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抵达阳高城外,通过暗中观察知道敌我双方形势,于是暗中派宗武悄悄的潜入了阳高城。
宗武的到来令众将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不安,兴奋的是他们多了一员虎将,多了一丝胜算的机会,不安的是宗武是宗涛的护卫队长,时刻在宗涛身边保护宗涛,他来到这里,莫非宗涛出了什么事情。
一想到这点宗阳脸色呈现出一阵恐慌,他严厉的质问道:“宗武你不在公子身边好好保护公子来阳高城所谓何事?”
宗武将去兴庆府一行所发生的一切详细的告诉了众人,众人听罢无不对宗武等人的经历感到震惊,他们不仅救出了西夏太子李孝仁而且还帮助他夺权成功,这是一件如此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宗阳听罢脸色丝毫没有缓和,他没好气道:“宗武既然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为何不直接返回太原府,助公子击退金兵,守卫太原府”。
“宗大哥你有所不知,诸葛先生担心李孝仁会耍阴谋,所以令我们暗中潜伏在阳高城外面,一旦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作为一支骑兵支援你们”宗武将诸葛明的顾虑说了出来。
宗阳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反问道:“我们对李孝仁有恩,难道他会恩将仇报吗?”
宗武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将他们离开兴庆府所发生的一切详细的告诉了众人,宗阳听罢立即明白诸葛明的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宗武接着道:“宗大哥阳高城已经抵挡金兵将近一个月,将士们损失惨重,现在是否需要我们加入战斗助你们一臂之力”。
宗阳沉思了片刻,眉头紧锁道:“现在我们还能坚持住,你切记你们这支部队一定要隐藏好,关键时刻发动对敌人的致命一击,彻底扭转战争的胜利,这不是我的期望更是公子的期望”。
宗武知道阳高城此刻所处的形势,他不明白宗阳为什么现在不允许他参加战斗,但他还是按照宗阳的意思去做。
此时的阳高城早已经破旧不堪,城墙上有许多坍塌的地方,城墙上的士兵带着伤势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的敌人,时间仿佛陷入了静止,彼此双方等待最后的攻击,一连数日的激战,双方无论在精神还是体力上都消耗巨大。
金兵和西夏的优势是人多势重,他们采用车轮战向阳高城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彼此交替着进行,城中宋兵的优势是以城池作为屏障,充分发动城中的百姓参与战斗,虽然敌人人多势重,但百姓也不是吃素的,年轻体壮的主动参军,参加战斗,年老体弱者则主动担负起运送粮草的任务,至于那些妇女则主动承担的救援和照顾伤员的任务,这一仗宋军虽然伤亡惨重,但许多受伤的士兵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保住了性命,而城池虽然被敌人攻的满目疮痍,所幸始终没有被攻破。
自从李士凤得到李孝仁夺权成功后,西夏士兵和金兵,分成两路,一路则继续进攻阳高城,另一路则趁机夺取西夏南部的重镇作为根据地筹措粮草抵抗李孝仁的进攻以及作为进攻阳高城的据点。
一路西夏士兵轻易而举的夺取了一座城池,然后李士凤派兵驻扎在此地,然后亲率大军向周围城池进行疯狂攻击,在他看来一座城池不足以筹措数十万大军的粮草,更不足以对抗李孝仁数十万大军。
另一路大军则在韩常的率领下向阳高城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随着金兵冲锋号的响起,金兵的铁骑、步兵,在抛石机的掩护下向阳高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城墙上的宋兵密切的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当敌人出现在射程之内,便向敌人射出了箭镞,双方的箭镞像狂风暴雨般在空中飞来飞去,发出嗖嗖的风声,所幸的城墙上的士兵修建了坚固的掩体,这些掩体可以阻挡金兵射来的箭雨,而在城下攻城的金兵则没有那样幸运,纷纷中箭倒在地上。
金兵在韩常的命令继续向城池前进,因为韩常发现,守城的士兵人数越来越少,射出箭镞的密度越来越小,而每当一轮箭射后,需要时间张弓拉箭进行下一轮的射击,这点时间给金兵机会向前前进一步。
金兵不惜一切代价终于再次攻打到阳高城下面,韩常亲自击鼓助威,金兵向潮水般发出喊杀声向城池冲去,这次金兵做足了准备,早已经准备了长长的云梯,树立在城墙上,每个云梯有数名士兵,两名扶着云梯,两名弓箭手在下面掩护,凡是城墙上宋兵探出脑袋立即射死,一名金兵攀登云梯,凡是被宋军射死的金兵立即有下一名士兵补上。
