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悲伤道:“太子殿下我们京城叨扰多日,殿下如此盛情款待,我等每日山珍海味,但公子却为了保卫太原府浴血奋战,作为臣子怎能忘记自己的主公呢”说罢诸葛明脸上露出伤心的表情。
李孝仁听罢感叹道:“明知有危险而义务反顾的回去可见你们是何等的忠心,宗公子有你们真心诚意的辅佐,何愁大业不成”,他一边说一边扫视着下面的众将,只有得到众人的拥护才能发展壮大,才能长治久安。
“诸葛先生无需如此急迫,我西夏40万大军已经完成集结,粮草三日之内必将筹集完备,大军即将出发,有我西夏大军的支持一定能助宗公子击退金兵的入侵,你们又何如此仓促前去送死”司马青云劝解道。
“司马先生我们在这里多呆一刻,公子便多一丝危险,虽然燕云军人数少,但不怕流血牺牲”诸葛明正气凛然道。
在场的众人无不向他们投来钦佩的眼神,面对诸葛明和宗武如此恳切的请求,李孝仁没有理由再阻止二人,他无奈的叹口气道:“本宫和诸葛先生一见如顾,对先生的才学、智谋、勇气以及忠诚钦佩万分,真心想把先生留在身边,拜为老师,奈何先生归心似箭,本宫不得不成全你们”。
“多谢太子殿下成全,希望殿下能尽快整顿兵马,前去解围”诸葛明和宗武感激道。
当天诸葛明和宗武便告辞离去,燕云军分成几个小队,分批从兴庆府离开,诸葛明在宗武及几名燕云军的保护下离开,李孝仁率领文武大臣将他们送出京城三十里,以感激诸葛明等人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在分别时,李孝仁握着诸葛明的手真诚道:“诸葛先生,西夏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丞相之位为你留着”诸葛明听罢笑而不语,李孝仁转过身来对宗武道:“宗将军西夏大将军之职本宫也为你留着,如果你在中原生活的不如意,西夏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宗武听罢笑道:“多谢太子殿下的美意,我的祖先兄弟及亲人都在中原,我生是中原的人,死是中原的鬼”。
李孝仁听罢感到一丝失望,随着几声马鞭声响起,数匹骏马飞奔而去,望着诸葛明等人消失的背影,李孝仁感到十分失落,这将近一个月的相伴,诸葛明和宗武等人的表现令李孝仁十分满意,他多希望能把二人收为己有,他愿意拿一切去换,然而这两人富贵不能动摇他们的心智,危险不能阻止他们离开的决心。
很快诸葛明和宗武的背影从众人的目光中消失,司马青云叹口气道:“太子殿下放他们二人离开犹如放虎归山,他们迟早会成为我们西夏的心腹之患”。
李孝仁听罢吃惊的反问道:“司马先生何出此言?我们和宗涛是盟友,他们帮助本宫夺取政权,而本宫在将他们软禁,天下人会如何议论本宫”。
“太子殿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宗涛救殿下是为了利益,金国扶持宁王殿下,而宗涛选择了你,你们现在都是各取所需,一旦宗涛度过眼前的危机,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到那时恐怕我们只有兵戎相见了”司马青云目光坚定道,他的一席话一说出来,众人无不震惊,难道真的像他预料的那样吗?西夏和宗涛最终会成为一对敌人。
李孝仁的脑袋顿时一阵烦乱,他摆了摆手道:“司马先生本宫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我和宗涛是盟友,他有不顾个人安危派出精锐士卒前来营救本宫,单凭这样的恩惠,本宫一定去解大同府之围”。
“大同府之围一定要解,但怎样解,解到那种程度是关键”司马青云不甘示弱道。
李孝仁反问道:“以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宁王和金兵共有20多万,如果我们和其拼命一定会损失惨重的,到那时削弱的是我们西夏的力量,不如率领大军前往驻扎,观看宋和西夏的交战情况,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主动出击,不但消灭了宁王的叛乱,顺便将整个大同府占为己有”司马青云分析道。
李孝仁听罢双目中散发出一道精光,如果将大同府变成西夏的领土不但西夏国土面积增加了许多部,南部的防卫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将一颗钉子深深的钉在中原的咽喉上,到那时形势对西夏一片大好,对中原广袤的领土,进可攻取,退可防守,立于不败之地。
李孝仁脸上从刚刚失落的表情转而代之的是一丝笑容,司马青云看到李孝仁被自己所劝动,便趁热打铁道:“太子殿下诸葛明和宗武以及那些燕云军决不能活着离开西夏,虽然他们人数少,但战斗力强悍,再加上他们在兴庆府待了一个月,对我们西夏的内部情况了解很多,留着他们始终是一大祸害”。
李孝仁听罢双手紧紧的握着,眉头扬起,下定决心道:“本宫这就下旨将他们全部处死”。
