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伯也和父亲一样给五一服装厂里交点钱,就算停薪留职,在外边开始专注剪衣服和教裁剪课。
他后来又在中山路五小南隔壁租了两间门面,开了一个“大西洋”服装店,边剪衣服边卖布。
持续了一年多,就被五一服装厂厂长刘建民召回厂里,给他一班人马到劳动服务公司当经理了。(老爸说,当时厂里把一帮调皮捣蛋的家伙都给他了。笑。)
二伯就带着这帮人开了一家——“五大祥毛料商店”。那时候四叔开始跟着他干。由于生意很不错,赚了不少钱。
85年、86年的时候五一服装厂在开封最早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向外租柜台,二伯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老爸就不再推着摇车大街上卖布,开始租柜台:卖布匹、卖衣服、鞋子还有百货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五一服装厂租了柜台后,陆续在其他地方也租起了柜台,有四五个地方之多:在马道街以丰厚,针织品大楼,五交化大楼等等……。还在针织品大楼和五一服装厂大楼租过橱窗卖布。
老爸说,那个时候卖布生意好的很,记得时兴朱丽纹衬衣布的时候,买家都抢疯了,每次去郑州进货,进来很快就能卖完……赚的钱都没时间数和整理,都是直接往盆里按。(就是家用洗脸盆。)
那个时候有一些假毛料也卖的特别好。(老爸说:这假毛料一洗就掉色。但因为看起来和真的很像,又比真的便宜太多,所以挡不住卖的极好。)
那个时候农村定亲的特别多,一来就是一堆,都是这波没走那波又来的,天天不停事。
都是男方拿着钱,女方挑东西,基本是看上啥就直接掏钱,也不还价,大部分商家都会趁机赚取暴利……
老爸说那时候城里人买东西比较挑剔,基本买布自己做的多些,他们的钱不太好赚。
赚钱基本都是赚农村人的,老爸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成衣土的掉渣,老气的冒泡……就是这样也常常被农村人疯抢,常常卖断货。
我突然想到一个现象,好像城里人也会如农村人进城购物一样,只不过她们会去更大的城市去买东西。
而大城市的人就更喜欢出国购物,买国外的东西……
老爸说:人啊,都是识坑不识敬。骗他们,他们才信。
——
老爸说,当时卖布,很多卖家都是一匹布从中间剪开两半,一边标20元一米、另一半标40元一米,然后还让人摸来比较……
而人就是那么奇怪,明明一样的布,只是标价不同,他们都会认为贵的那个更好而买贵的一边。
老爸还说大概86年左右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老爸在福州看到一款高丽纸做的半高跟皮鞋,便宜,看上去明晃晃的,恨真的一样,很支棱。
四、五块钱一双,就进了一些回去卖,一开始卖15,后来慢慢稳定在10块一双,没想到卖的特别好。
也是因为这鞋外观很具欺骗性,又比真的便宜,很多买不起皮鞋的,买回去能装一装面子。
从老爸开始,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卖这款鞋。
但是,这个鞋怎么说都是用纸做的,一下雨,见到水就坏了烂了……
老爸知道后也不敢卖了,但别人还在卖,被买家找过去的不少……
——
那个时候生意太好,忙不过来,老妈把家里亲戚,大舅家的三个闺女,还有小妗都喊过来帮忙了。
我妈在管钱和生活方面就是个马大哈,我从小就有印象,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好像很少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时候。
老爸每每提起老妈管钱,头都是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据说,老妈在家里哪哪儿都能塞钱,问题塞完了还会不记得,她的衣服只要带兜的里面多少都有钱,常常忘掏钱就拿去洗,洗烂了不少……
更夸张的是,她还会时不时在床底下塞钱,老爸说有一次,我爷爷在他床底下,一笤帚下去扫出一万……后来老爸问她,她早就不记得自己塞那里的一万块钱了……
八零年代……一万……我只能说老妈的心不是一般的大,也不是一般的视金钱如粪土!
我和老弟也是受益于老妈这个习惯,从小就没缺过零花钱,父母也没认真的管理过钱财,都是在家里找个地方随便一放。家里哪哪儿都有钱。
我还问父亲,当时有没有银行。老爸说有。我还很奇怪他们为啥不把钱存银行?老爸的回答竟然是:忘了!!!没想过!!!
在高庄那一块,我们家算第一个万元户,第一家有电视机。
后来类似洗衣机、录像机、游戏机、电话等等也大都是我们家先有。
老爸说,当时家里第一台电视机是五一服装厂发的电视机票买的,当时是发给当时服装厂王书记的,王书记给二伯,二伯没买的想法,就又把它给了父亲。
父亲当时就拿着票,用了千把块钱买了一台二十寸的,进口的菲利普牌电视机。
这个牌子在当时可是很高档的存在。老爸还笑着和我比划,那个时候的电视机屁股都有二十公分左右那么长,笨拙的很。
83年时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在香港播出后,收视率极高,85年内地引进这部剧。
父亲说,当时家家户户一到播出时间,外边就是静街。有电视的在家看,没电视的去有电视的人家里看。
——
因为家里钱财放的随意,记忆里只要随便拉开一个抽屉,或者母亲的衣服兜里,或者挂在墙上的包包里,都有钱……
不过,家里条件好,父母对我们花钱也从不限制,吃穿住用都是想买什么买什么,我和老弟还真的没有什么拿钱和存钱的欲望,基本就是父母不在家时,临时想买啥,需要多少拿多少,反正家里到处随时都有钱……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马道街上好多人都在穿耳洞,哭闹着也非要穿,老爸老妈刚卖完布收了摊,钱就挂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因为注意力都在看我穿耳洞上,车把手上的四千多元钱带包都丢了。(我还记得那是黑色小挎包。)
因为数额有点大,父母埋怨我好几句,这事算是记我脑袋里了。平时兜里,书包里,家里丢的几块、几十、甚至五十、一百都没放心上过……
所以,小时候我和弟弟身边朋友特别多,基本附近亲戚、鄰居家的孩子都找我俩玩,频繁往我家跑,现在想想,有部分原因也是奔着我们家随处都能摸到的钱来的。
小时候不知道,只是误以为自己有多招人喜欢,自我感觉良好着呢。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从小到大,身边朋友都特别多,大都是钱惹来的啊!
现在,父母老了,家里钱也因为一些事情亏了很多,自己赚钱能力一般,朋友倒是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