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大宋败家子 > 第一卷 342血战(15)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西夏皇帝无奈的下旨敕封李孝仁为西夏兵马大元帅掌管西夏40万大军,李孝仁手中接过圣旨和兵符内心兴奋到了极点,从此刻开始他再也不是任李士凤宰割的羔羊,摇身一变成为掌控西夏所有人命运的主宰者。

李孝仁当即下令宣布李士凤三条大罪,其一勾结金国,出卖国家人民利益;其二构陷太子,软禁皇帝意图谋反;其三为了个人阴谋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陷西夏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孝仁宣布完李士凤的三条大罪后,立即下令凡是依附李士凤的士兵和将军只要迷途知返不在和其同流合污,归顺于他其所犯的罪行皆可饶恕。

他又下令严禁西夏地方官员向李士凤的士兵提供粮草,并且将驻守在西夏西部的精锐之师调回了京城。

李孝仁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给诸葛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诸葛明心里他明白此刻的李孝仁再也不是一个被软禁随时都可能丧命的太子而是西夏的真正主宰。

在控制住皇宫后,李孝仁将皇宫及京城的所有重要的地方都布置了自己的亲信把守,然后戒严京城四门,大肆捕杀李士凤的亲信党羽,凡是和李孝仁有牵连的官吏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一律格杀勿论,就连李士凤的几个孩子也被杀死,一时间整个京城腥风血雨,动荡不安。

面对京城的血雨腥风,司马青云劝谏道:“太子殿下现如今你已经大权在手,这些人已经失去了权势、富贵和地位,为什么要赶尽杀绝,他们都是西夏的官员,有的还和你有亲戚关系”。李孝仁不满的看了司马青云一眼道:“本宫做了将近十年太子,一直过的战战兢兢,现如今历经千辛万苦掌握大权,这些曾经欺负过本宫的人,岂能饶恕他们”。

“太子殿下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局势,如果一味的杀戮会造成人人自危引起更大的动荡,到那时宁王的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和宁王一起攻打京城,岂不更加危险”司马青云阐述利弊道,他谆谆劝道,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李孝仁,他希望李孝仁和宁王是不同的,他希望李孝仁是一位能听的进去劝解的人,而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君主。

果然李孝仁听罢愤怒的表情舒缓了许多,个人恩怨和国家稳定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只有宽宏大量赦免那些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才能孤立宁王,取得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

李孝仁采纳的司马青云的意见,赦免了那些因为政见不合依附李士凤的文武大臣,原本动荡的局势缓和了许多,朝廷的政令从上而下得到很好的执行。

圣旨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传到西夏西部大军的驻地,这里驻扎着西夏20万精锐之师,这20万大军的将军是一位同宗皇子,他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10万精锐骑兵向京城赶去,不到三天时间这10万军递到了京城,此刻李孝仁内心才得到稳定,有着10万军驻守京城,宁王殿下即使想杀回京城也比登天还难。

京城的形势风云突变,消息很快传到李士凤耳朵里,原本攻城不顺的事情令他十分沮丧,现如今李孝仁掌握西夏所有兵马,这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越想心里越是愤怒,怒火冲到胸口,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整个人昏死过去。

他身边的亲信连忙将他扶到床上,匆忙的下去请医生前来医治。此刻的李士凤眉头紧锁,双目紧闭,内心却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在思考,明明京城有自己的数万亲信把守,太子府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太子是怎么逃出去的,又是怎么将纪城军请来的?他是怎么见到父皇的?又是怎样接到父皇的血诏呢?自己做的如此天衣无缝,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功亏一篑。

从最新消息来分析,李孝仁已经是西夏的兵马大元帅了,而且将西夏精锐之师调回京城,他想干什么?难道他想和来个鱼死网破,现在攻去阳高城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千古功业在此一举,岂能因为他而废掉,李士凤越想心里越不甘心,他一直把李世民作为自己的偶像,没想到却落个如此下场。