司马青云连忙阻止道:“太子殿下不能光明正大的除掉他们,一则会损失惨重,二则会打草惊蛇,让大同府的宋军起防范之心,三则太子殿下会落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李孝仁听罢内心不由自主的犹豫起来,说实话经过这一个月和诸葛明等人的相处,李孝仁对他们十分喜欢,无论是诸葛明的智谋还是宗武的忠勇都是上乘之选但造化弄人他们都是宋人,这令李孝仁内心十分不爽。
司马青云继续道:“除掉诸葛明等人我们只能暗中进行,如果一旦留下把柄我们可以将这件事推到宁王身上,即使将来宋人追究起来也与我等无关”。
李孝仁听罢哈哈大笑道:“宗涛有诸葛明,本宫有司马先生,以本宫之见,你的谋略不在诸葛明之下,本宫有你辅佐是本宫的幸运”。
“为太子殿下霸业,为西夏繁荣昌盛卑职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青云表态道。
按照司马青云的意见,李孝仁挑选出1000精兵,经过乔装打扮,秘密的搜寻诸葛明等人的下落,他下达死命令,凡是发现诸葛明等人立即格杀。
诸葛明和宗武从京城离开后立即将所骑的战马丢掉,然后换成了破旧的马车,诸葛明乔装打扮成一名体弱多病的老翁,而宗武则打扮成他的儿子,面对如此装束宗武十分不解的反问道:“诸葛先生现如今,太子殿下掌握大权,而我们又对他有救命之恩,何必要乔装打扮离开西夏”。
“宗武不管西夏谁掌握大权,他们都是我们的敌人,在敌人的地盘上还是要小心为上”诸葛明悠悠的说道。
“诸葛先生这样未免太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子殿下对我们如此恭敬,视我们为救命恩人,怎么会对我们下毒手呢?”宗武反问道。
“李孝仁若心存感激早就派兵帮助我们了,他以粮草不够为借口,延缓出兵,目的是希望我们和金国、李士凤拼个两败俱伤,然后趁机来个渔翁得利,到那时他便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大同府了”诸葛明分析道。
“李孝仁如果敢这样,我宗武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没想到他外表忠厚老实,内心却如此奸诈,公子救他真真的不值”宗武愤怒道。
“宗武你还是不理解公子的用心,从以开始公子就没指望李孝仁”宗武听后感到十分震惊,没指望他,为什么又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他呢?
诸葛明望着宗武吃惊的表情继续道:“李孝仁和李士凤势如水火,公子帮李孝仁就是在抵抗李士凤的进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从目前来看,李孝仁已经下令严禁地方官员向李士凤提供粮草,至于他的大军是否出征都不重要了,没有粮草的宁王和金兵迟早必败无疑”。
宗武听罢恍然大悟,称赞道:“诸葛先生真的很高明,料敌于先,早有准备,令所有的燕云军一出城就乔装打扮,扮做寻常百姓,这无形中减少了许多的阻力,大大缩短了我们回到大同府的时间”。
“宗武我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试探?李孝仁到底是一个怎么的人,这一点我很好奇,通过这1个月和他相处,发现此人绝不简单”诸葛明继续道。
“试探什么?”宗武反问道。
“你发现没,我们临走前李孝仁说的话很有深意,表面上是欣赏我们的才能,实际上是为了离间我们和公子的关系,还有他手下的那名军师司马青云也绝不简单,每当我和他目光相接时,从他眼神中感到一丝杀气”诸葛明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李孝仁想撕破脸面向我们下手?”宗武眼睛睁的大大的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点还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此次西夏之行,我发现西夏真是藏龙卧虎,西夏的水真的很深”诸葛明自言自语道。
二人一边说,一边乘坐破旧的马车向边疆行去。
李孝仁秘密派出的杀手,一连搜索了数天丝毫没有发现一个宋兵的身影,就连一个宋人的影子都没有发现,李孝仁感到无比的郁闷,兴庆府离大同府有上千公里,这将近100人难道会凭空消失,他手下的杀手都是精兵而且都是骑着骏马,搜索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哪里是诸葛明能逃脱的。
李孝仁一边令人继续搜索,一边举行誓师仪式,毕竟粮草已经筹备妥当,是时候出兵威慑宁王,解除心头之患。
经过乔装打扮的宗武等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大同府,然而他们并没有进城,而是悄悄的和城内的宗阳取得了联系。
诸葛明没有进城的原因是他们在逃出西夏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衣蒙面的骑兵在飞快的驰骋,仿佛在寻找什么,诸葛明断定这是李孝仁的人马,所以他们要潜伏起来,查明李孝仁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