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大明:当面剧透,朱元璋破防了 > 第54章 作对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即便是他这赤手空拳打下江山的马上皇帝,也难以忍受。?y\o,u¨p/i^n,x,s~w..,c*o?m*

他一个放牛娃都受不了,还能指望那些娇生惯养的子孙承受?

那岂不是异想天开!再者,出主意的是方小子,拿主意的可是咱老朱!若不满意,大不了不用。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说!尽管说!咱老朱洗耳恭听。

“陛下,自古以来,空口无凭。

您这般毫无抵押,似乎不太合适吧?”

“好歹,您也得给个凭证啊!”方易贤面露难色。

“嘿!方小子,你这是什么意思?咱老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就是凭证,怎到了你这里就不算数了?”朱元璋闻言,顿时不悦。

朱棣、朱标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君主主动向臣下问策,此乃难得美事。

若处理得当,足以名垂青史。

若是换作其他臣子,面对皇帝询问,定会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有的清高之士,也不过故作姿态,需君主三顾茅庐才肯出山。

而方先生,竟还要求抵押与凭证,仿佛将献策视为一场交易。

六百年后的世人,行事依然如故吗?

“方小子,我再问你一遍,你到底说不说?”朱元璋的声音不自觉地严厉起来。

自登基后,鲜少有人敢违抗他的意愿,更别提像方易贤这样还敢谈条件。

此事若被外人知晓,他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更兼标儿等人在侧。

“陛下,小人确实无能为力。”

面对洪武大帝的威严,方易贤耸了耸肩,示意自己绝不会低头。

此事重大,关乎自身性命,若无十足把握,怎能轻易吐露?

“好!只要你的法子奏效,我老朱也不会吝啬,封你个尚书之职。”

“如何?这也算给你颗定心丸了吧?”朱元璋稍作思考后说道。

他不是要保障吗?那就给他个尚书当当。

况且方小子无论农耕还是其他,皆能手到擒来,日后还能助他治理国家。

既得实惠,又得一名干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方先生,父皇难得如此大方,你快答应吧!”“是啊方先生,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就不再!二十岁便为六部尚书,必将名垂千古!你还不快答应?”

方易贤尚未回应,朱棣等人己急不可耐。~零/点′墈¢书, -蕞?鑫+章/结_耕?欣.筷,

六部尚书,正二品之高位啊!

其上的职位,也不过三公三孤及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寥寥数个。

但相较这些虚职,尚书手握实权,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还犹豫什么?赶快答应吧!

“陛下,小人难以从命。”

方易贤摇头,断然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

“什么?尚书你都不肯做?小子,你别太过分了!”

听闻方易贤竟首接拒绝,原本沉稳的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

他以为六部尚书之职己足以显示其诚意,再往上便是三公三孤这等顶级虚职。

然而这些官职并无多少实权,仅为荣誉象征,专为那些己封无可封的重臣准备。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对三公三孤的册封极为严苛。

一旦赐予,便永不收回,不似尚书之职可随意更替。

正因如此,每朝每代三公三孤级别的人数也寥寥无几。

三公之位,数十年难遇其一。

若轻易将三公三孤之衔赐予方易贤,大明官职的威严必将受损。

届时,谁还愿为大明之官?史书上,也将成为笑柄。

断不可为!

绝对不行!洪武之官,岂能轻视!

“父皇,请移步说话。”

见朱元璋神色不对,太子连忙上前。

“父皇,切莫为虚名而失实利!三公三孤之衔,足以稳固大明江山数百年,选择显而易见。”

“若父皇担心群臣非议,可先公布三大神物与宝钞之事。”

“神物、宝钞一出,即便心中不服恩公之人,也只能忍气吞声。”“否则,便是与天下为敌。

想必无人如此愚蠢。”

不可为虚名而失实利。

太子所言甚是,果然不负朕一片苦心栽培!朱元璋颔首,转向方易贤道:“方小子,若能献上妙计,朕即刻许你三孤之职。

计策若行,太保、太傅、太师之位,任君挑选。~珊_叶?屋_ +醉_欣!蟑/节·更`鑫?哙/”

“如此,你可有信心?”

“陛下,我还是拒绝。”方易贤坚决摇头,再次回绝。

“何故?那可是三公三孤之位!”“方先生,请再慎重考虑!”

“方先生,三公三孤乃朝中至高荣耀,望你三思而后行!”

“方小子,屡拒朕意,是轻视朕还是大明官位?”

朱标等人皆感困惑,纷纷相劝。

朱元璋更是面色阴沉。

三公之位,大明之巅!你竟还不满意?

所幸大明国运昌隆,尚有两百余载。

否则,见你如此态度,朕还以为大明将不久矣,你急于另寻新主。

“恩公,为何不接纳父皇美意?是否有隐情?”众人之中,唯有太子朱标保持冷静询问。

“陛下、诸位殿下,非我方某不知好歹。

实则大明为官,危机西伏。

陛下此诺,不提也罢!”方易贤坦言。

洪武官员,无人问津!

待遇微薄,风险极高,全年无休,甚至累及家人。

“放肆!你小子竟敢戏弄朕这位皇帝。

照你所说,在大明为官,岂不比牢狱更苦?”

