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金和西夏数十万大军在阳高县城外集结,望着坚固高大的城池和又宽又深的护城河,韩常建议道:“宁王殿下,本将先写封劝降书令人带给城中的宋将,好动摇他们守城的决心”。
李士凤听罢微笑的点了点头,他并不指望城中的宋将会投降,只希望这数十万大军能够震慑到他们,让他们知难而退,这样就能以最小的损失夺取大同府。
韩常拿起毛笔在一张白纸上挥洒的写道:“我大金起30万雄兵前来攻城,此城必破!识相的你们尽早投降,如果你们投降,我奏明皇上给你们官做”。
在这封信中韩常并没有提起宗阳的名字,也许他不知道宗涛手下有这个将领,或者他知道但觉得此人不值得一提。
总而言之在韩常眼中,只要宗涛不派遣精锐士兵前来驰援,这座城池会很快投降,成为大金的领土。
信很快送进城中,韩常本以为城中的宋兵会拖延时间等待救援,然而很快城内的宋兵送来了回信。信上写道:“这里是大宋的领土,既然我们守在这里,宁可战死,决不投降”。最后信上幽默的回道:“你说有30万大军,我知道是假的,只有10万而已,不过我们的将士不嫌少,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吧”。
李士凤看到来信对他们的羞辱,立即把信撕个粉碎,他对韩常说道:“宋人如此轻视羞辱我们,我们一定要把这座城池给攻破,把城里的百姓和士兵杀个鸡犬不留”。
他相信自己和金兵联手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知道大同府离太原府有100多公里从他们起兵那一刻就没收到宗涛派兵驰援大同府的消息,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孤城而且城中的只有5000多守兵,5000对300000,想想都明白胜利一定属于他们。
而韩常的想法和他完全不一样,金兵的战略是吸引宗涛派出大军驰援大同府,为金兀术夺取太原府创造条件和机会,只要宗涛失去了大同府他一定就会灭亡,至于李士凤和他的西夏士兵当炮灰那与他无关。
在城中的宗阳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抱有必胜的决心,他有四种制胜的武器。第一种是死守,敌强我弱,而且敌人的骑兵所向披靡尤其是金军的铁浮屠杀伤力极大,一旦出城和敌人死拼一定会损失惨重,丢掉城池;第二就是在这里有着广发的群众基础,大同府毕竟宗涛在这里经营了将近2年,百姓身受宗涛的恩德,金人杀害、奴役他们,是宗涛拯救他们,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第三坚壁清野西夏和金有30万大军每日消耗很多粮食,而西夏又连年饥荒,势必不能坚持多久,为了保证敌人不抢走一粒粮食,宗阳不仅将城外的百姓都迁入了城内而且放火烧了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宗阳在城中查出了许多金人派来的奸细,将他们斩首示众,以振军心。
第四条他相信宗涛一定会派兵前来救援的,大同府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一旦失去了大同府,整个太原府立即陷入西夏和金的包围之中,到那时一座孤立无援的太原府一定会被敌人攻破的。
死守、民心、坚壁清野、援兵这些还远远不够守住大同府,毕竟西夏和金30万大军(实际上35万)已经围住了阳高县这个小城,突围必死无疑,死守万一等不到援兵城破怎么办?即使击溃敌人的一波进攻他们还会回来,又能坚持多久。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宗阳对着众人冷冷的下令道:“凡是有逃跑者定斩不饶”。
说罢在一片惊愕声中,他向所有的部下下跪并且坦白道:“援兵不知道何时会到也许永远不会出现,当大同府是我们的城池,我们身后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不想放弃这里,我将坚守在这里,与这座城池共存亡”。
然后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郑重的立下这个誓言,誓死保卫大同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场的将领和士兵精神为之一振,眼神里充满了勇气坚韧和无畏,没有一个懦弱的。
韩常和李士凤终于下达了攻击命令,声势浩大的西夏和金联军精锐随即涌向阳高城。这次西夏和金吸取上次攻打大同府的教训做足的准备,他们准内很长的木板,迅速的在护城河上架起了一个简易的桥梁,在城上把守的士兵对金人的迅速发硬表现出惊奇的目光。
待敌人进入射击范围内,城上的士兵在将军的命令下射出了利箭,西夏士兵毫无准备纷纷中箭跌进了护城河,而金兵则有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每逢进攻时,金军的前锋都由一种特别的兵种,那就是盾兵,所谓的盾兵不是拿着盾牌的兵而是推着盾车,这样不仅能保护更多向前冲的士兵而且对城门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所谓的盾车是一种木车,在厚厚的木板上裹着几层厚厚的牛皮,用钢丝把他们紧紧的固定在木板上,这导致城上士兵的弓箭根本就射不破,这只是金兵攻击的第一拨人。
第二拨是弓箭手,躲在盾车后面,以斜45°方向向天上射箭(理论正面以这个角度射箭,射成是最远的),甭管射不射中射完就走。
