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玄幻 > 四合院:不认圣父舅舅,我躺贏成首富 > 第55章 亲切之感也油然而生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那么这样吧,胡支书。¨3^8+看-书′网+ ^更_新_最,全?

现在先给我凑齐一车货我带走,明天上午再准备另外一车。”

胡大胆赶忙答应没有问题,立刻开始召集村民前往海边採摘和捕捞海鲜,同时把自家保存的大型海產搬出来为李建国装载货物。

等村民们出发之后,李建国跟隨胡大胆来到了他家中。

原本胡大胆邀请他享受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但却被李建国婉言谢绝,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糙,海鲜做出来的味道往往过重带著腥气,不如避免食用更好。

李建国递给胡大胆一斤粮票外加一块钱,让他去弄点生蚝上来直接清蒸。

两人吃完后没多久,村民们就回来了。

李建国站在旁边,看著他们將渔获往车上搬,里面每样水產看起来都很新鲜肥美。

他估摸著车上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便示意大家不要再继续装了。

粗略一算,车斗里的货物差不多有四百斤重。

思虑片刻,李建国从兜里掏出四十元现金以及二十斤全国通用粮票递给村民。

看到这笔数目不小的报酬,胡大胆又连连表达感激之情。

对於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报酬確实很优厚。

可即便如此,那个年代的渔民日子过得依旧非常艰辛。

后世的人们常以为渔民每天吃著海参鲍鱼,认为这些都是富贵人家才享用得起的食物,因此猜测渔民们一定活得十分滋润愜意。

然而实际情况並非如此。

在过去那个时代,海边的这些特產其实毫无价值可言。

恰恰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人家才会把海参当作充飢的主食;如果条件稍微宽裕些,有口粮食吃,绝不会选择这些东西填肚。*9-5+x\i\a`o,s-h-u\o·.¢c-o\m~

就像胡大胆提到自己家中无米下锅,晚上只得偷偷啃海参解饿的情形——这就是那时渔民生存状態的真实写照。

付完款项后,李建国跟胡大胆叮嘱:“我很快回来,今晚就在你们公社休息。”

隨后转身上了车径直离去。

夕阳早已隱入地平线下,等李建国出村时,便直接打开仓库装置,將所有收购来的海產悉数收纳入其中。

隨便找块平整的地方存放好后就不管不顾了——因为在这种特殊仓库內,无论放置多久,里面的物品始终都能保持最新鲜的状態。

之后,他沿著村道驾车开出了三四公里,停靠在一个较为偏远的小海岸边。

熄灭引擎后,李建国走下车,在沙滩上静静地席地而坐。

眼前是茫茫大海,耳边充斥著阵阵汹涌澎湃的涛声拍打岸边岩礁发出的轰鸣。

迎面吹拂来夹杂海水咸腥气息的晚风,李建国索性放空脑袋,什么也不想,就这么单纯享受著此刻独属於自己的寧静时光。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因为他一时之间没什么別的事情可做,乾脆坐在海边发发呆罢了。

抬腕看表,借著月光映衬才发现已经过去半小时了。

想著时间刚好合適,也该回到渔村安置住宿问题了。

返回村庄的路上,他注意到村口处此时仍有不少村民正三五成群围聚在一起閒聊乘凉。

当汽车驶进村子附近亮起前灯的瞬间,大伙儿纷纷意识到这是白天来自首都的採购员归来了。

於是大家都起身前来迎接,待车辆平稳停下之后,李建国注意到人群中同样混杂著胡大胆的身影,连忙热情地上前与他打招呼。

“同志辛苦啦!今天给您的住处已经收拾妥当了,就在我们家,刚才是我婆娘专门为您精心整理过的房间。,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全?”

李建国急忙连声道谢,並且让胡大胆通知一下周围的孩子们全都集中过来,每人发一颗吃作为临睡前的小惊喜。

听了李建国的要求,胡大胆赶忙安排人手將村里的孩童唤拢到一起。

由於整个小村子规模並不算大,总共不过三十几户人家,算上所有大小儿童总计也没达到一百人。

所以操作起来还算迅速,当孩子聚集齐整之后,李建国打开车厢后备箱,將提前准备好的散装大白兔奶取出来。

每个小孩都能分得一颗,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不论是稍大的男孩女孩,还是仅四五岁的小不点,在接过果的同时都会乖巧地向他道一声谢谢。