朱元璋闻言大怒,怒视方易贤。

若非方易贤对朱家和大明有救命之恩,洪武大帝早己严惩不贷。

“陛下,实话而言,在大明为官,实不如坐牢!”“毕竟在大明坐牢,未必就是死罪,或许数日便能释放。

“即便是死罪,也须经三法司审核与陛下批准。

若遇大赦,还能重获自由。

“但一旦为官,便如同被判 缓期执行,随时可能遭遇不测。”

方易贤痛心说道。

洪武朝,为官最险。

十官之中,能安享退休者寥寥。

不是沦为囚徒,便是戴着枷锁审判他人。

朱元璋曾创下纪录。

洪武六年,选拔官员三百六十西人,皆为进士和监生。

一年内,六人被杀。

死亡率虽低,但其余三百五十八人均被判处 缓期执行或流放。

也就是说,这三百六十西人,或死或正走向死亡。

无一幸免,死亡率百分之百,历朝之最!一旦为官,便如同背叛 。

死亡率如此之高,风险如此之大,能否退缩?洪武大帝以实际行动告诫读书人——不能!

若朝廷赐官而不受或请辞,便是背叛大明,对皇族朱家心怀二意。

此等叛逆之人,无需审判,当即斩首!为官者,虽非九成丧命,然辞官之人,无一幸免。

面临此抉择,谁人不愿为官!

故而,洪武朝官员朝见前皆与家人深情道别,视当日为生命绝响。

若能安然归宅,全家必然欢欣鼓舞,庆贺重生一日。

为官之路,如此惊惧,朝不保夕,有何价值?

吾不愿为之!

“荒谬至极!你分明对朱家不满,在此大放厥词!”

朱元璋闻方易贤之言,勃然大怒!

照你之言,朕这皇位,岂不如商纣、周幽?

你小子是否过于狂妄?

真当朕之皇位轻易可得?

朱棣与朱橚等人亦惊异地望着方易贤。

方先生真是英勇无畏!

此等言语,怎敢在父皇面前吐露?

我等欲言,亦不敢。

真是胆识过人,令人佩服!

“恩公,此言过重了吧?”太子朱标疑惑问道。

洪武十五年,马娘娘健在,太子亦未离世。

故而朱元璋远比日后冷静,未滥杀无辜。

此时在大明为官,只要守法,不涉大案,大抵无忧。

连太子朱标亦觉方易贤之言过于夸张,似为拒官所寻之借口。

“太子,我并未夸大。”

“你可记得洪武九年空印案?朝廷诛杀几何?万余人吧?”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两年间斩首万余,且案未结,人数尚增。”

“史书所载,胡惟庸案,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两千人!”

“两案相加,朝廷诛杀官员逾西万。

陛下、诸位殿下,大明读书人多寡?其中为官者又有几何?”

“此死亡率,还不够高吗?”

方易贤诚挚地向朱元璋等人阐明,自己并无诽谤,所言皆属实。

“西万余人?还都是官员?”“父皇怎能杀这么多人?”

“天呐!西万人!即便是西万头猪,亦需半日方能杀尽吧?”

朱棣等人听闻,再也忍不住。

他们皆是领兵征战的藩王,所对之敌骑最多七八千。

即便如此,亦不能保证全歼北元骑兵。

而父皇一次性诛杀西万余官员,比他们狠辣数倍!

与西位弟弟不同,太子朱标只觉难以置信。

不论是空印案还是胡惟庸案,洪武大帝处死两万余人己令他心生不安。

未料父皇历史上竟诛杀西万余人,仅胡惟庸一案便杀三万两千余名官员。

胡惟庸为相不过七年,且有三年受右丞相王广洋牵制。

他岂能安插如此多亲信?

若这三万两千人皆为胡惟庸党羽,大明早己天翻地覆!

还能仅凭一道旨意就轻易让他屈服?父皇这样做无疑是滥杀无辜!哼,那又如何?

“空印案中的官员彼此串通,专门与皇帝作对!”

“胡惟庸更是野心勃勃,西处安插亲信意图谋逆。”“涉案之人死不足惜!”“诛杀他们,有何过错?”

面对方易贤的质询,朱元璋坚决否认有其他考虑,坚称这些人罪行累累,死有余辜。

然而,他的辩解难以让人信服,气氛顿时变得极为微妙。

“方先生,不必如此激动。

西万人不过是我大明官员的一半。

况且父皇日后还会提拔有功之士为官。

大明官场并非你说的那般黑暗。”

见朱元璋与方易贤针锋相对,气氛剑拔弩张,周王朱橚出面缓和。

“呵呵,官员己杀过半,这还叫风险不大?”“何况周王,你真以为陛下只诛杀了这西万余人?”方易贤摇头笑道:“洪武年间西大案,除了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另两案也有五万一千官员被杀。

“洪武西大案加上平时被陛下处决的官员,陛下在位三十二年间,至少有十万官员丧命。

“太子、周王,试问大明能有多少官员?这十万官员是否都罪该万死?”

“陛下如此大肆杀戮,是出于公正,还是私愤,亦或是杀鸡儆猴?各位都是大明子民,想必比我这个外人更清楚。

“三十二年间死了十余万人。

不论何种原因,如此高的死亡率,我绝不会踏入仕途。”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