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大明:当面剧透,朱元璋破防了 > 第27章 交换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适才众人受惯性所困,才赞同了物物交换这种古朴交易方式。,j+c\h.h-h′h?..c¨o,m*

经方易贤举例,众人顿时醒悟。

相较方易贤所举之例,大明情形更为复杂。

物物交换于小范围如村落或可行,至多至县域。

若交易范围拓展,难题便纷至沓来。

“若有货币,秦王售粮得银,复以银购周王之药草。

周王亦可用银购盐,各得所需。

周王更能以昔日积蓄购得燕王之马。”

“燕王只需将马抵押,得银后购秦王之粮。”

“此乃货币存在之真谛!”

见众人有所悟,方易贤连忙趁热打铁。

“确实需银。

无银,大明必乱。”朱元璋沉吟后点头赞同。

方易贤心中暗喜,险些成为大明经济动荡的罪魁。

若此事传于后世,子孙岂不唾骂?

“方贤侄,宝钞既不能滥印,又不能尽废,朝廷该当如何?”李善长皱眉发问。

一提大明宝钞,李善长便头疼不己。

他掌管钱粮多年,从未如此棘手。

朱元璋与朱标亦愁眉不展,无解。

“韩国公,小王有一想法,关乎宝钞解决之道,不知当言否?”秦王朱樉插话道。

“秦王殿下有何高策?”李善长诧异问道。

秦王素来强硬固执,执行力甚强,但不善谋略,从不参与此类劳神之事。

今日怎突然开口?

“既然宝钞难用,那便弃之,重用铜钱交易即可。”朱樉首言不讳。

他想法简单,不好用便不用。

活人岂能被尿憋死?秦汉隋唐亦无纸钞,不也国力强盛,百姓安宁?

“全用铜钱?二殿下此法似有可行之处。”李善长捋须沉思,余人亦如此。

当初大明群臣便力主废蒙元遗留纸钞,是朱元璋坚持才沿用至今。

如今观之,纸钞弊大于利,弃钞用铜似乎成了最优之选。

“吾以为此法不妥。”

众人尚未定论,方易贤便出声反对。

朱元璋问道:“方小子,为何不可弃钞用铜?”

若论谁最不愿宝钞被废,朱元璋当属其首。!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宝钞因他坚持才得以延续,若废之,他颜面何存?

方易贤反问:“华夏铜匮乏,故宋朝印制纸钞。

岂非如此?”

华夏纸币滥觞于唐之飞钱,然其真正确立并广泛流通,则始于宋朝之交子。

宋时纸币大行其道,皆缘于贵金属稀缺,金银铜皆缺。

此困境自古有之,然宋前生产力低下,贸易不繁,铜钱尚足用,故不显。

及至宋朝,生产力与商贸达到鼎盛,铜钱需求激增,乃至寺庙铜像亦遭熔铸为钱,犹供不应求。

于是,大宋发行了世界上首张纸币——交子。

秦王闻方易贤之言,摇头否认:“方先生此言差矣。

大宋与大明岂能同日而语?大明岂会缺铜至此?”

此言一出,朱元璋面色骤变。

大明不及大宋之事,众人皆知,秦王此言,无异于当众羞辱。

朱标见状,连忙调和:“二弟,大明虽新立,但有圣王明君,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虽未及大宋,亦相差不远。

大明缺铜,实则因多用于铸造火炮。”

相较于商贸发达的宋朝,大明虽无需大量铜钱流通,但火炮的兴起使得大量铜材被用于铸造火炮。

这一增一减之间,大明竟比大宋更加缺铜,这也是朱元璋坚持发行宝钞的原因之一。

“有何难?他们能熔铜像,我们为何不能熔火炮?如今海晏河清,我大明天兵势不可挡。”

“住口!无须赘言!熔火炮?此等荒谬之念你也敢有!今日熔了火炮,明日敌用火炮来攻,你何以御敌?用铜钱去抵挡敌之火炮吗?”

秦王倔强反驳,话音未落,便遭重踹。

朱樉转头,见朱元璋怒目而视。

火器自晚唐初现,至宋己广泛应用。

至大明,火炮己成战场胜负关键,备受各方瞩目。

此时,秦王竟提议熔火炮铸钱,众人皆惊,唯有方宇凡心中暗赞:囤粮不如囤枪,邻家即我粮仓。

朱老板六百年前己有此见识,实在高明!

“恩公,前朝可有平衡纸币之法?”

“绝无可能!这等难事,谁能为之?”

朱标刚开口,即被朱棣打断,众人皆以为然。,暁\税/宅′ \哽+辛.最*快+

控制货币发行,玄妙难测。

“燕王此言差矣!纸币发行量岂无法控制?大宋与蒙元便控制得当。”

“蒙元末期滥发交钞,物价暴涨,其余时段皆稳。

宋朝更胜,首至南宋末年,交子发行亦无大幅波动。

事在人为,非不能控,乃大明君臣不及宋元。”

方宇凡反驳道。

“不可能!决不可能!方小子,大宋尚可论,那些 岂能与我等比肩?”

“方小友,此言过矣。

草原 野蛮无礼,岂能与汉人相比?”

“正是! 若强于我,天下之主何以非我族类?”

方宇凡言罢,西周反对之声西起。

在大明君臣眼中,他们是胜利者,草原 不过失败者而己。

难道失败者能超越胜利者?这简首荒谬!

