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盘点如何弄死皇帝,帝王集体破防 > 第169章 诸葛亮在两千多年后又保护了刘备一次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朱元璋眯起眼睛,突然哈哈大笑:“好小子!这主意比刘秀的'度田'聪明!不过,这招只能用三十年。·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三十年后就不灵了。”

因为地方豪强也不是傻子,不会被动挨打。不就是儿子吗?多生几个隐瞒不报不就好了吗?

……

“整个西汉都有厚葬的风俗,在当时不仅皇后可以单独起一座陵寝,帝陵周围还陪葬有众多的宗室贵族和文武功臣,这也是当初赤眉军盗挖茂陵连续十几天都没有把财物搬干净的原因,并不是刘彻的陪葬品非常多,而是茂陵并不只有刘彻,而是有大量的文臣武将也在他周围,最有名的就要数卫青,霍去病和金日磾了。”

“西汉的帝陵基本全军覆没,而东汉的帝陵就要把基本两个字去掉,东汉的帝陵全部被盗,无一幸免。”

“东汉的帝陵全部在洛阳的南方和北方,被叫做北兆和南兆,北兆全部在北邙山上,南兆都在南边的嵩山山系中。”

“北兆有五座帝陵,分别为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安帝刘祜的恭陵,顺帝刘保的宪陵、冲帝刘炳的怀陵、灵帝刘宏的文陵。~精?武?小¨税~旺? ?埂/薪+蕞¢全′这些帝陵都在北邙山上,北邙山是我国古代墓葬最密集的区域,没有之一,上面埋葬了,这里埋葬的总人数难以精确统计,但己知有数十万座墓葬,从商周到清朝近代,包括至少24位帝王、千余名达官显贵,以及大量平民墓葬?。”

“张养浩有诗云: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说的就是邙山上的坟墓众多,数不胜数,当然,陵墓一多,盗墓贼自然更多,这些知识后面还会提及,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咱们继续来说东汉的帝陵。”

“南兆域位于洛阳南部的嵩山山系的万安山下,有共六座帝陵,分别为明帝刘庄的显节陵、章帝刘炟的敬陵、和帝刘肇的慎陵,殇帝刘隆的康陵、质帝刘缵的敬陵、桓帝刘志的宣陵。”

“至于汉献帝刘协,他禅位之后,被曹魏封为山阳公死后以天子礼葬于山阳县,即今天的河南修武,陵号禅陵,这个名字满满的嘲讽。”

……

汉献帝刘协看着自己的下场,脸色悲哀,但是他如今被曹操胁迫,手中朝中都没有能够对抗曹操的力量,但是作为刘邦的血脉,他可不想就这么坐以待毙。-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

刘备看着刘协的悲惨遭遇,心中亦是悲哀无比,他仰天惨笑一声:“禅陵?!好一个'禅'字!曹丕篡位称帝,还要在陵号上羞辱!!当真可恶!”

……

“另外说一件被新的考古证据修正的一件事,位于孟津白鹤镇铁谢村铁谢羊肉汤附近的刘秀坟,在过去一首被人认为这就是光武帝的原陵,而近年的考古发现,真正的原陵应该是洛阳市孟津区送庄的大汉冢,而其余东汉帝陵都在周围。”

“而被错认刘秀坟的地方实际上应该是魏文帝拓跋宏修建的方泽坛,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祭坛,以后大家想去原陵观光旅游可不要走错了地方。”

“东汉的十二帝陵全部毁于战火和盗掘,其中大部分都是董卓出逃洛阳时不仅一把火烧了洛阳,还洗劫了东汉诸陵,逃到长安后又把好不容易修缮的西汉诸陵又给挖了一遍,汉武帝的尸骨都被挖了出来,这可比曹操要粗暴得多了,要我说盗墓贼就应该认董卓当祖师爷才对。”

“三国志有此记载:“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三国时期有十二个帝王,有帝陵六座,其中曹芳、曹髦、孙亮三人被废连帝号都没有,曹奂、刘禅、孙皓三人亡国称臣,所以也无帝陵,剩下只有曹丕,刘备,孙权,孙休,曹髦,曹叡有帝陵。”

“曹丕的首阳陵在洛阳偃师南方的首阳山中,具体位置不可考,曹叡的高平陵相传位于汝阳茹店村,也有说高平陵也在万安山曹丕附近的的,只是这些说法都未证实,不得不说曹操不愧是盗墓贼的祖师爷,曹丕和曹叡的陵墓不但没有被盗,至今为止都没有找到确切的位置,只能找到大致的位置。”

“这样看来,曹操墓被盗定然不是寻常盗墓贼所为,而是仇家的复仇行为。”

……

看见这个结论,曹操深吸一口气,脸色铁青,看来不止是自己这么想,那些后生们也是这么想的,

“刘备的惠陵相传就在成都武侯祠,一千八百年安然无恙,其实武侯祠的正是名字应该是昭烈庙才对,只是在后世诸葛亮的名气要比刘备要大,所以才会如此,武侯祠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君臣合祀的祠庙,千年以来,此地香火不绝,蔚为大观。”

“一千八百年以来,惠陵没有任何被盗的记载,考古探测也没发现被盗痕迹。当然了这些肯定是多种因素相作用的结果。”

“毕竟盗墓贼这一群体也是要拜关二爷的,那么关二爷为什么叫二爷,他的大哥是谁呢?(笑)”

“还有就是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让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愿意去打扰武侯祠。”

“零零年左右,成都修建新规划的道路,结果发现其规划路线与昭烈庙有所冲突,工程师顿时犯了难,一方面破坏历史遗迹让人难以接受,而另一方面修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路是肯定要修的,不修不行,所以当时的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究竟是搬昭烈庙还是改变道路路线,首到某个人的一句话,让这个争论就此停歇,那人说的这样一句话:武侯祠还在昭烈庙里呢。”

“这样一句话顿时让众人得出共识,那必须改道!不然全国人民都要戳自己脊梁骨了。谁能想到诸葛亮,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还能再保护刘备一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