很快太医走进军营,亲自为李士凤把脉,太医认真的把了一会脉,手不由自主的捋着嘴上稀疏的胡须,然后安慰道:“宁王殿下并无大碍,只是操劳过度,急火攻心而已,小的就写几付药,按时服药很快就会好了”。

亲信们将太医送走后,李士凤悠悠的睁开眼睛,他下令封锁消息,凡是将太子殿下夺权成功的消息泄露出去者格杀勿论,然后他派出亲信秘密的将韩常邀请到自己的营帐,韩常屁颠屁颠的来到李士凤的营帐前。

韩常望着营帐周围站满西夏的精锐士兵,各个手握兵器,盔甲明亮,目光炯炯有神的望着远方,韩常内心不由自主的发起怵来,他不知道李士凤葫芦里卖着什么药,今日和往常太不一样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将要发生。

韩常走了进来,望着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的李士凤,关心的问道:“宁王殿下这是怎么了?几日不见竟然生病了?”

李士凤摆了摆手将左右的太监和侍女支了出去,虚弱的坐了起来,示意韩常坐在他身边,他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韩常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平稳了,他坐在李士凤的身边,关心道:“宁王殿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大军攻打阳高城,气势如虹,势如破竹,阳高城被攻破,大同府落入我们的手里指日可待了?宁王殿下还有什么可叹气的”。

“韩将军实不相瞒,太子李孝仁不仅成功逃出京城而且将纪城军调入京师,将本王在京城的亲信全部消灭,而且父皇现在已经封他为西夏兵马大元帅,也就是说现在形势已经变了,本王十分被动”。

韩常听罢浑身一阵哆嗦,他问道:“太子被禁足在府里而且周围你布下重兵把守,他是怎么逃出来的,据本将所知,凡是西夏士兵,没有皇帝的圣旨,任何人一兵一卒都调不走,太子是怎样从府里逃出去,又是怎样取得皇帝的圣旨?”

“韩将军你心中的疑问也是本王内心的疑问,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本王现在十分被动”李士凤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

“宁王殿下你怎么会如此沮丧,你现在手里有数十万大军,太子即使想对你动手也要掂量一下,他比谁都明白现在西夏需要的是平稳,不是发动内战的时候”韩常宽慰道。

“韩将军你有所不知,西夏有60万大军,战斗力最强的是驻守西夏的西军有20万,本宫带出来20万,西夏还有40万,太子现在是西夏兵马大元帅,已经下令调集所有的军队,对我们更为不利的是他已经下令严禁地方官员向我们提供一粒粮草”。

李士凤一边说一边注视着韩常脸上表情的变化,当韩常听到西夏不供给粮草时,脸色一变,没有粮草他的数万军何以为继,西夏的数十万大军何以为继,难道攻打阳高城真的要功亏一篑了。

韩常不甘心的道:“宁王殿下我们的军队加起来人数在25万以上,进可攻,退可守,既然李孝仁他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和不满,他一直想不明白,原本唯唯诺诺的李孝仁居然变得如此果敢,真是小看了他,当日若是一刀结束了他的性命,也不会惹出那么多麻烦,真是应了那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韩常的态度正是李士凤所希望看到的,只要将自己的命运和金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做到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现在韩常又鲜明的亮出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令李士凤的心情瞬间好了许多,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

他向韩常保证道:“韩将军你尽管放心,我们是盟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凡是有我李士凤一口吃的绝不会饿死一个金兵”。

韩常听罢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询问道:“宁王殿下现在军中的粮草还可以坚持几天”。李士凤小声的答道:“只能维持三日”。

“三日我们要早做准备了”韩常答道。

“韩将军我们可以一方面加紧攻打阳高城,另一方面派出军队悄悄的夺取西夏南部城池,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向四周扩散,占有大量领土后和李孝仁分庭抗礼”李士凤建议道。

