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人生如夢,為歡幾何 > 〈二十四〉八零年代胭脂河市场剪衣服和教裁剪课程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父亲第一天去胭脂河市场剪衣服的时候只会剪裤子。后来通过裁剪书籍自学,会剪的越来越多:

四个兜的扣领中山装,三个兜的扣领学生服,四个兜的扣领军便服,三个兜加翻领的西装……

女士花样就更多一点,女人都爱美嘛,都是拿着衣服图片找来,父亲看着就给剪了,大都没什么难度,不过是这边挖一块,那边补一块儿,让怎么打断就怎么给打断,加个花边啦,整个泡泡袖啦……反正就是跟着潮流走。

就这样剪衣服剪了将近一年左右,从刚开始的每天赚二十来块钱,到后来每天赚三十来块钱……父亲说,一天到晚弯着腰不抬头的干,也不能再多了。

父亲说,当时找媳妇一般家庭都必须得有三转一响——即三转自行车、机械手表、缝纫机;一响即收音机。

所以当时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缝纫机,慢慢的城里、农村的小姑娘、小媳妇、甚至小青年都热衷于学习裁剪。

一些教裁剪的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

父亲二哥最先被五小请去,晚上给人上裁剪课。这种裁剪课一期一个月左右,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出师毕业了。

二伯在教了一期后,也把父亲拉上了。从此,父亲开始白天在市场剪衣服,晚上就在各种培训机构教裁剪课。

当时一节课一个小时10块钱,父亲白天晚上加起来,基本可以收入四十来块。

加上81年女儿的出生和83年儿子的出生,小日子也算越过越红火!人又年轻,干劲儿越发的足!

顺便一提的是,83年儿子老二出生时,正赶上计划生育最严的风口,母亲本来是郊区化肥厂化验员后来转到东郊毛纺厂,也被开除了。后来也就跟着父亲一起剪衣服。

[当时教学过的地方还挺多的:

刚开始跟着二哥在五小教;

后来在曹小也教;

中牟县也去过,那里有个别学生交不上学费,就一学期给一袋大米。(我还笑着说,一袋米岂不是吃亏?父亲却摇头笑笑说,不吃亏,当时一袋大米可不便宜。)

还有南神岗、北神岗都有教过课。(最后教课费还涨到了十多块。)]

——

84年的时候,父亲又发现了别的商机,他看到很多人卖布,只是倒倒手,又不累就可以赚的更多!

就果断放弃剪衣服,开始了卖布生涯。

最早在胭脂河市场就是推着小摇车来卖。父亲说,这小摇车就是旧时的婴儿车,小时候还推过我还有弟弟(笑)。

只是在卖布的时候,在四周竖着绑上一人多高的竹竿,再横向两边搭两根,中间搭一根,把布匹放摇车里,然后牵起一边拉开,布匹搭在横向的一根竹竿上向外面垂下来,供买家上前摸摸看看来挑选。

一摇车一般能装六、七样布匹,各种布料各种颜色:涤纶布、马裤呢布、杂牌中长布……

颜色花纹有:黑、蓝、灰等纯色的、道条的、方格的等等五花八门。

一卷布一般五十米,七八卷布都几百米布,一天能卖几十米布,最开始能赚一百多。

在卖布的过程中,父亲还悟道了一些生意经,一开始他见烟灰色涤纶布不好卖,就用这个布细致的做了一身中山装,自己穿在身上。(老爸的身材、长相在那个时代也算中上等了。)

这一身烟灰色中山装被父亲穿的很是好看。买布的人看到,就开始跟风买这种颜色的布料,竟然很快销售一空。

后来他如法炮制的卖空了很多,本来不太好卖的布料和颜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