城墙下面架起了数十个云梯,金兵的重步兵则向城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随着咚咚咚撞击城门的声音响起,整个城门前尘土飞扬,声震如雷。
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宗阳不敢有丝毫懈怠,亲在披上铠甲,伫立在城墙上,他高举着随身携带的宝剑,指挥众将战斗,首先他令付庆率领一队人马顶着城门,阻止金兵攻入,其次他令韩世忠和杨再兴将所有的弓弩收集起来放在城墙上,然后狠狠的向敌人射击。随着火力的增加,终于打退了试图爬上云梯的金兵。
然而城门的守卫力量薄弱,在金兵的重步兵持续有力的攻击下,城门终于被攻破,敌人像潮水般涌了进来,宗阳目光扫了一下杨再兴和韩世忠,一切尽在不言中,二人各率一支人马分别从左右杀了出来。金兵原以为只要能够攻破城门,占领阳高城易如反掌,然而他们错了,等到金兵的是更为残酷的反击。金兵和宋兵在城门前投入了大量兵力,这座城门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金兵的重步兵在厚厚的铠甲保护下,在城门前横冲直撞,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气势对宋兵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幸杨再兴和韩世忠率领的士兵及时感到扭转了败势,逐渐和敌人势均力敌。
韩常在远处望去,真是堆尸如山,血流成河,大部分都是金人的尸体,这令他感到十分痛心,小小的一座阳高城竟然者了如此多的士兵到现在竟然还没有拿下。现在金兵已经攻破了城门但还是不能前进一步,实在是可恶,韩常一声令下,重骑兵形成强有力的战阵向城门飞奔而去,数千骑兵像股风向城门吹去,远远的都能感受这支骑兵的力量。
宗阳在城墙上看到金兵的铁骑呼啸而来,暗叹一声不好,他立即令一队弓弩手下城做好准备,然而亲率一队人马准备了许多铁索,当金兵的铁骑攻到城门时,宗阳下令主动放弃了城门,向后退后了数百米。
金兵的铁骑想要向前冲击,等待他们的是紫妍的弓弩,金兵忍受着巨大伤亡向前冲去,宗阳亲率士兵在城门前布置了严密的铁索阵,这许多铁索交织在一起,形成密不透风的网,将金兵的铁骑团团围住动弹不得,然后宗阳下令士兵准备许多火油泼向金兵,然后向他们射了许多火箭,瞬间城门前燃起了熊熊大火,金兵的铁骑在一片火海中发出惨烈的叫声。那些没有被铁索绊住的步兵和骑兵望着战友的惨死内心产生一阵恐惧和寒冷,他们都有撤退的打算,但谁都不敢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兄弟们,金贼破我山河,毁我家园,躲我金钱,辱我百姓,现在是报仇的大好时机,跟着我杀了他们”宗阳举起宝剑,骑着骏马大吼一声道。
众将紧随其后,紧跟着是嗷嗷叫的士兵,这场火大大的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金兵兵败如山倒,无论他如何制止都止不住溃败的士兵。
众将在宗阳的率领下,一路追杀金兵,将金兵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一下子追了足足有30里,这一仗从早上打到晚上,以金兵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大胜终于可以令城中的士兵得到短暂的休息,毕竟他们实在是太累了,这一个月他们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每天都是睁着眼,握着兵器,精神高度集中和紧张。
韩常所率领的残兵逃出宋兵的追杀后立即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休息恢复体力,通过清点人数,韩常的10万大军损失了将近4万,不加上原先死的士兵,韩常望着无精打采的败兵,老泪纵横,自从追随金兀术南征北战以来从没遇到如此大败,这一连串的失败令金兵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总共15万金兵,20万西夏士兵竟然连一个小小的阳高城都不攻不下,这怎能不令韩常感到羞愧呢?想想以前,灭辽屠宋,攻城掠地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真是应了忆往昔,叹今无。
韩常越想越感到屈辱,今日损失如此多的大金精锐,他不知道该怎么向金兀术交代,想到这些,韩常突然拔出悬挂在身上的宝剑,放在自己脖子上,亲信们连忙拉着韩常的手,阻止他作出自杀的行为。
韩常哭泣道:“自从追随四太子殿下从未有过如此大败,四太子殿下信任我,委以重任,没想到没能力半寸功劳,反而损兵折将,如此屈辱”。
