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来到皇太极的住所,出乎意料实在是说不上金碧辉煌,甚至还略显寒酸,堂堂后金四贝勒的排场甚至还比不上大明境内的小城富商。
这住所仅仅是一座简单的二进小四合院,正北面三座平房,一明两暗,东西两侧两间厢房。院中也仅有二三下人服侍,一人洒水,二人打扫,倒也是够用。
放到现代也就是个寻常百姓小康之家的水平,但是呈现在李智面前的却是真切的皇太极的府邸。
李智也是惊讶,对这结义大哥也是直来直往说道;“大哥,据我所知大哥你现在也是贵为四大贝勒之一,你这贝勒府邸也着实出乎我意料啊!不像是贝勒府,更像是个地主大院。”
李智也是给足了皇太极面子,话也没有说的很重。这何止不像贝勒府啊,这分明连个地主大院都比不过啊!
皇太极哈哈大笑道;“二弟,这话也就你能怎么说,要是别人如此调侃,怕是挨上一顿我的马鞭。二弟你我皆非俗人,为兄也是对这些身外之物不甚看重,更何况我后金刚刚立国,连年征战,国困民穷,虽说是以战养战,但也经不过这般消耗。”
“别说这些了,来来,今天喝他个一醉方休。”说着便拉着李智往北屋里走。
李智便跟着皇太极边走边说道;“大哥,今天我们也学习学习古人,附庸风雅一回,坐而论道。”
虽说快要立夏,但辽东的春天还是有些冷,此时屋内的侍女也已经温好了酒。这二人也是没什么讲究,本想着坐在那四平八稳的太师椅上,这二人自当感觉也是别扭,兄弟二人也是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便是找了个毯子席地而坐,小杯不能尽兴便换上这大碗,要的就是这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觉,也是相当痛快,乐得逍遥。
皇太极也是认下李智这个兄弟,也是没有拘束,拿起碗一饮而尽。这纯粮酿造的酒度数却不是很高,香气醇厚,但是不上头。
“二弟,今天你也不用拘束,你我兄弟二人就像你说的,就四个字“坐而论道。”
李智看着眼前的这位后金的后世之君,又想起在来赫图阿拉的路上,看到这战乱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心里便有些不忍。
便对着皇太极说道;“大哥,我这一路走来,看到百姓背井离乡躲避战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心里也是不胜感慨!在我们中原汉人有句话叫做“苛政猛于虎”,诚然我大明确实有百般问题,皇帝不理朝政,贪官污吏横行,戍关将领贪墨军饷苛刻太过,但我大明仍旧富有四海,你金国军力强盛也不过是偏安一隅。而且据我所知,我大明正在调兵遣将,大战一触即发,大哥是否想过是战?是和?无论战和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此时李智也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询问,他仍然记得老者的那句话,他只是历史的见证者,他改变不了历史。
“二弟,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本就是一商人,飘忽不定,也无意为官。大哥也不强求你在我大金为官,我大金与明国之战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女真各族为明国世代守边,明国却杀我先祖,屠我族民,我父汗以“七大恨”起兵,实在是无奈之举,明国对我国压迫太甚,实为兵谏当今明国皇帝。”
李智对皇太极这副相当官方的说辞自然也是有些不爽。
对皇太极说道;“诚然如大哥所言,这平民百姓又何罪之有?如若为兵谏又为何多添杀戮?这贪官污吏确实该杀,这种地纳粮的寻常百姓就该引颈待戮吗?还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动辄屠城只怕是会失了民心。我相信像我这种寻常小民,也只是求个温饱。”
皇太极此时几碗酒下肚,不只是这酒上头,还是有些生气,这会也有些面露愠色。
对着李智说道;“二弟,今天不谈国事,只当做家宴。你我兄弟只谈经典,还是那句话坐而论道。”
李智也是意识到了失言,收回了情绪。拿起酒碗敬向皇太极。
“来,大哥喝酒,对,今天只坐而论道。”
两碗相碰,一声清脆的响声慢慢划过。
皇太极说道;“二弟,为兄倒也是听说,你们汉人号称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还有个四书五经,今天就谈谈这圣人之言。”
李智心想着,我倒是从野史上听说过努尔哈赤喜欢看《三国演义》,合计着我这皇太极大哥还喜欢孔老爷子的《论语》啊!这个我还没从野史上看过,好家伙还有意外收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这文化输出也太厉害了!
