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我可要好好认识你一下!
李智对着小官说道:“有劳带路,本王去拜会一下辽东经略杨大人。”
“下官遵命!杨大人此时正与山海关主事邹之易在兵部山海关分司署议事,下官这就带路。”
李智只带亲兵数人,与其结义兄弟周遇吉、祖宽一并前往兵部分司议事,其余众人城内结营。
山海关兵部分司署。
杨镐正与山海关主事商议辽东“战守”之策。
署内有辽东经略杨镐,辽东道监察御史熊廷弼,兵部山海关分司侍郎袁应泰,辽海道(治所驻辽宁开原)主事薛国用,广宁右参政王化贞,山海关主事邹之易。
李智来到兵部分司署外,未及进门就听见屋内爆发了激烈争吵。
大堂内有一沙盘,基本复原了辽东态势。就连努尔哈赤新修筑的界凡城都跃然沙盘之上,各处山川地形桥梁关隘更是清晰明了。
后金虽然势大,但此时辽东地区明军仍然控制着绝对优势资源,努尔哈赤屠没抚顺并未固守后退出关外,后金并没有形成有效统治,势力范围龟缩于关外女真各部。明军探子已经把各种情报上报明廷。
堂内众人正围绕沙盘讨论,不时发出争论。
堂内争吵的二人分别是辽东经略杨镐,和辽东巡按熊廷弼。
此时屋内已经分成两拨。以杨镐、邹之易、王化贞一派主张雷霆扫穴、分进合击。以熊廷弼、袁应泰、薛国用则主张稳步推进,以守待攻反对浪战。
山海关主事邹之易更是提出明军可分为三路,各以大将统领。一路驻扎开原从广顺关出发,走小路直捣贼巢,是为北路军。一路驻扎沈阳出抚顺关,直抵萨尔浒是为西路军。一路驻扎叆阳、清河堡出鸦鹘关进攻赫图阿拉,是为南路军。
邹之易还提出,请旨下诏诸边,要求镇北关女真叶赫部出兵相助,策应后翼。
王化贞也深以为然,随声附和。王化贞平素不习军事,狂妄迂腐,爱说大话。听到这般慷慨激昂的长篇大论,很是对脾气。
杨镐更是深以为然,大有跟邹之易和王化贞相见恨晚之意,三人一时引为知己。
但是御史熊廷弼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更是对二人计策嗤之以鼻。
熊廷弼其人,进士出身,有胆量晓军事。但生性刚直、脾气火爆、喜欢骂人。人缘不怎么好,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推许。尽管政绩卓著,但不被京官接纳故一直外放地方为官。
人送外号“熊大炮”、“熊蛮子”。
熊廷弼主张先守而后战。战为奇招,守为稳招。先稳定当前局面,再图后进。
袁应泰、薛国用也认为熊廷弼见解更为稳妥可行,定有奇效。
熊廷弼看着杨镐夸夸其谈,大张其词,颇为厌恶。
上前说道:“经略大人所言极是,不过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解惑。”
杨镐尽管早就耳闻“熊大炮”的名号,想着在这官场一众同僚之中应该卖几分薄面,更何况自己还是新官上任。
“飞百兄,有事不妨直言。辽事艰难,老夫还得仰仗诸位!”
(熊廷弼字“飞百“)
但熊廷弼也是对的起他“熊大炮”的名号,一点面子也没给这位目前辽东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恕下官直言,下官早就听说经略大人深通辽事。在万历二十五年征倭之事中,用同样战法在朝鲜发起蔚山之役,同样是分进合击,不过此役损兵折将。二十余载大人还是没有什么高见吗?莫非想重蹈覆辙乎?”
杨镐听到熊廷弼这般言语,不禁错愕,怒目圆睁。
“熊御史,本部堂才是朝廷亲命的辽东经略!你说这话不怕我参你个以下犯上、动摇军心的罪名吗?未战言败,是何居心?”