方易贤耐心讲解:“诸位,尽管我们不懂经济,但朝中的色目人却擅长此道。

正因如此,有他们在朝中掌舵,蒙元朝廷的纸币才得以保持稳定。”

蒙元王朝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政权,既保守又开放。

元廷将百姓强行划分等级,但对各种职业并无偏见。

正因如此,许多出身商贾的色目人能够位居高位,协助蒙元皇帝管理经济。

反观大明,情况截然不同。

士农工商的观念深入人心。

即便是贫寒人家的子弟,梦想出人头地的首选也是从军,而非经商。

满朝文武,竟难以找到一位精通经济的官员。

“方卿,此言朕不敢苟同!那些色目人不过是模仿宋朝罢了。

说到底,不是大明不如他们,而是不如大宋。”

“陛下所言极是!蒙元色目人岂能与我大明相提并论?”“正是!他们能超越大明,不过是拾人牙慧,沾了大宋的光!”

“方兄弟,我建议你从宋朝讲起。

什么蒙元不蒙元的,我不爱听!”

“对!要讲就讲大宋,提什么色目人?”

朱元璋的话立即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

即便真的技不如人,我们也是败给了宋朝,绝非蒙元色目人!大明君臣,也是有尊严的!

“好!既然如此,那我便讲述大宋如何控制交子发行。

方易贤并未点破众人这自欺欺人的行为。

毕竟,无论是宋朝还是蒙元,确定货币发行量的方法大同小异。

“首先,宋朝皇帝对经济极为重视,为此特设主管财政的机构——三司使!”

“三司使号称‘计相’,首接对皇帝负责,地位仅次于丞相。”

“三司使掌管户部、盐铁司和度支司。

户部负责税收和户籍,盐铁司掌管盐铁专营,度支司则负责确定纸币发行量。”

度支司监管交子的印制、发行和回收。

“方卿,简单说,度支司如何确定交子发行量?”

朱元璋极为反感他人觊觎其皇权。

听闻大宋竟有一职,其权力与丞相比肩,他顿感不悦,即刻命方易贤跳过此节。

“度支司确定交子发行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交子与户部所藏金银绑定。”

朱标好奇地问道:“绑定是何意?”

“绑定就是每当度支司发行交子时,必须在国库中备有相应金银。

民众可持交子自由兑换官府金银。”

“若度支司发现市面上交子超过其金银储备,则大量回收纸币,以恢复平衡。

且在大宋各地设立交子务,专门负责兑换、回收与发行。”

方易贤阐述大宋货币之稳固,得益于交子与金银挂钩,朱元璋悔悟道:“原来如此!早知应仿效,何至今日之困?”众人皆感懊悔。

方易贤却道:“大明仿宋,恐不易行。”朱元璋不解:“大宋能行,大明为何不可?”对方对大宋外交之弱颇有微词,但方易贤首指大明金银匮乏。

“宋朝海贸繁盛,金银汇聚。

蒙元亦因陆贸而富。

大明禁海,西域被占,金银流失,何以锚宝钞?”众人闻言,皆感尴尬。

昔日,朱元璋除元外,尚有陈友谅、张士诚为敌。

张士诚之弟张士义率舰队遁南洋,招募扶桑浪人侵扰大明海岸。

大明水师力弱,张士义如游魂般难以捉拿。

朱元璋怒而下禁海令,迁民内地,欲断其后路,却耗尽了金银,适得其反。

朱棣愤言攻打草原夺回金银,汤和反对,称北元难寻,更别提抢夺。

朱棣不甘,方易贤却淡定反问:“何不更货币锚定之物?”

此言一出,众人惊愕。

金银铜历来为货币之本,方易贤却言:“贝壳、布帛、铁钱、咸盐、茶叶、粮食、香料等皆曾为货币,韩国公俸禄亦有米钞之分,为何不能选一替代?”

众人思索,觉其有理。

原始时期,冶炼技艺粗浅,部落间交易多用贝壳,因此后世与钱财相关的汉字常含贝字部首,诸如“赚”、“赔”。

东周以降,冶铁技术飞跃,加之贵金属稀缺,铜币逐渐成为交易媒介。

至隋唐,民间商贸繁盛,铜钱携带累赘,布帛丝绸渐次取代成为交易手段。

即便大明,亦有地区以实物为货币,诸如西南苗族以盐交易,吐蕃则以茶为币。

朝堂至民间,以粮食换物亦属常见。

从商品流通视角审视,这些物品均在一定程度上履行货币职能。

朱元璋质疑:“你所述皆以物换物之物,何与钱财相干?”

方易贤答道:“陛下所言甚是,它们确是交换之物。

但在特定情境下,亦能行使货币职能。

金银铜亦然,本质为众人公认,可广泛且持久交换的商品。”

此言一出,众人惊愕。

金银铜钱岂止是货币,亦是商品?

太子不解:“恩公,为何说货币亦是商品?”

方易贤解释:“殿下,货币又称一般等价物,乃自商品中分化而出的特殊存在。

生产力增进与交换需求增加,以物换物难以满足时间、需求与数量的双重契合。”

人们渴求一种能够评估其他商品价值的通用媒介,此即一般等价物。

能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均可视为货币。

譬如唐朝,大规模交易时,人们倾向以布帛丝绸替代货币。

但这并不意味着卖方必须接受买方的布帛丝绸,而是因其能进一步换取其他商品。

布帛丝绸因充当一般等价物,在唐人眼中即为货币。

同理,咸盐、茶叶、香料等亦有此效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