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金兵退到归德(今河南商丘)后,宋徽宗赵佶急匆匆的回到汴京,赵佶糊涂了一辈子这个时候却突然英明起来,他给宋钦宗上书,说:“我们父子俩不能待在一个地儿,如果待在一个地方,万一金军再来,城一破,咱俩就全完了。所以,我想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整顿河山。”
赵佶在上书中,言辞特别恭敬,自称老拙,称儿子钦宗为陛下。
赵桓看完徽宗的信,心想:“我还不知道你要干吗?你不就是想另立朝廷吗?如今我已经当上皇帝了,岂能允许你复辟?现在,朕的皇帝位已经坐稳,金军又已退去了,所以,朕是不会容忍太上皇另立朝廷的”。
当赵桓想到当初自己的太子位曾几度动摇,因为他是已故的王皇后所生,而徽宗更喜欢宠妃所生的郓王赵楷。于是,钦宗皇帝驳回了徽宗的请求,还把徽宗软禁在了龙德宫彻底限制了他的自由隔断了他和外界大臣的联系。
解决了赵佶的事情后,接下来当务之急是派哪位丞相和亲王前往归德议和,这毕竟关系着以后自己的龙椅是否能够坐稳。
在金銮殿上,赵桓沉声问道:“派哪位丞相去?众卿家可有说法吗?”赵桓目光扫向群臣,群臣无不低声不语,噤若寒蝉。
现如今在金銮殿上的丞相只有王杰一人,王杰向自己的亲信们看了看,只见他们无不低头不语,他只好硬着头皮低声奏道:“启禀皇上,大难临头,理应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报效朝廷效忠皇上的大好时机无奈老臣现在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且身患重症,这上朝已是寸步难行,恐怕没到金营都已赴了黄泉啊”说罢王杰装模作样的干咳了几声,然后老泪纵横。
“我怎么不知道王大人生病之事呀?你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朝廷用人之际你就生病,你这是避祸还是避灾呀?”一声响亮的质问声在他背后响起吓得王杰汗流浃背。
王杰听到此言恨得牙痒痒的,他转身望去此人正是汴京府尹李纲,为了压制住李纲的气焰张邦昌恼羞成怒道:“皇上面前休得胡说八道,我若没病怎敢欺君啊?”
“皇上李大人既然如此有担当不如派李大人前往和金人议和呀?”张邦昌趁机建议道。
张邦昌向亲信望去心里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不禁在心里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可惜呀,我不是丞相,否则就是做苏武背上牧羊又如何?”李纲反驳道。
“皇上李大人这么多年劳苦功高封他为丞相便万事大吉”亲信趁热打铁道。
“万事大吉,张爱卿讲的不错,不过李爱卿过于耿直,如果去了金营可能会惹出事端,恐不利于议和,张爱卿朕看你为人四面周全哪,多年来对朝廷又是兢兢业业的,朕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呀,既然如此的话,朕觉得这丞相的人选非你莫属呀”赵桓看穿了张邦昌的险恶用心故而出言制止道。
“皇上微臣资历尚浅,请皇上三思呀”张邦昌听罢立即哀求道。他的目光瞟向王杰希望他能出面替他求情,然而现如今王杰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他怎么会为张邦昌求情呢?
“就这么定了,张邦昌此行金营转圜大局,就全看你的”赵桓一锤定音道。
“臣领旨”张邦昌虽然不情愿但不得不接了赵桓下达的圣旨。王杰走了出来欲言又止,张邦昌此人他再了解不过,胆小如鼠,贪财好色,很容易收买,此人出使金营对大金来说白利无一害。
丞相的人选已经选好,接下来亲王的人选有谁来担任呢?赵桓心里十分犹豫,这些亲王大多娇生惯养的,没有见过大世面,让他们出使金营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
当赵桓提出:“你们这些亲王中有谁愿意担此重任时赴归德和议呢?”年龄大的亲王们面面相觑,年龄小的亲王直接瘫倒在地撒泼道:“我不去,我不去”一边撒泼一边抹眼泪。
赵桓望着此情此景冷冷道:“带下去”然后他嘲笑道:“看这个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你们平日口口声声给朕说你们要报效皇上,报效朝廷,可报效的结果是什么呢?我大宋朝现在危若累卵,咽似悬剑,值此朝廷危难之际,用人之时啊,这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这数十位亲王竟无一人敢站出来担此重任,我大宋朝无人啊”赵桓一边大骂,一边叹息。
他心里暗道:“康王怎么还不主动请缨呀?如果他不站出来,朕只有下旨强迫他去了”。
“皇上,臣愿往”一声清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赵桓寻声望去发现此人正是赵构,他心里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终于等到你站出来了,这次如果你出使金营可以借金人之手除掉你,永绝后患,这样宗涛可以全心全意的辅佐朕了赵桓心里暗喜道。
他装作吃惊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道:“康王愿往金营议和,拯救大宋于水火”。
