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请命
煜祺坐在桌案前,静静的闭着眼睛,等着洛涵衍的到来。
他知道洛涵衍一定不会就这样离开,所以才派了纪松去传话,只不过煜祺没有想到,他除了等到洛涵衍以外,还等来了宋悦真。
相比较于洛涵衍的淡定,宋悦真更有些风风火火的匆忙。
“朕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吧?”煜祺并没有将这话太直白的说给洛涵衍,只是隐晦的暗示了几分,毕竟所有事情都要等他们到了贺兰关随机应变。
就是这份随机应变,便充满了不确定性,故而煜祺也不能够保证洛涵衍随着郁家父子一同去了贺兰关,事情便会跟自己想象一般的发展。
然而对于煜祺来说,他身边最信得过的,最有能力办好这件事的,自然也就只有洛涵衍一人。
虽然洛涵衍眼下的状况实在不宜再舟车劳顿前往贺兰关,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是绊倒郁家的好时机,况且,贺兰关不能丢,凤城更是不能出差错。
想到这里,煜祺终究是顿了顿,有些不自然的开口道:“阿衍,你的伤……可好些了?”
虽然这话在此时问起来听着有些虚伪没诚意,可他却是发自真心实意的想要去关心他。
毕竟他同洛涵衍数年的感情,纵然知道自己这旨意一下,便是将洛涵衍置于险地,可他的心中终究是会羞愧歉疚,更会担心。
“已经没什么大碍了。”眼下只有煜祺和洛涵衍两个人,他们自然是不必被那些繁琐的规矩拘束着,可大抵也是因为前段时间洛涵衍没有知会一声便为了郁书容跑到晋国,故而二人之间总归还是有些小尴尬。
依着洛涵衍的性子,纵然他的伤还有什么不妥,也断然不会在这种时候说出来。
毕竟在他的心中,辅佐煜祺保障大楚的江山稳固可是重中之重。
“陛下不必担忧臣的身子,更何况之前随军,并不用上阵杀敌,实在也是用不到我什么。”
“虽然话是如此,可朕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郁家……”煜祺提到这两个字便不由抿了抿嘴,“你终归还是要多保重,朕会多派些人跟着你,若是有什么事情,不必请朕的旨意,你看着办便是了。”
这句话,便是给了洛涵衍极大的权利 。寻常的人,哪里有这种资格?
先斩后奏,这可是军中大忌,可煜祺偏偏就准许了,还作为给洛涵衍的特权特意提出来。
作为远在京都的帝王,这已经是他能够做的全部了。
“娘娘……陛下正在休息,您不能进去啊……”
“让开。”
“娘娘,真的不可以……”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拦着本宫?”
“娘娘……”
外面聒噪的声音片刻未停,叫人听的耳朵几乎都难炸了,即便没有人进来通报,可洛涵衍和煜祺仍旧是听出了来人正是宋悦真。
洛涵衍倒是还好,自始至终都是那副淡淡的模样,只是事不关己罢了,毕竟后宫女人的事情,即便是他作为煜祺身边的臣子和朋友,终归还是不好插话的。
唯有煜祺听着外面的吵闹声,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意味深长的看了洛涵衍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洛涵衍显然明白了煜祺的意思,所俯了俯身,便朝着后门的方向走去。
毕竟这档子事,知道的人越少也就越安全,虽说宋家同郁家也算得上是死对头,可到底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险,这可不是能随便拿来冒险的事情。
“让她进来吧。”待到洛涵衍走到了后门煜祺方才捏着眉心有些头痛的发话,仿佛见宋悦真对于他来说是个极为勉强的事情。
说到底,当年的宋悦真在他的心中也着实是个知书达礼温柔可人的解语花,怎么如今倒是变得人都认不出来了呢?
也许旁人还体会不到什么,可煜祺作为宋悦真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却是对近些年来宋悦真的变化都看在眼里,更是别扭在心上。
终归是物是人非,今朝非作昨夜了。
得了煜祺的命令,门外挡着的小太监这才罢了手,让了哭,恭恭敬敬的请宋悦真进去。
宋悦真惦记着景岚的话,整了整衣襟,又深吸一口气,这才缓步踏进了殿内。
偌大的殿内没有侍奉的宫人,唯有煜祺仿若头疼的坐在桌案前不停的揉捏着眉心,仿佛十分头疼的模样。
宋悦真见此,连忙上前几步恭敬行礼,又关心道:“陛下可是哪里不舒服?怎的没有请太医?”
虽然不知道宋悦真究竟是为了何事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见他,但煜祺的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快,眼睛都没抬一下,便开口道:“爱妃有什么事吗?”
“臣妾听闻陛下身子不适,所以……”
“爱妃难道不是为了北疆的事情前来吗?”煜祺终于抬眼看了宋悦真一眼,虽说他对宋悦真来的目的不大明白,可什么所谓的忧虑他,却是无稽之谈了。这些年来他对宋悦真一向颇为宠爱,可这份宠爱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别的,旁人便不知道了。
说的好听,不过是陛下同贤妃娘娘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可至于这些年来的个中变化,恐怕也只有煜祺这个当事人能够知晓吧。
可知晓归知晓,毕竟二人之间这么多年的相处,煜祺对自己这个曾经挚爱的女人,还是颇为了解的,她的眉梢眼角到底潜藏着什么意思,只要稍稍留心,便能够察觉出来。
听着煜祺这么直白的点出她的意图,宋悦真的脸色闪过一瞬间的尴尬,随即又恢复如常——那又怎么样?照着煜祺现在的态度来看,他并没有生自己的气,说明他对自己终归还是宠的。
想通这一点,宋悦真不由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方才继续道:“臣妾心知后宫不能干政,可骤然听闻北疆危局,作为大楚的子民,臣妾实在心中不安,故而臣妾想替家父家兄请命前往贺兰关,为国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