这兵部分司衙署,此时俨然成了一个火药桶。因为攻守之策,吵成一锅粥。
屋内诸人唇枪舌剑争论战守之策,并未注意到屋外的李智。
李智制止了门口卫士通报,在屋外看了个大概。
眼看屋内都快打起来了,李智才招呼周遇吉上前通报。
周遇吉对着屋内喊道:“秦王世子,到……”
屋内众人这才注意到门口这一翩翩少年。
这少年赤色蟒袍,胸前补子上四爪金龙也是格外显眼,头顶佩戴翼善冠也彰显出尊贵身份。
在这大明朝除了君、王,何人敢僭越佩戴翼善冠。
兵部邸报早就抄送各地,山海关分司早就得到消息。
屋内诸人这才整理衣冠,前来拜见。
“不知世子爷大驾,下官等有失远迎!”
未及众人行礼,李智已经进入大堂。
“诸位大人不必在乎这些繁文缛节,都是用心做事,以解君父之忧!辽东危急,不必多礼。”
李智走向屋内沙盘,驻足观望。
说道:“是战是守,自有圣上定夺,诸位大人也是为国谋事,一切自有公断。此次奉皇命劳军辽东,还望同心协力,为辽东黎民百姓计,平定辽东。”
李智又对着杨镐说道:“分进合击之策有待商榷仍需再议。本王今日已经得到内阁会同六部拟定的条陈,让本王与杨大人共赴辽东,共合饷银二十万两。”
“下官不日也是收到了内阁条陈,也是得了沿途驿站通报,知道殿下也快到这山海关。特地在此等候。”
李智一番打量,才认出熊廷弼。李智自然知道,辽东战局胜败的关键不在于杨镐,而在于熊廷弼。
“这位便是辽东巡按熊大人吧!刚才听到熊大人跟杨大人关于辽东军事的讨论,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就听说熊大人性格刚直,今日一见看来所言非虚啊!”
熊廷弼对眼前的这位秦王世子也是欣赏,点到即止给足了众人面子。
“下官,也是得到邸报,特地来这与各位大人共商国事。”
李智环视众人,说道:“本王愿意与诸位大人共进退,誓破建奴,扬我国威!”
众人齐声附和。
经过短暂休整,听兵部调令,此时在山海关的各路援辽兵马,启程进发辽东。
万历四十六年(1618)冬,来自蓟门、宣府、大同、山西、山东等地及朝鲜援军云集辽东。
辽东经略杨镐会同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等商议对后金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
辽东明军及女真叶赫、朝鲜援军分为四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合围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大明辽东边墙特地开放四个关口开放与女真互市。
从北往南分别为,镇北关、广顺关、抚顺关、鸦鹘关。
女真各部可凭借敕书前往关口交易。
除镇北关外的叶赫部还未被建州女真吞并,其余三关外女真各部皆被努尔哈赤征服。
北路出开原、铁岭,以总兵马林为主将,以开原管副总兵事游击麻岩为副将。下辖铁岭游击郑国良、海州参将丁碧。以开原兵备道佥事潘宗颜为监军。
北关女真叶赫部派兵两千与此路分道并进,以庆云游击窦永澄监军。
此路从靖安堡出广顺关,进攻赫图阿拉北面。
西路,出沈阳。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左右协助。又以分巡兵备副使张铨监军。
此路出抚顺关,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
南路,从清河堡出发,出鸦鹘关。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辽阳副总兵事参将贺世贤等。又以分守兵备参议阎鸣泰监军。进攻赫图阿拉南面。
东路,出宽甸。以刘綖为主将,辖宽甸游击祖天定、原任副总兵江万化等。以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监督。
朝鲜援军在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率领下参加此路,分路并进,明镇江游击监军。
此为明军四路大军,由北到南进攻路线。
此外,在南路明军李如柏部与东路明军刘綖部之行军路线之间有一小路,位于清河堡跟叆阳堡之间,可与赫图阿拉相通。