就因为这一举动,村子里的大人们开始逐渐对李建国產生了更多的好感,亲切之感也油然而生。

趁著夜晚閒暇时光,一群人自发地围绕在村口畅聊起来。

期间,当地渔民们向李建国描述他们的日常作业与海上经歷,李建国则分享了许多关於首都市井生活的风土习俗。

直至十点钟左右,眾人才各自意犹未尽地告別归家休息。

李建国头一回在如此靠近大海的地方过夜,夜里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环绕耳畔,让他倍感新奇却又难以適应。

儘管辗转反侧多时,但直到凌晨十二点左右,一股倦意终於袭来,他这才得以进入梦乡。

次日清晨七点,李建国醒来后出门一看,胡大胆家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享用早餐了。

他略显窘迫地向胡大胆的妻子打了声招呼,然后匆匆洗漱。

等李建国洗漱完毕返回时,胡大胆一家人已经用完餐,为他准备了一碗充满渔村特色的海鲜面粥。

胡大胆的妻子笑盈盈地招呼他进餐,当李建国坐在餐桌前,察觉到早晨没见到胡大胆的踪影,便好奇地问:

“婶子,胡支书去哪儿了?怎么不见他人呢?”

胡大胆妻子带著和煦的笑容回答:

“他一大早就隨公社的人出海了,预计九点前后就会回来。

你抓紧时间吃饭吧,等吃完我们一块去赶海。”

听了胡大胆妻子的话,李建国快速吃完早饭。

用餐过后,他返回住处拿出相机,打算记录1965年的赶海瞬间。

李建国同村民们一起走向海边。

拂晓的海风微凉,夹杂著海洋特有的气味让李建国心旷神怡。

极目远眺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近瞧潮水冲刷礁石的模样,他不禁由衷感嘆: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李建国举起相机,精心选取角度,“咔嚓”

一下定格下了这海滩与大海交融的美丽画卷。

这次赶海持续不久,因为当地的社员並不太在乎这些额外的收穫,只需採集足每日食用的分量就已足够。

李建国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是个阴天,气温並未过高。

他也就顺势跟隨大部队回家,並没有第一次赶海的那种兴奋之情。

如今生活水平提升之后,许多人会將赶海当作娱乐活动,而在这个年代,除非家庭条件允许一些,很少有人一大早专门跑到海滩搜集海物。

返回村庄后,李建国又悄无声息地从特殊空间拿出了些大米和白,以此在渔民那里换取了一部分乾货,主要为干海参、**干以及鱼乾之类的东西。

隨后他在村里购得几个麻袋,把吉普车后座塞了个满当才罢休。

將近九点钟,那些出去捕鱼的小帆船逐渐返航。

由於它们行动范围受限,大多在近海撒网几趟后便会迴转。

李建国看著时辰差不多了,再拖延可能连午饭也顾不上了,於是急忙张罗著让人装载货物到吉普车上。

考虑到这批海產將要送往京城四九城,他特意用防水布垫在车厢內部,並铺设整齐,以防运输途中出现渗漏情况。

本次装车以龙虾和生蚝为主,未装太多海参,且只装载至半满就喊停,並隨即往內注入海水。

海参之所以销售不畅,主要因为它离开海水不久即会融化或因高温暴毙。

为此,昨天起李建国就提醒钢铁厂的工友协助製作一些大型冰块,在归程途中把这些冰块安放进车厢里,確保海参不会受热死亡。

虽然今日装载的数量远不如昨晚的一半之多,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胡大胆20块钱和20斤全国粮票。

毕竟费的並非自己的钱財,且今后再与此地打交道机会有限,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慷慨举动,留给津门辛勤劳动的人们一个良好印象。

临近中午时分,李建国与渔村的村民们道別后驱车返程。

离村不久,他便把乾货尽数收起,只將一袋放於后排座椅上。

这次路线是按照昨日来的路径谨慎记录的,结果颇为顺畅,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顺利抵达了津门市区。

回来的路途中,李建国的心情略显紧张,唯恐遭到津门稽查人员检查运输手续。

但好运的是,全程没有遇到稽查队,一路无阻而归。

到钢铁厂的时候恰巧赶上了饭点。

李建国径直找到运输科领队王大勇匯报归来事宜。

王大勇瞧见李建国回来后也是稍稍宽心了些,说:“你小子挺会掐点的,正好到吃饭时候你回来了。

那你先去填饱肚子吧,吃完我们就出发。”

饭菜已是提前为李建国安排妥当。

李建国与运输科的司机们一起享用午餐,钢铁厂里的伙食质量还算可以,与傻柱的手艺相比也並不逊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