

其他后勤、保卫、运输、基建、技术等部门根本就没什么准备,好在最后才查科室等职能部门,还有时间能突击整理一下。

巡检小组反馈的结果总的来说还可以,尤其是后几天,看到前面被查出的问题,还没轮到的车间和科室抓紧改正,轰轰烈烈的安全大检查差点儿变成卫生大检查。

舒汉良发现可能还要检查自己的地盘儿,也不敢怠慢,写单子申请了一堆东西,到后勤库房领出来,随便招呼几个闲人帮他搬到夜校,然后就一个人拿个大扫帚收拾起来,溜溜儿干了多半天,也就把这一层的地扫干净了,整齐码放好灭火器,登梯子把几盏坏了的白炽灯换了,然后给三间教室也上了锁。至于窗户,看看能不能抓到清洁工帮忙,要是没有就看自己心情了,反正也不一定查到他这里。

到最后两天,舒汉良到了儿被抓了壮丁。

这一天是11月5号,发工资的日子,轧钢厂的工资是各部门指派人员到财务科去一起领出来,然后自己裁工资条儿,自己发。

宣传科的工资都是魏科长自己去领自己来发,他叫舒汉良来领工资的时候,顺便安排了个临时的任务——刷墙。

宣传科实在是减员严重,所有人都盯着一摊儿事儿,魏科长指派他去描厂里各处墙上的标语,检查组发现有不少标语掉漆严重,还有一些过时的,严重影响厂风厂貌,要求整改。

这活儿确实是属于宣传科的工作,只是没指定专人负责,魏科长临时抓到谁就是谁,不像宣传布告栏更新是曹姐严哥的差事。

舒汉良级别工资49块5,工龄工资是0,宣传科一般情况都没奖金,所以坐科室的一般都说自己领的是死工资。

前几天,工会的郭姐特意过来给舒汉良这个新来的讲了一遍厂里互助会儿的情况,让他在统计账册上签了字,自此以后每月互助会直接在工资里扣10块钱统一代存到银行,利息归互助会,本金随时可结清取回来用。

轧钢厂的互助会算是比较正规的,已经组织起来两三年了,由工会推广,也负责审核困难申请,由财务监督管账,一直运转正常,舒汉良还是放心的。

舒汉良这10块钱是互助会的封顶最高额,再多人家也不收了,一般只有未婚的高学历技术员才这么干,老师傅和领导们虽然拿的多,但都有家有口的,顶多是5块钱意思意思。

如果再加上租四合院儿的那间房,每月1块1,厂里代扣,统一交给街道房管所。

这样算下来,舒汉良每月到手38块4毛,他一个人足吃足喝都用不了的。

领到的除了工资,还有2张工业券。凭票儿买货的政策要到80年代初结束。一般情况下买吃食和衣服的票儿是居委会统一按户口定量核发,其他日常用品的票儿是单位按工资级别发。单位发的主要是工业券,你别看只有2张,工业券最小面值是0.1张,买口最小号最普通的炒菜锅,也就这么0.1张,舒汉良一个月可以买20口锅。

以前说过,四九城有个好处,乱七八糟的各种日用品票儿只实行了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后来大多就统一用工业券了,甚至就干脆不要票。当然买大件儿的票儿,比如自行车、缝纫机等都有专用票儿,但一般情况下可以折合成多少张工业券,这个看当时商业局的规定。

还有一些临时票儿,比如计划外调拨来了一批紧俏用品,像是合成贴面儿的折叠桌椅、像是有南方水果进京等等,还有大商场自己印发的购物证,反正都是舒汉良现阶段领不到的。

轧钢厂面积不小,到处都有这种或石灰或红漆刷的标语,前几天张春生倒是组织几个人帮忙把厂门口、厂办大楼附近的标语翻新了,其他地方都没顾上。

魏科长协调来两个保卫科的临时工,舒汉良让他们扛着梯子、拎着石灰捅和刷子跟着,寻了一个方向开始翻新标语,把老旧已经结束运动的比如三反五反、大跃进、打击右派什么的都用白石灰给覆盖,刷出一个规矩的长方块儿,等以后用红漆刷新标语,比较新的或不过时的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人民公社好、四清、工业学大庆等全部勾勒补全翻新。干到周六下午,舒汉良该去准备晚课助教了,这才收工。

