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大宋败家子 > 第一卷 225赵桓即位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赵佶心里的如意算盘无论打得如何响亮赵桓心里却十分明了,他无非是想将大宋这个烂摊子交给自己处理。

在他心里父皇在位20多年把大宋的江山糟蹋的面目全非,百姓流离失所,府库空虚,民生凋敝,父皇贪图享受,宠信奸佞,现在金人即将打了过来却传位给自己无非是想让自己给他顶岗。

现如今朝政被被奸贼把持,上有父皇即使他当皇帝又能改变什么呢?想到这些赵桓死活不答应继位还因此哭昏过去好几回。

徽宗无奈,只好派郑皇后去传旨。郑皇后对太子说,你父皇的旨意,你必须当皇上,你不当就是不孝。太子这时也豁出去了,不孝就不孝,反正我不干。

最后,蔡攸、王黼等大臣一起拥进来,把黄袍强行披在太子身上,抬着就往大殿里走。抬到宫殿西廊下时,赵桓又昏过去了。赵桓是在昏迷的状态下被扶上宝座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仅此一例。

赵桓登上帝位后他想到宗涛曾说过他在不久将来会登基为帝,果然不出宗涛的所料,此人能未卜先知数年之后的事情,可见其智谋远非寻常之人可比,但是可恨的是此人不被自己所用,该怎么对付他呢?

不过现在最令赵桓担心的是如何抵御金人的入侵,如果金人一旦打了过来别说皇帝当不成更有可能沦为金人的阶下之囚,他琢磨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朝政和军政大权,如何打退金人的入侵,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太常少卿李纲。

话说赵桓当上皇帝后,赵佶就成了太上皇了,抵御外敌,治理国家的担子一下子卸下来了,他决定跑到镇江去烧香祈福。

赵佶的心思怎能瞒过赵桓徽宗不过是怕金军攻到汴梁,以烧香的名义逃跑而已。跟随徽宗去镇江的,都是张邦昌、朱勔、童贯等一帮大奸臣。

更可恶的是童贯不顾前线战事紧张,竟从西军中调来两万精锐部队,充当徽宗的保镖。赵佶离开京城时阵势震天,浩浩荡荡的数万人,文武大臣,宫女太监,满载金银珠宝,把无耻的逃跑说成祈福,如此厚颜无耻。

赵佶离开京城令百姓震惊,试想一个皇帝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后就迫不及待的率领大军和金银珠宝离开,难道在他心里也认为宋兵不是金人的对手吗?

百姓们纷纷跪在道路两侧高呼圣驾请回,童贯竟命令自己的胜捷军,将这些阻拦圣驾的将士全部射死。瞬间整个汴京城血流成河,人心慌乱,人人自危。

赵佶等人在渡黄河时一些禁军士兵由于家小都在京师不远远离,纷纷乞求皇帝请回,但赵佶不为所动下一道令亲着痛,仇者快的圣旨,无论谁敢阻止圣驾南下一律格杀勿论。

童贯的胜捷军御敌无妨,射杀自己人时却十分给力,张弓拉箭,一些劝阻圣驾回去的士兵没有死在战场,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自己人手里,整个黄河的水被染成了红色。

赵佶望着红色的河厚颜无耻的水冷冷道:“总算没有人阻碍朕南下了,其实朕南下这个计策乃深谋远虑,先避开金人的锋芒,然后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以求卷土再来”。

赵佶离开京城赵桓本想派兵阻拦,奈何自己刚刚登基为帝,根基尚浅,无法拦下赵佶,何况文武大臣随赵佶南下心里都十分明了,金军两路大军即将对汴京城进行合围现在不走等待何时呀。

对赵桓来说赵佶的离开未必是一件坏事,赵佶不在他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毕竟朝中还有正直忠厚的大臣,只有利用得当击退金兵尚未可知,即使战胜不了金人大不了和金人议和,我大宋有的是土地金银,想到这些赵桓心里露出一丝微笑。

在得到赵佶在沿途中的所作所为后赵桓心里更加兴奋。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源源不断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宗涛手里,大同府有金兵和西夏兵的出现,他们并没有对大同府发动进攻而是监督,他们仿佛等待着时机。

宗涛下令严守大同府绝不能让金人的阴谋得逞。赵佶的轨迹和历史进展基本没有丝毫改变,他终究还是逃跑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慨,多行不义必自毙,宗涛心里感叹道。

历史终于到了令人兴奋的时刻,金人终于大举进攻大宋了,令宗涛吃惊的是金人推进速度如此之快,不足10日便已经度过黄河,那里有大宋数万军队的驻守,换句话说即使有2000人把守金人也度不过黄河,可想而知宋兵乃望风而逃呀。

现如今赵桓登基为帝,是出来辅佐他呢?还是协助赵构呢?宗涛心里不禁忧虑了起来,论亲疏关系,赵构和他最亲,但是赵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赵桓能听自己的话定能击退金兵的入侵,然而他会听吗?

