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四合院之舌耕 > 第22章 三大爷阎埠贵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下午4点半,魏科长出现在宣传科大办公室,跟大家交代几句,说下午的事故在厂里没指示前别乱传,就匆匆上楼去参加临时厂办公会。

根据和魏科长一起回来的曹姐透露,他们是刚从东直门医院回来,有3名重伤的工人送到医院人就已经没了,剩下一个重伤的还没出抢救室,听说要紧急请外院老大夫会诊。

轻伤的那个问题不大,处理后住院了。

严哥现在还在医院和工会、综合办的人等抢救结果。

这一下午,舒汉良基本什么都没干,厂里出了重大安全事故就是焦点新闻,各科室都是议论纷纷无心工作,他本来想去电工班探讨改造教室扩音设备却扑了个空,只能改天。

在办公室听着于海棠叽叽喳喳讲她在其他科室探听来的消息,时间过的很快。

这年头也有愿意等领导下班才走的好同志,但宣传科这几位明显都不是,到了5点,大家准时收拾回家。

舒汉良依旧是先去了三食堂,都没拿饭盒儿,2个白菜大包子和1个糖三角,没花多长时间解决了晚饭。

路上慢慢悠悠,到家天已经黑了,院儿门大敞着,垂花门那里灯泡照得亮堂堂的。

舒汉良伸头看了一眼垂花门里,前院儿西厢阎家门口,三大爷阎埠贵正在修车,工具零件儿摆了一地。

照明的是西厢廊檐下那盏公共照明灯,因为院儿里大会一般都在前院儿开,所以特意布了一条电线,60瓦的大泡子就装在阎家门口儿。

舒汉良停车的功夫,倒座儿蒋家的老爷子出了屋门儿,快走到门道的时候咕哝了一句:“又特么占集体便宜。”

接着大门口听见招呼声,“呦!老爷子值夜去啊?”

“是啊。您吃了么?得,我这快到点儿了,回见啊。”

回屋洗了把脸,靠床上歪了会儿,闲得无聊,舒汉良出门去了西厢,准备跟三大爷唠唠嗑儿。

阎埠贵耳听六路,每每有人路过,都抬头看一眼,“呦,汉良来了,坐。”

又冲屋儿里喊,“瑞华,给倒杯水。”

舒汉良用手掸了掸廊凳,坐下掏烟,“三大爷,歇会儿。”

阎埠贵接过来叼在嘴上,没让舒汉良点,“脚蹬子犯皱,就手儿拆了都上点儿黄油,这立马儿就弄完了。”

舒汉良接过三大妈端过来的玻璃茶杯,多半杯凉白开,蹭水成功。

打量着阎埠贵这辆锃光瓦亮的车,心下佩服不已,“三大爷,您这拾掇车的手艺可以啊!”

自行车不是什么复杂机械,大多数脑子够用的人,有工具都能拆卸保养,简单维修不在话下,外面修车师傅主要挣得是辛苦钱,赚的是小零件和黄油、补胎胶水等消耗品的差价。

要真说修车攒车,老舒同志手上的活儿比这位三大爷利落多了,他家工具全,车也经常保养,给调校的倍儿轻便。

但阎埠贵让人佩服的是真拿这车当宝贝,骑着的时候小心翼翼,过门槛轻抬轻放,回家在窗根儿停好车,第一时间会抄起门柱儿上挂着的布条掸子抽打灰尘,还得在车座儿下面掏出废棉纱,一根一根捋辐条,直到一尘不染才算作罢。

据说阎埠贵提包里还有块雨布,出门在外看天儿不对,就得赶紧把车给潲上,生怕淋雨生锈。

说这车是他的命,那过分了,命可不能往外借,这车还是能借滴,只是不能白借而已。

阎埠贵哈哈笑了笑,手里不紧不慢在滚珠碗儿里抹着黄油,一边问:“有什么事儿吗?跟三大爷别客气。”

“三大爷,我记得您是东直门内红星小学的吧?就是轧钢厂以前那个子弟小学。”

“是啊,这不62年初归教育局了吗,要不当初姆们家也在这院儿分房呢,以前我也算轧钢厂职工。”

阎埠贵说着回忆了起来,“抗战结束那年,姆们家老大刚1岁,轧钢厂建子弟小学,我就应聘去当了教员,这一晃儿20年了。唉,过得真快!”