差不多同时,检查组在检查到最后一站——三食堂。

最后检查三食堂是李副厂长特意安排的,都查完了,领导们辛苦了好几天,都疲乏的紧,正好儿吃顿好点儿的工作餐,大家开开心心等着最后的统计汇总,等待工作圆满结束,这安排没毛病。

千算万算没算到,没毛病的安排出了毛病。

轧钢厂三个食堂是由一个主任三个副主任管理,副主任每人各管一个食堂,主任抓总儿另外负责计划外食材采购。

在三食堂,后厨有两个,一大一小,大厨房里一溜儿大灶,固定安装着三尺的大铁锅,能炒大锅菜也能上大蒸笼,炒大锅菜时大师傅拿着专用的铁锹翻炒,那铁锹除了把儿比干农活儿的短点儿,没其他区别。大师傅有时候甚至站到灶台上炒菜,要不然使不上劲儿。

何雨柱也就是傻柱儿是三食堂的小灶班长,也就是小厨房或者叫小食堂的负责人,管着马华、胖子俩徒弟,做白案的杨师傅,帮厨带跑堂儿的刘岚。

但因为小食堂不是每天都有工作,所以他们五个人平时也得在大厨房干活儿,听大厨房班长的差遣,只不过小食堂的厨房平时只有他们几个能进。

许是因为连续几天都在小食堂吃得挺好,部里督查组有两位吃货见没什么事儿了,就拉着混熟了的食堂大主任进后厨准备学两招儿,

怎么那么巧,这两位就看见了恶心的一幕。

要说这傻柱儿也是个挺矛盾的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十分上心,学艺时师傅就交代了,厨房得拾掇利落干净,家伙什儿该放哪儿就放哪儿,再加上这几天也重新归置了一遍,所以小厨房里很干净。

但是吧,傻柱儿在其他方面就是个埋汰得不行的老处男,所以院儿里俏寡妇接长不短儿地给他收拾屋子算是帮了他大忙,那好感依赖性就是这么一点儿一点儿来的。

这会儿傻柱儿正在炸香酥鸡,这是一道正宗鲁菜,在四九城儿里,鲁菜的做法味道基本就等于是家常菜的做法味道,除非领导点了其他菜系的菜,小食堂一般做的都是鲁菜。

说傻柱儿家传官府谭家菜、精通川菜,那都算是他的特殊技能,是行业特长,但做鲁菜却是北方所有厨师的基本技能。

至于几十年后有人说什么京帮菜,呵呵,那是主要融合八大菜系和宫廷菜、官府菜的大杂烩,是商家的噱头,那不是老百姓家常菜。

炒锅里油温不算高,傻柱儿正一手拿笊篱翻动整鸡,另一手拿炒勺给鸡上淋着油。

就这时,徒弟胖子发现墙角儿有只大肥耗子,跑两步停一停,就那么看着他们干活儿,大喝一声抄起笤帚就冲过去拍打。

被吸引的马华也没顾上放下菜刀,参与了追杀。

肥耗子慌不择路跳上了灶台,傻柱儿挥勺儿就打,就一个寸劲儿,把肥耗子给勺进了油锅,愣了几拍的傻柱儿赶紧把滚了油锅的耗子捞出来掼在地上,然后手忙脚乱地把炸好的鸡捞出来放在案板上相面,琢磨还能不能吃,厨房里其他人也都被地上那耗子吸引了注意力,混没看见掀帘儿进来那两位督查组的人。

傻柱儿那边不知道怎么想的,拿起菜刀横三竖四,麻利地把鸡分了块儿,就准备装盘儿。

这一幕不仅被督查组的吃货二人组看了个满眼,食堂大主任也在后面瞧了个大概,差点儿气疯了。

等上中班儿的热轧车间工人来食堂吃完饭,李副厂长主抓的后勤出篓子被抓了个典型的事儿就传遍了还留在厂里的所有人耳中。

食品卫生安全也是安全啊,检查组得管,没毛病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