李智便说道;“圣人之言?大哥你还读过四书五经?”
“二弟,你有所不知,我父汗倒是俘获过几个来辽东经商的汉人,留下懂些文墨的人,我倒是也算拜个老师,读过不少你们汉人的儒家经典。我也知道些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大哥你也是着实让我又吃了一惊啊!刚才入这老营,我也是自己溜达了一圈,看你们这女真兵士,也是勇猛壮硕,十分好战。大哥你倒是有些许不同,更像是一个白面书生,这得算是能文能武吧!”
李智还是有些分寸,点到即止。这说的好听是武德充沛,尚武好战,难听一点就是地处偏僻尚未开化。
皇太极笑着说道;“二弟,确实是如你所见,我也确实是对你们汉人的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就像刚才所说的孔孟之道,其中有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何为仁?何为义呢?”
李智心想着,这皇太极的首任汉人老师,也就是努尔哈赤随机抓来的商人,文化水平实在是不过关,怕是只读过两年私塾,也就识了个字,居然连何为仁、义都分不明白。
“大哥,所谓仁、义。其实是代表了两个儒学大家孔子孟子的最高理想境界和思想核心。孔子讲究“仁”,讲究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内涵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情怀。
而在孔子之后的两百年,儒家学说又出现了另一位集大成者——孟子。又重新发展了“义“。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仁政”,讲究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孟子把孔子的“仁”,由原来以血缘关系向外延伸到个人,推广到对天下人的关怀。
在儒家孔子被称为“至圣”,而孟子又被称为“亚圣”。
皇太极边往李智的碗里倒酒边说道;“二弟,这可真是应了你们汉人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不对,大哥,这用我老家的一句话来说,应该叫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兄弟我也只是知道些皮毛。”
“哈哈哈哈,二弟这话说的好,真是精辟!”
李智心想着,我是真的只懂些皮毛,还好我高中三年历史课没有偷懒啊!不是我说的精辟,是伟人总结的好啊,我只是拿来借用一下。
“二弟,中原王朝的历代君主中,我最为佩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此人雄才大略,以布衣之身问鼎天下。”
李智心想着,何止是你认为,是大家都认为。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李智喝了口酒说道;“大哥,在我们中原,公认的四个伟大君主就是秦皇汉武,唐宗明太祖,这应该就叫做君子所见略同吧!我同样认为我大明太祖皇帝,也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
皇太极放下手中的大碗,抬头望向李智,眉毛挑动了一下,这面容掺杂着一丝微笑。
“二弟所说的,我同样也认为是当世豪杰,一代天骄。不过,生逢这等乱世,二弟久历四方,必知当世之英雄?且不妨说来!”
李智心中一惊,好家伙这不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吗?莫非我这大哥也要和我“煮酒论英雄”?不光这努尔哈赤喜欢看三国演义,看来我这大哥皇太极也是没少看啊。
“大哥说笑了,二弟我如这乱世浮萍,飘忽不定,怎么敢妄论天下英雄。”
皇太极正欲回答,只见这时门口传来了一声马叫,只看到一身着白色布甲的军士,快速下马来报。
来到皇太极耳边低语道;“四贝勒,探子得报,明国已经调集重兵,欲征讨我国,大汗着小人来报,命四贝勒速回大帐议事!”
看这小兵神情,李智也猜出了个大概,还没等皇太极言语,李智便说道;“大哥,兄弟我有些不胜酒力,怕是不能再喝了,改日你我兄弟再煮酒论道。”
“二弟,大哥我军务在身,改日吧”。说着便招呼侍女道;“快扶我这位兄弟,前去休息,定要服侍好了,要不我可不轻饶你们。”
四贝勒发话,这府中下人自然是不敢怠慢,便扶着李智去休息。
皇太极便快步上马前往努尔哈赤大帐。
此时大帐中早已经是灯火通明,帐口两侧用于照明的火盆中的劈柴烧的也是噼啪作响,门口担任警戒的将士也是神情肃穆。
皇太极进帐后,发现五大臣,其他三大贝勒已经尽数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