最后一拨是骑兵,这就是金人的铁浮屠,这是金兵灭辽破宋威震天下的制胜法宝。铁浮屠是大富贵帅金兀术组建的一支重装骑兵部队,总兵力在30万,为什么叫铁浮屠呢?因为骑兵重装铠甲的外形像宝塔,头盔是椭圆形,铠甲是由长方形甲片组成,一层一层覆盖在身上,不仅骑兵身披重甲,战马也身披重甲。
铁浮屠每三匹战马为一组,之间皮索相连,虽然笨重,但在战场上一旦冲击起来威力无穷,无论是攻击力还是防御能力都极强,一旦和铁浮屠硬拼仿佛遇到了死神。
另外,金兀术并不拘泥于形式,在适不合重骑冲杀的地形,铁浮屠就会下马步战,成为重装步兵,同样战斗力极强。
金兵还有一种法宝就是拐子马,这是轻骑兵,位于铁浮屠的两翼,速度极快和铁浮屠配合的天衣无缝。强大的辽国和宋朝就是这样被击败,无论是骑兵作战,还是步战既打不过金人又跑不过人家,只有被人家给消灭。攻城进行了数个时辰,西夏士兵伤亡惨重,尸体如山,血流成河几乎染红了护城河。
而金兵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极大的降低了伤亡。三人一组的盾兵推着盾车,向阳高城下推进,城上士兵向下射弓箭,箭射到牛皮和木本上连金兵的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
唯有一些不长眼睛的金兵探出了脑袋成为城上士兵的靶子,金军将领下令所有士兵隐藏在盾车下面,禁止暴露目标。
后面的弓箭手以45°向城中射箭,这些箭纷纷的射射向了城墙上上,密集如雨滴,一些在城池上的士兵不幸中箭倒在地上。城上的将领下令士兵隐藏在墙垛后面,并且在墙垛上架起厚厚的盾牌,这样可以尽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
后面的金兵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悄悄的向城墙靠近。在城墙上上巡逻的宗阳望着敌人攻城的速度感到十分吃惊更可怕的对他们的进攻丝毫没有办法,如果这样下去阳高县一日也守不住,宗阳望着敌人的盾车陷入了沉思,他突然下令道:“准备猪油,待金兵靠近时向下面泼猪油,然后向他们射火箭,烧死他们”。
宗阳的计策令众人眼前一亮准备了许多猪油,当金兵靠近城墙时,如同暴雨般的猪油从天而降,将金兵淋一个透心凉,随之而来的是燃起的火箭射向他们,城下很快陷入了一片火海,金兵暴跳着、呻吟着、鬼哭狼嚎般跳进了护城河。
短短的半小时金兵经历了冰火双重天。在后面督战的韩常用拳头狠狠的打在地上,叹气道:“宋人真是狡猾,竟然用火烧我们”。
望着损失惨重的金兵,李士凤不但没有安慰反而总算心里觉得平衡后,只有金兵和西夏军队伤亡对等时他才觉得划算。经过几个回合的厮杀,从早上杀到晚上,杀声四起的阳高城终于陷入了一片沉寂,经过今日的血战,西夏损失5000士兵,金人损失了3000兵力,而城中宋兵1000士兵受伤,几乎没有死亡。
宗阳迅速的令人将这些受伤的士兵抬下去救治并派出士兵顶替那些受伤的士兵。虽然是晚上,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穿着铠甲,亲自带人巡查城池的布防情况。
山西省、晋城市,韩世忠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圣旨,当他得知西夏和金30万大军联合攻打大同府时便想派兵驰援,但他的妻子梁红玉制止道:“夫君你虽然是大将军但是没有圣旨你不能出兵,否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抓住把柄可不好”。
韩世忠一想十分有道理便在晋中按兵不动,观察事情的进展。很快圣旨下达,不仅命令他驰援大同府而且令周围的宋兵都受命于他,让他拥兵5万前去驰援大同府。
韩世忠对赵构的英明感到十分欣慰,大同府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南京的北门户,一旦那里失守整个山西省都是金人的囊中之物。
传完圣旨后,传旨太监告诉韩世忠道:“韩大将军洒家这次前来传旨还带来了你的一位故人,只要你见到他一切疑惑都将迎刃而解”。
韩世忠拱手道:“究竟是何许人?竟然能为本将军答疑解惑,还请公公带出来看看”。很快一个小斯模样的人被带了上来,韩世忠惊奇道:“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那名公公识趣的告辞了,那名小斯跪在地上哭泣道:“求大将军为小将军报仇,他死的好惨呀”他将梁在平遇害的经过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只说梁在平的好话,他的干的一切的坏事都是好事。
“什么宗涛竟然如此目无王法杀害在平,本将与他势不两立”韩世忠愤怒道。
他一直把宗涛当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真英雄,没想到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梁红玉听到这个消息后眼泪刷的一下流了出来,她唯一的弟弟,唯一的亲人就这样没有了,而且惨死在宗涛手里,岂能不令他心痛呢?
“玉而你且不要伤心,待夫君杀了宗涛为你报仇”韩世忠安慰道。
梁红玉嗖的一下拔出宝剑,一下子将那个小斯刺死道:“此人必是金人派来的奸细,目的就是离间夫君和宗将军的关系,如此险恶用心其罪当诛”。
韩世忠惊讶的合不拢嘴,梁红玉道:“还不把他拖下去偷偷的埋了”。韩世忠顿悟立即令亲信将他的尸体给处理了,很快那名公公前来问韩世忠处理的怎么样?
韩世忠微笑道:“公公尽管放心,再下一定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那名公公听罢满意的回京复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