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眼看就到了腊月,不日就是除夕。
这条原本就位于通商十字路口的街巷,在临近过年前的一两个月变得更加热闹,都想赶着早,好早些回家过年。
逐渐,采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商贩们用力的吆喝着,人流逐渐拥挤起来的时候,可以驱赶走冬日的寒气。
灿烂的阳光普洒在绿瓦红砖之间,随风飘扬的商铺旗帜,川流不息赶路的马匹和人群。
“眼下就快要过年了,准备几时回去?”隔壁的老板问。
他叫宁笑,年岁和我大哥差不多,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长的干干净净,眉目清秀,人如其名,相处一年多,从未见他黑过脸或是展露愁容。整天笑呵呵的,一副逍遥自在的潇洒做派。
“回哪儿?”我问。
“自然是回家过年咯!”宁笑懒懒的倚着身体,半靠在过道的墙上。
“家远,不回去。”我先是愣了一秒,然后想了想说。
这个问题让我不免想到远在天边的阿爹阿娘和大哥,可既然已经辞别,又何须再去叨扰,时间久了,灵凤山上的时光,灵凤山上的人,我们之间,终将彼此忘记,释然。
“要不,考虑下,跟我一起吧,回我家。”宁笑依旧一副慵懒的模样,嘴角弯弯。
“你家?”也算是当了整一年的邻居,却从未听他说过他的家人和身世来历。
我们互相之间也不会去问,似乎是一种走南闯北江湖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姐姐不知,我家老板可是京都城,宁府的二公子呢。”旁边擦桌子的小厮,听到我们说话,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抢先一步说道。
敢情眼前这位是个富家子弟出来体验生活的,难怪...
“想什么呐,怎么样?要不要跟我走?”宁笑看着我,下颚向上微微一抬,眉峰轻挑。
见我不答话,直接走到我身边,一只手搭在我肩膀上:“放心吧姑奶奶,临近过年这短时间是不会有人路过这里的,该赶路的早就趁年前路过了。
“你留在这儿也没用。白喝西北风。”
“况且,京都那么大那么繁华,你就不想去看看?不想去京都问问夏之远的消息?还是打算一辈子守株待兔似的杵在这里?”
...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宁笑说得没错。如果真像他口中所说,宁府的二公子,那么从他家里或许可以探听些关于夏之远的消息。
“好!不如我们现在就出发?”想到这里,我巴不得立马见到宁府的每一个人。
“欸,我说你这人,你上辈子是牌纸变的吧,变脸这么快!真是个见色忘友的女人。”
“诶呀,靠不住靠不住”宁笑还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眼里闪过些复杂的情绪,后一秒便又消失了。
“夏之远...真该好好会会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啊,能把你迷成这样。”
宁笑眯着眼睛,一边说着,一边盯着我看。随即双手一挥,转头冲楼里的人一喊:
“关门,歇业,回家过年咯!”
回过头对我说:"收拾好行李,三个时辰后我们出发。”
...
我自小到大从未去过京都,i想想这还是第一次。
从前听阿爹说,那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从灵凤山要一直往东北边走,不停歇的话也要赶上七八日的路才能到。
清朝的京都,梦里我好像曾见过的,是在夏公馆的书房里,那里有好几本关于历代都城的书,我曾无聊时翻阅过几次,梦里面,这个地方已经改名叫“北京”,离重庆城很远很远。
将军曾奉命抵达过几次,将军说那里的冬天很冷,时常飘雪,不过不同于重庆的湿冷,气候干燥许多,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时,天地间会连成白茫茫的一片。
将军还说过,等我们安定了,就开车带我们去北边老家去看雪...
距离除夕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出发的早,所以足够一路慢悠悠的走,一路上,宁笑像个称职的向导,每一个地方歇脚的地方就要带我逛上一遍,一路吃,一路玩,一路喝。
踩着脚下的万里河山,每每看着眼前一片繁荣的景象,迷迷蒙蒙,想起记忆里的将军。
或许他所说的百姓安居乐业,国土繁荣,他所希望看到的太平天下,就是眼前这样的。
...
二十天后,我们如期到达了京都。
不日便到达了宁笑的家,“宁府”,是坐落于紫禁城外一条宽阔集市的一座民间府邸,在偌大的京都数个皇亲贵族的府邸下虽不是最高大气派的那一座,但一眼看上去,也可知其来头不会小。
“二公子回来了!快来人呐,去禀告夫人老爷,二公子回来了。”
车马尚未停稳,门口站着的仆人就已经早早闻讯,急匆匆上前迎接。
下马,我走在宁笑身后,观赏着周围的一切,见门内缓缓走出一个年近六十的男人,面色祥和温润,身边跟着一个差不多岁数的女人,和几个丫鬟。
这想必,就是宁笑的爹娘。
“笑儿回来啦,快让爹爹看看。”男人开心的揉着宁笑的脸,从上到下仔细端详。
“不错,气色很好,看来在外头没吃什么苦。”女人迎合着说道。
“这位是?”宁笑的爹娘扭头便注意到站在马车旁的我。
“哦,爹娘,这位是我朋友,黎枝姑娘,你们有所不知,我那间茶铺,有一半的收入都是靠她做的点心呢!这次我专程邀请她来府上过年,多个人,多个热闹。”宁笑回过头,冲我眨巴着眼睛。
“既然是笑儿的好友,自是府里的贵客,快屋里请,好生住上些时日。”宁笑的爹娘赶忙说道。
“多谢伯父,多谢伯母。”
谈笑之间,我踏进了宁府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