“向您学习!您可是老前辈了,得提携提携我。

那什么,这不是刚接手夜校,两眼一抹黑吗。我是想问问三大爷您,前些年扫盲厂里职工夜校办文化班儿,不是咱们学校老师们给义务上的课吗,当时有没有发现什么教学上的问题,有没有建议什么的?”

“那你可问对人了!”

阎埠贵拧紧了前轮轴上的一对儿螺母儿,站起身来提着大梁,转动了几下,单眼瞄了瞄没见跑偏,坐下来划火柴把烟点上。

吐了口烟,“52年开始扫盲,将近10年啊,我们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轮着去讲过课,基本上每晚都有,我也参加了。那几年解成他们还小,家里比现在困难得多,好在厂里管顿饭,哎,往事不堪回首啊!”

摇了摇头接着道:“扫盲班儿仨月一期不带停的,办了一期又一期,比教小孩子们费劲多了,遇见那些不开窍的,能急死你,一到考试老师学生都头疼,有识字通过率指标的。”

舒汉良对这些不是很了解,“那识字多少算通过啊?”

“1500个吧,还真有俩月就通过的,不过大多数都是糊弄过去的,以能读报为准。

当时考试可有意思了,就是听写、造句,那答案都能五花八门,让你哭笑不得。

大跃进那年,考试是写决心书,有几个那内容写的,好家伙,要是较真儿能给打成坏分子。”

“哈哈。“舒汉良想想也是挺可笑,”那算数呢?”

“算数还好,要求不高,就加减法。就是大多数人在黑板上、在作业本儿上怎么也算不对,你要跟他说买几样东西,算花多少钱,找回多少,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看这拨儿学生水平还行啊,我开始讲的自然常识,底下也挺认真的,好像能听懂。”

“现在青工应该都念过小学了,一些基础还是有的,不过你也得慢慢来,别贪多嚼不烂。”

……

“你要说有什么建议吧,就是夜校上课太累了,人多,课堂纪律没法儿管,你得扯着脖子喊。这以后你得想辙,师道尊严啊!”

“再有就是听许大茂说现在夜校就你一人,耍单儿呢,这可不成啊,得跟领导提,这么大厂子,那有上课学知识的工人就多,你们老师多才能出成绩,没成绩你怎么进步啊,是不是这个理儿?”

“您英明!”

……

渐渐从教学聊到四合院儿邻居, “我跟你说,汉良,咱院儿可是连年的先进大院,名声在这片儿胡同儿里基本都是头一份儿。

知道为什么吗?团结!咱四合院儿团结,思想统一。”

阎埠贵左右看了看,放小了音量,“当然也有揣着小心思的,你比如后院儿许大茂,这人吧,家里条件挺好,可是爱显摆,嘴也损,老想着挑事儿,要不是有老太太在旁边看着,经常训他两句,老刘根本管不住。

中院儿傻柱儿是最不省心的,整个儿就是一混不吝!见天儿和许大茂俩人跟斗鸡似的呛呛,要不就动手儿。还有他跟贾家那关系,复杂!要不是老易和稀泥,早闹出事儿来了。

要说就咱前院儿没那么多事儿,这面子咱还撑的住。”

“是呗,还得是三大爷您有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邻里关系您拿捏的恰到好处,以后还得靠您费心。”

阎埠贵的车早就修好了,把灯关了,俩人就坐在阎家门口,借着透窗而出的昏暗灯光说说笑笑,偶尔应付一句过往的邻居,9点多了才散。

打水洗漱的时候,许大茂依了歪斜进院子,舒汉良跟打招呼却被无视了,目送他一直进到中院儿再拐入后院儿才回家。

这一次交谈,舒汉良加深了对阎埠贵的了解,这人在教学工作上面应该还是认真负责的,虽然没什么创新。

电视剧里看到的各种毛病、各种心机其实都是为了生活,养一大家子确实不易,目前属于有底线的唯利是图,就是把算计都养成了本能习惯,尤其是对家里人算计这点儿忒膈应了,这种人能交但必须时刻得防着点儿,就像今天舒汉良又应承了一回请他喝酒。

发散思维的舒汉良就想到,再过几十年,不算贾张氏,这四合院要是再出一个会出去碰瓷儿讹人的,非阎埠贵莫属。

关键时候能放下架子,舍命不舍财的主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