众将听罢无不感到伤感,纷纷劝道:“韩将军你为三军主帅,何况还有5万雄兵,待我们养精蓄锐后再后宋兵大战三百回合,到那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一名文气的将领用杜牧的一首诗劝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韩常虽然是武将,对诗词也有了解,他从诗中得到一丝安慰,寻死觅活的心思减少了许多。
待众人一顿饱餐后,白天大败的事情彻底抛向了脑后,韩常明白当务之急是恢复士气,休整人马,怎样恢复士气?只有通过大胜提高士气,和阳高城的宋兵是不能再战了,现在的金兵已经畏敌如虎了。
既然不敢和宋兵战,那么西夏的士兵呢?不过现在他们是盟友,也不适合对他们拔刀相向。韩常向手下询问李士凤的消息,当他得知李士凤已经占领了几座城池后脸上露出了一阵喜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韩常整顿兵马立即前往寻找李士凤。西夏京城,边疆告急的文书通过驿站快马加鞭纷纷的传到太子李孝仁手里,李孝仁在也坐不住了,原本在京城磨磨蹭蹭的大军立刻整装出发,飞快的向边境赶来。
李孝仁令一位宗室王子率领50000骑兵作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自己则亲率35万军浩浩荡荡的向边境开拔,他比谁都明白兵贵神速,一定要趁李士凤的实力还在弱小时将其彻底消灭,否则他会寝食难安的,尤其现在的李士凤还有金国这个强大的外援。
韩常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抵达李士凤所攻破的城池,李士凤将韩常迎进了城,望着一脸沮丧的韩常李士凤安慰道:“韩将军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何必放在心上,现在本王已经占据数座城池,连城一片,城中粮草颇多,足够我们坚持一段时间”。
韩常从李士凤话中听出一丝喜悦,也许在李士凤看来此刻对他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夺取大同府了而是如何做到自保。
“宁王殿下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是盟过誓言的盟友希望宁王殿下能为本将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持,好助本将早日攻破大同府”韩常请求道。
“韩将军尽管放心,只要本王能办到的事情,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过据可靠消息,太子已经亲率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本王,不知韩大将军可否愿意和本王并肩作战”李士凤反将一军道。
韩常气的牙痒痒的,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是一次提高士气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吗?他爽快的答应李士凤的请求,与此同时李士凤为大金士兵提供充足的粮草作为条件。
很快李孝仁的骑兵出现了,韩常主动请缨前去交战,李士凤非常开心,他走向城墙亲自为金军助威。
韩常对着金兵说道:“兄弟们现在是你们出气的时刻到了,我们被宋兵压着打,没办法现在连西夏人都敢欺负我们,你们愿意被西夏人欺负吗?”
“不愿意,不愿意”金兵大声喊道。
“这次是我们守城,西夏人攻城,本将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让他们涨涨记性,明白我们大金是不好欺负的”韩常大声道。
在韩常的部署下,数十架抛石机布置在城墙上,随着韩常的一声令下,数十块巨大的石头跑向西夏的大军中,一连几次攻击,西夏骑兵陷入了混乱,与此同时弓弩手早已经摩拳擦掌纷纷向西夏士兵射去了箭镞,西夏大军又倒了一大片,最后韩常下令大开城门,韩常亲率铁浮屠向西夏大军冲杀过去。
这一阵进攻连续攻击下去,西夏的50000骑兵被杀的七七八八,侥幸的士兵落荒而逃。
在城上观战的李士凤感到十分的困惑,为什么金兵遇到宋兵变得如此耸而面对西夏大军则是如此强势。待击退西夏骑兵后,李士凤亲自将韩常迎进城中,为他摆下丰盛的酒席,西夏众将纷纷举起酒杯向韩常敬酒,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扫韩常多日的沮丧,令他痛快淋漓。
那名宗室王子率领残兵逃了回去,当李孝仁得知战斗的经过后恨的牙痒痒的,50000骑兵就这样被金兵消灭了30000多人,若不是众将求情他恨不得将那名宗室王子斩于马下以祭奠死去的战士。经过这次大败,李孝仁再也不敢嘀低估金兵的战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