“臣愿意为皇上分忧,定要和金人达成和议,拯救大宋于将倾”赵构充满豪情道。
赵桓从龙椅上一步以向赵构走来道:“金乃虎狼之邦,他不像大辽一样久沾王化,可从来不讲信义,你想好没,此去可是九死一生呀,真的愿意去吗?”。
“赵构身为皇族,责无旁贷,现在大宋有难,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为社稷何惜一死”赵构豪情壮志道。
“可惜我大宋龙脉昌盛呀,赵构接旨,朕命你协同丞相张邦昌三日后赴归德(今河南商丘)同金人议和务必使金军退去。
待大臣散去后,赵桓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心中大悦道:“赵构终于主动前往金营议和了,他这次去一定会带上宗涛护驾,朕多么希望他们有去无回呀。”
赵桓暗中派人监视康王府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前往向他禀报。
皇宫内一个偏僻的亭子里,一位文臣模样的官员正向一个妃子行礼。
妃子高兴道:“你夫人给我说过好几次了,有机会让老皇上给你美言几句,我想也对,老皇上既然喜欢吃你夫人包的大唐饺,三番五次诏你夫人进宫包饺子,老皇上怎么着也应该照应两句呀”。
这名文官正是秦桧,秦桧现在只是一个小官不受重用,他希望通过夫人的关系和上面搞好关系实现平步青云的愿望。
听后妃子的话,秦桧连忙谢道:“多谢娘娘的美意,下官感激不尽”说罢跪在地上向那名妃子磕头谢恩。
“先别急着磕头,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老皇帝呢,虽说老皇上要在韦娘娘(赵构的生母)那里摆盛宴,但他不受老皇上的待见圣驾还不一定能不能来呢”那名妃子道。
秦桧感到有一丝尴尬,没想到自己苦心积虑居然连老皇上的面都不一定能见到,他郁闷道:“微臣明白,纵然见不到老皇上的面,见到韦娘娘也是在下的福气呀”。
秦桧不愧是秦桧,反应敏捷,他在金銮殿上得知康王要前往归德议和的消息后,知道康王现如今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巴结他等于间接巴结皇上,况且在他看来康王的才能绝不在赵桓之下,现在形势复杂,多踩条船,多一分出人头地的机会。
“你们跟我来吧”那名妃子轻描淡写道。秦桧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然后协同夫人王氏屁颠的跟着那名妃子前往韦娘娘的行宫走去。
见到韦娘娘行礼完毕后,韦娘娘一语中地道:“你们前来是给老皇上的请安吧。我这个老婆子不理事,别给我磕头”。
秦桧谢恩后便站了起来,气氛显得有点尴尬,那名妃子微笑道:“我这小妹子与我可是亲上加亲,没事常在我这里走动,老皇上爱吃的大汤饺就是她包出来的”。
“是吗?那汤饺好吃,我叫御膳房包了几次,都包不出那味来,只是…”韦娘娘淡淡道。她的语气中不夹杂一丝羡慕的表情,在她心里觉得只有征服老皇帝的胃才能征服他的心,这样自己的儿子赵构的地位才会显赫,才会受到重用。
“要不这样,我让她多跑几次,口传心教,御膳房里个个都能学会”那名妃子兴奋道。“不是,我是说,现如今大金大军压境,老百姓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我们还在这里,讨论如何包饺子,老天爷看到了,会天打雷劈的”韦娘娘冷冷道。
“姐姐就爱拿城墙外面的事吓唬人,如今的形势呀,哪个也没有秦桧肚子里清楚,要不让他给你说两段听听”那名妃子趁机举荐秦桧道。
“秦桧那你说说看,这仗还要打多久”韦娘娘把目光转向秦桧询问道。秦桧受宠若惊拱手道:“回禀娘娘,周易有云,关天文,察时变,观人文,化天下,这一段时间,昼夜不分,冷热不均,日月相制,群星乱舞,这是天时在变,而豺狼成性,边民藏祸,窃窥神器这是人文在变,大势骤变,就是天纵英武如皇上也挡不住,皇上与娘娘当知,推波不能助澜,纵风不能止撩,化成天下非人力,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韦娘娘听后脸色骤变,按秦桧的意思宋不是金的对手,只有议和这一条路可走,她冷冷道:“秦大人照你的意思,皇上只管吃几个大汤饺,其余的不必过问了”。
“皇上说过,有李纲在,众神俱在,李纲的汉就是护城河的水,李纲的血就是灭火之雨,与金人和谈便李纲一人前去只伤脾胃足矣”秦桧看出韦娘娘的怒气连忙解释道。
那名妃子听后连忙道:“这话呀,娘娘最爱听”。
话说在金銮殿上,气氛十分压抑,赵桓指桑骂槐,借骂大臣之机,责骂没有一位亲王为国建出力,为社稷效命,赵构在亲王堆吓得面如土色,他突然想到宗涛的话,要他争取机会在百官面前树立机会,趁机离开汴京这个大牢笼,有时危机就是转机,想到这里他便主动请缨出使归德和金人和谈。
果然不出宗涛的所料,赵构主动肩负出使的任务后,他在群臣中的威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大臣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下朝后赵构便匆匆的回到府上,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宗涛和他商议如何安全的完成出使金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