其实李士凤的建议韩常根本不感兴趣,说实话西夏谁当皇帝与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原本他请李士凤来帮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给金兵增添麻烦的,韩常听罢内心一阵烦乱,但他不敢有丝毫的表现出来。

“宁王殿下难道你以为三日之内攻不下阳高城吗?现如今阳高城的守军已经死伤惨重,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根本经受不起我们再次的猛烈进攻”韩常说道。

“韩将军本王的意思是要做好两手打算,攻取阳高城绝不会停止的,夺取西夏南部的城市也要跟着进行,这毕竟是我们数十万大军的根据地,即使我们三日内占据阳高城,那里的百姓也不会拥护我们,我们拿什么来抵挡太子的40万大军”李士凤分析道。

听罢李士凤的分析韩常强硬的态度逐渐软了起来,他思索了片刻觉得李士凤说的十分有理便夸赞道:“宁王殿下深谋远虑,在下拍马难及”。

兴庆府,宗武坐卧难安,西夏的各路大军逐渐的来到京城,大军所需要的粮草正在从全国各地运送,宗武实在是等不及了,他向诸葛明询问道:“诸葛先生我们在西夏已经将近1个月,现如今太子已经大权在握,而我们还在这里滞留,公子会不会陷入危险”。

宗武的询问也是诸葛明一直担心的问题,他最近经常做梦,梦到太原府失陷,,宗涛战死,百姓被屠戮,惨不忍睹,他一直安慰自己,宗涛福大命大,造化大,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然而面对宗武殷切的询问,诸葛明的内心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说实话在京城多滞留一天,宗涛便多一丝危险。

从李孝仁夺回京城,掌控大局已经过去了3日,大军虽然已经聚集,但粮草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大军一直在城外驻扎一点也没有要开拔的迹象。

诸葛明带着宗武急匆匆的前去拜见李孝仁,李孝仁十分欢迎的将他们迎进府邸,诸葛明赫然发现,大堂内,不仅有司马青云还有一众武将。

诸葛明和宗武一出现,众武将变得支支吾吾,仿佛有什么难言之隐,李孝仁微笑道:“众位将军不要顾虑,诸葛先生和宗将军是本宫的救命恩人,若非他们的帮助,本宫到现在还被困在太子府”。

听罢李孝仁的解释众武将便释怀了,纷纷向李孝仁说出这次攻打宁王的计策和战略,以及如何用最少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

众将引论纷纷诸葛明和宗武却是心不在焉,满怀心事,李孝仁脸色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有如此多的猛将为自己效命何愁大业不成。

他向众人扫视了一遍,发现众人对他谦卑的态度令他内心十分的高兴,这就是手误大权的成就感。当他目光扫向宗武和诸葛明却发现二人脸上的愁容,他明知故问道:“诸葛先生宗将军有什么烦心事,为何一脸愁容,难道是本宫招待不周,有所怠慢吗?”

“多谢太子殿下的盛情款待,只是我们二人离开太原府将近1月,现如今太原府被金兵团团围住,我家公子陷入危险之中,身为他的臣子岂能在这里贪图享乐”诸葛明悠悠的叹口气道。

“是呀,宗涛知道本宫有危险,将最精锐的士兵派出来援助本宫,此等大恩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现如今宗涛陷入危险之中,真是本宫出手相救,报恩之时,宗涛真是个谦谦君子”李孝仁感叹道。

他想张口答应,结果发现司马青云正在向自己使眼色,李孝仁仿佛明白了什么宽慰道:“诸葛先生你也知道,本宫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军虽然聚齐但粮草还远远不够,只要粮草准备就寻,本宫愿意亲率大军前去帮助宗公子”。

“不敢有劳太子殿下大驾,我来此向殿下辞行的”诸葛明淡淡说道。“什么?诸葛先生怎能仓促走了?本宫还没有好好的款待先生及燕云军将士的”李孝仁一头雾水的问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