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川小太郎听了劝道:“胜负乃兵家常事,父亲不必放在心上,孩儿认为以如今我们的力量对抗明朝取胜不易,我们应该寻找外援,团结各方势力,待力量充实了,再对明朝发起致命一击!”
介川内臣听了两道长长的白眉一抖,愁眉苦脸地阴声说道:“我儿所言甚是,但如今咱们困守在这独龙岛,却到哪里去寻找什么外援?”
小太郎听了将身一挺,朗声音道:“父亲大人,孩儿我虽居海岛,却对中原之事甚为关切,儿久听人说播州扬土司实力雄厚,独霸一方,与朝庭阳奉阴违,暗中不和,现如今建文逊位,永乐方立,朝政恐有不稳,正是咱们趁乱而入之时,不如派人去联络播州扬氏,咱们就和他暗通款曲,两边结为一盟,到时候给那个永乐皇帝来一个内外夹击,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好!”介川内臣听得两道白眉一跳,喜笑颜开地伸手在案桌上一拍,继而又面带难色地说:“只是这去联系之人却不好找哇。”
“父亲,孩儿不才,愿走这一遭,定能将事促成”!小太郎主动请愿道。
介川内臣喜道:“有儿助我,大事可成!”
介川内臣于是便修书一封,另外还备了许多丰盛的礼物,又派了二十名武士扮作客商跟着小太郎悄悄渡海登陆,一直往播州而去。
自从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坐了天下之后,志得意满之余,始终在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从头到尾他那个侄子建文帝都是消息全无,就象是蒸发在空气中,这是怎么回事?毕竟这个建文帝是老皇上遣诏所封,说起来是名正言顺,而自已打着“靖难”的名号“清君侧”,背后的真实目的恐怕是天下皆知吧?臣子们都还好说,关键是那个失踪的建文帝要是哪天突然出现,搞不好会对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形成威胁,至少来说也会为反对他上位的一些乱臣贼子们提供非议他的囗实。
“不行,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一想到这些事就寝食难安的朱棣猛地在龙床上坐起,大叫一声“来人,宣隆平候张信偏殿见驾。”
张信,字子英,官拜隆平候,为人诚厚,博学多才,甚得朱棣信赖,接诏之后张信不敢怠慢,急忙乘夜入宫面圣。
金陵皇城偏殿之上,永乐帝朱棣皱着眉头,闭着眼睛,用手揉着两侧的太阳穴,用脑过度的他有些睡不好,头痛,二个小太监手执马尾拂尘站在一旁待候,隆平候张信一身朝服站在下面,虽不是正式上朝,但这面圣的事,还是马虎不得的。
“隆平候啊。”朱棣停了手睁眼说道。
“臣在。”张信诚惶诚恐地回道,同时在心里犯嘀咕:“咱们这个爰拆腾的皇上深更半夜的不知这是要拆腾些啥?”
朱棣端起茶杯喝了一囗润润嗓子说:“朕自靖难以来,事事力为,不得空闲,今日偶然有空想起,怎么这么久了都没见到我那可爱的侄儿允文哪,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张信听得一惊,陡然之间,不知如何言语,只觉得心中“突突突”地一阵乱跳。
“这、这个…想必是,啊、说实话,微臣也在纳闷,臣也没有见着呀。”张信稳了稳神说。
“哦?你也没见着?唉,这却怪了”,朱棣叹了囗气,瞅了张信一眼又道:“关于此事你可否听到些什么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