现在整个汴京城乱成一团麻,赵桓心里更是郁闷如果贸然出现提出自己的计谋一定会引起他的怀疑的,到时候身陷囹圄性命难保,想到这些宗涛决定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赵婷坐不住问道:“宗涛哥哥现在父皇已经逃离汴京,大权归于皇兄,我们何不此时出现,挽大厦于将倾,拯救黎民于水火”。

宗涛表面上十分平静心里却是惊涛波浪,挽大厦于将倾,拯救黎民于水火,说着容易做着难,汴京城有多少士兵,他们会听自己的吗?赵桓放心把这些兵的指挥权交给自己吗?当宗涛将这些理由说出来后赵婷便沉默不语了。

过了片接赵婷红着眼睛道:“宗涛哥哥挽救大宋绝非妍儿的一己私利,大宋关系着整个华夏文明,我们谁都不想看到整个汉人在金人的铁骑下饱受摧残,更不愿意看到大宋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金人的玩物和奴隶”。

宗涛听后将赵婷搂在怀里安慰道:“妍儿不是我不想挽救,现如今以我们的势力绝非金人的对手,金人在灭辽国后兵峰正盛,所向披靡,现如今他们一部分兵马驻守在大同府附近正在虎视眈眈,一旦我调集大军离开大同府,那么金人便会趁机夺取大同府,到那时我们便无家可归了”。

“宗涛哥哥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难道我们不做些什么改变历史吗?”赵婷反问道。“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将金人对我大宋子民的伤害降到最低,无论谁做皇帝,我只希望他心中有百姓,爱戴百姓,保护百姓”宗涛道。

话说宋赵佶到达镇江之后,并不专心烧香祈福,却不识时务地关心起朝政来,整天左一道右一道地往京城发令旨,这引起了宋钦宗的不满和疑虑。

一则大敌当前,最忌政令不统一,徽宗的令旨在此时无异于给钦宗添乱;再则,徽宗南行,身边不但不乏臣子,而且还有军队,所居之处又是江南富庶之地、宋朝的经济中心,完全可以自成一国。

这不能不引起刚刚即位的钦宗皇帝的警觉。所以,只要徽宗发一道令旨,钦宗紧跟着也发一道圣旨,以此抵消徽宗的令旨。

这等于在告诉大臣们,太上皇说了不算,你们文臣武将都要听朕的。地方官员也都明白,太上皇没权力了,所以开始怠慢这位“退休皇帝”,这使徽宗怏怏不乐。

另外,童贯带领的两万胜捷军多为西北人,这些将士来到江南,离家万里,难免思乡心切,不愿久待,如果徽宗长期不北还,他们就有哗变的可能。

再加上当时东南各省因为运送花石纲的事儿,搞得民怨沸腾,宋徽宗自然也担心久居此地,容易激起民变。因此,宋徽宗在江南就有些待不住了。令一方面赵桓重用李纲令他做汴京留守,担任阻止金兵的重任。李纲上任后雷厉风行打击了不法商贩趁乱抬高物价的行为,惩处了趁机闹事的人,严惩了借机勒索民脂民膏的官员和士兵整个汴京城的士兵和百姓为之一振,无不欢声鼓舞。

金军度过黄河后很快包围了汴京城,但是汴京城不仅城池宽广巨大城门多,这注定金兵不得不分兵攻打,这令原本兵力不足的金军更感到捉肘见襟了而且汴京城又高又厚,护城河有宽又深又,加上城中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李纲有条不紊的组织城中的军民抵抗金人的进攻,数次打退金兵的进攻。

金军见东京久攻不下,各地的勤王部队都在向汴京推进,金人害怕夜长梦多决定议和,于是向宋提出了纳5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牛马10000头,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以宰相、亲王为人质等一系列条件便承若退兵。

赵桓得知金人的意图后心里非常高兴,只要金兵能退去什么条件他都能答应,在一次朝会上当赵桓将这个消息公布后,李纲首先出班奏道:“皇上不能答应呀,金人狼子野心,胃口只会越来越大,与其养肥了金人的胃口,不如背水一战,胜负尚未可知啊”。

“皇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金人挥师南下如入无人之境,短短十日已经兵围汴京了,我们虽然侥幸打退金人的进攻,但我大宋军民损失惨重,如果不应承金人汴京能否保住很难说呀!”一位主张议和大臣出班奏道。

“皇上”李纲还想反驳结果被赵桓打断,他怒道:“好了,若是朕还有其他方法,能至于今天这个样子吗?朕已经答应和议了,不如先答应他们做韬光养晦之策吧,可是金人这次索要的太过苛刻了,派哪位丞相和亲王去呢?”赵桓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基本上瘫倒在龙椅上,此时他深深感受到皇帝不好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