但是山险路狭,林木蔽空,只可轻兵通过,所以不专门派兵,留做调度。
作为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还以辽阳、广宁为辽东根本重镇,则以原任总兵前府佥书祁秉忠与辽东都司张承基领兵驻辽阳,以新添总兵李光荣领兵驻广宁,负责策应。防止蒙古各部趁机作乱。
又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各路粮草。
西路军出沈阳杜松部、南路出清河李如柏部为主力,人数约为三万人。
北路军马林、东路军刘綖本部兵马约为两万人。
明军总数不到十万,加上女真叶赫部两千,朝鲜兵一万三千。
征剿兵马共计十余万人,杨镐对外号称四十七万。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进攻叶赫部,得到二十多个寨子。辽东经略杨镐派出驻守开原的马林率本部兵马两万迅速增援叶赫。努尔哈赤听闻明军大军来援,才罢兵而去。
明朝的杨镐派遣使者去后金商议罢兵,努尔哈赤回复书信拒绝。
“若是皇帝责备辽东之人,并撤回出边之兵,以我为是,解我七恨,若给我王子敕书,则战争何以不停?将旧赏于我抚顺的敕书五百道,开原的敕书一千道,给我的军兵。另给我以及我为首的诸贝勒大臣,总共绸缎三千匹,白银三千两,黄金三百两。”
杨镐不置可否。这不过都是双方的缓兵之计。
圣旨到,万历皇帝亲笔手书。“犁庭扫穴,绝其种类”八个大字。
杨镐奏上“擒奴赏格”经兵部尚书黄嘉善复奏,明神宗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10000两,升都指挥使;擒斩其八大贝勒者赏银2000两,升指挥使;李永芳、佟养性等叛将,若能俘献努尔哈赤,可以免死。又诏令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若能擒斩努尔哈赤,将给予建州敕书并封龙虎将军、散阶正二品。若擒斩其余努尔哈赤的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等,一律重赏并且封授世职。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辽阳誓师。
杨镐制定军令十四斩。
大明辽东经略特发军令如下:
一、违期逗留者,斩。
二、救援不力者,斩。
三、私仇陷害者,斩。
四、退缩不前者,斩。
五、未胜争割敌军首级者,斩。
六、临阵脱逃者,斩。
七、蓄藏妇女者,斩。
八、失火燃烧火药粮草者,斩。
九、杀良冒功者,斩。
十、滥杀投降者,斩。
十一、争夺朝鲜叶赫俘虏者,斩。
十二、临阵失机者,斩。
十三、匿藏不报者,斩。
十四、运护粮草不力者,斩。
当众宣读完十四斩军令,杨镐手持万历亲赐上方宝剑。把抚顺之战中临阵脱逃的白云龙枭首示众。
随后杨镐又命人杀牛祭天,没想到因为屠夫刀头太钝,三次都没有将牛杀死。
这练武场上众将士大为吃惊,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众将也劝阻杨镐,择期誓师。
杨镐刚愎自用,不允。持尚方宝剑还要将提反对意见的以临阵退缩治罪。
众将因此,不再言语。
杨镐誓师,定日期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军起行剿灭努尔哈赤。
杨镐派遣一个在抚顺作战时投奔过来的人捎信给后金,说明朝大军已经齐集,三月十五日承月明之时分路前进。
但二月十六日天降大雪,难以行进。又改二十五日为出兵日期,三月一日约定各路军出边,二日于二道关合营前进。
二月十四日杨镐派遣降人到了后金,知道明军动向。
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后,经过探子核实确认无误。
二月二十五日,后金又派一万五千人到萨尔浒地方运石,再次加固界凡城。
李智本部秦王兵马,经过商议跟随南路明军李如柏部,相机行事。
浙兵戚金所部,白杆兵秦邦屏全部,辽东军左良玉所部,一并调拨给秦王世子,已做策应。
出兵萨尔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