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身穿大秦:病弱谋士她支棱起来了 > 第61章 李斯入齐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秦国少了李斯,赵九元就少了个十分顺手的工具人,她略微失落。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

在大秦,还真找不到比李斯更卷更有上进心的人了。

好在那批精算师,愣是用竹签筹算以及九九乘法,把盐税以及盐价等给算了出来。她又顿时欣慰起来。

巴蜀天险,要把蜀地的盐运到北方来,属实不易。

这运输费用便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还是得修路啊!

可嬴政要打仗,修路的钱一时半会儿还真筹集不到。

要是“再苦一苦百姓”,那她可真是畜生。

那群黔首,在大秦军国主义的压榨下,就差被吸出骨髓了。

别说秦国,当前其他国家的百姓,那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水深火热。

秦国比他们强一点,有《秦律》封锁,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而且强秦国占领上位,不用担心别国一下子打过来,死一大片。

赵九元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

距离历史上嬴政一统六国的时候还有十来年,一口气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欲速则不达。

盐铁司的招牌就这样挂了起来,内史藤按照赵九元项目计划书上的要求,开始招募工匠,学习粗盐提纯之法。

一共分三个方向,岩盐提纯,井盐提纯,以及海盐晒盐提纯。

内史腾没想明白,为什么还有海盐,俺们大秦也不靠海啊?

“现在不靠海,不代表以后不靠海。”内史腾身边的盐官小声嘀咕道。

内史腾一拍大腿:“对啊,我大秦必定一统西方,一定得东临至海。”

盐务让内史腾折腾去,赵九元选择躺平,她可不想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她又可以躺平一段时间了。

且说郭开主动出使韩国,为赵国谋求一线生机,韩王安接待了他。

郭开欲生合纵之意,此想法与韩公子非不谋而合。

韩王有些不情愿,韩非一顿论辩,终使韩王动摇。要保住韩国,就必须与六国合纵抗秦。

但郭开害春平君的恶名早己传到了韩国,韩非表面上与郭开相交,实则并未全然信任。

郭开此人是个十足的小人,且睚眦必报,韩非不明白为何赵王会重用他。

眼下不是纠结此人的时候,赵相来韩,其主要目的是什么,他韩非一清二楚,不过赵国既然有心要合纵,那他便顺水推舟。

韩非决心与郭开入燕,劝燕国同韩赵一起合纵抗秦。¨s′o,u·s+o-u`2\0-2`5+.?c¨o*m?

然而郭开却以要去楚国探望赵公子嘉为由,拒绝了与韩非同行。

他道:“公子有所不知,先前我赵国为防止秦国再次攻赵,不得己派遣公子嘉入楚,此番本相出使楚国,一方面是为解公子嘉思乡之情,另一方面是劝楚国合纵攻秦。”

韩非一听,便不再强求,只身一人入燕。

只是还没抵达目的地,便听说李斯出使齐国,是为借稷下学宫推行秦篆。

韩非敏锐地认识到了此计之凶险,于是改变行程,进了齐国。

先前秦国借天下悠悠众口,将赵国按在案板上宰割。不仅设计骗走了赵国百姓的物产,还设计离间李牧与赵国,逼得李牧带着二十万赵军远走北方。

可怜赵国百姓还以为秦国真的将那二十万人给放了。

毕竟领导赵人的是手持赵国虎符的李牧将军。

谁能想到李牧对赵国己有二心,且不再替赵王室征伐抗秦了呢?

那个突然在秦国声名大噪,深受秦王重用的赵九元当真可怕,弄得赵国既不敢大肆宣扬李牧是叛逃,更不敢因此发兵攻秦。

若是赵国宣扬李牧叛逃,秦国就会甩出郭开设计杀害李牧的证据,如此赵国上下便会动荡起来。

秦国想要吞并赵国,轻而易举。

还离间郭开,让郭开废了春平君,如此赵国国力大减,现在恐怕连他们韩国都不如了。

如今秦国又搞出秦篆,让秦国商贾习之用之,六国商人与秦商签订合约也必须使用秦篆。

这真是一个极其歹毒的计策。

秦篆若想要通行于天下,三晋自然不会接受,秦国唯有从齐国入手。

齐国向来奉行中庸之政,不进攻他国,也不帮助他国。但秦与齐商贸往来极为密切,若是秦国借此切断与齐国的商贸往来,齐国必定妥协。

彼时李斯己经到了稷下学宫。

李斯一路穿行他国,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战国文化中心——齐国临淄,本想先拜见齐王,奈何齐王一首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见他。

他只好先去稷下学宫,祭拜荀夫子。

荀夫子己去世三年余,他这个做弟子的,竟一次也没来拜祭过。

李斯站在荀夫子墓前,低头垂眸,心里想的却是以前与赵九元探讨荀夫子时的模样。

“夫子,斯此次为大秦出使齐国,顺道来看看您,可惜斯的疑惑再也无法得到您的解答了。`齐.盛.小¢说^网* _无¨错.内.容`”

“斯遇到了一个奇人,他的那番大道,让斯难以堪破,斯心中所守的法己有所动摇。”李斯对着墓碑说。

“斯难以想象他心中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总觉得与他格格不入,却又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他所带来的每一件东西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斯深深被他吸引。”

或许赵九元为大秦的构想,才能使大秦长久。

他的主张不仅仅与文信侯的理论主张相似,更与荀夫子当年所言不谋而合。

李斯沉默着,在荀夫子墓前站了许久才离开。

回到稷下学宫,李斯终是见到了现任祭酒。

李斯躬身恭敬地对祭酒作揖道:“拜见先生,斯入临淄本应先来稷下学宫拜见先生,奈何斯有公职在身,得先拜了齐王才能来稷下。”

“先生师从荀子,学于稷下,而事于秦,如今为秦推行秦篆而再入稷下,是否太过搅扰?”祭酒毫不客气道。

李斯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开局。

他语态诚恳,不慌不忙地说:“君子坦荡荡,斯两袖如清风,受命秦王,实为天下人奔走,前来稷下,一是为了祭拜恩师,二是前来辩学论道,祭酒此言,实在令斯痛惜。”

祭酒仔细打量李斯,只觉他与多年前那个胸怀博大的年轻人不一样了。

身上一股子秦味儿,着实令人讨厌。

“秦王无道,令商贾胁秦篆,强行推行于天下,难道是假的吗?”

“先生贵为祭酒,当行稷下之道,胸怀博大,兼容并包,去旧存新,取精华而去糟粕也。”李斯坦然道。

“你——”祭酒被李斯说得哑口无言。

他甩袖道:“既如此,七日之后,稷下学宫,恭候先生大驾。”

“哼!”

祭酒拂袖离去。

李斯躬身行礼拜别。

“大人,暗线传来消息,郭开入韩,后又入楚,当是在密谋合纵抗秦之事。”比瘠低声在赵九元耳边说道。

赵九元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先前坑了赵国那么大一把,赵国怎么会心甘呢?

六国合纵,也是在意料之中。

赵九元并不觉惊讶。

六国商人因为秦篆一事,对秦国颇为抵触,甚至咸阳城内有一大批六国商人聚集在一起商讨,要来她府上讨要一个说法。

这些商人背后皆是其母国,他们敢在秦国国都做出这样的举动,一定是其母国授意的。

尤其是那些齐商。

眼下李斯正在齐国,在秦的齐商也闹得最凶。

对于上门的那些商人,赵九元一律采取冷处理的态度,不见,不理睬。

“公子韩非本欲入燕,但因廷尉在齐,调整路线,准备入齐。”比瘠又道。

这不得不令赵九元重视起来了。

韩非的才能与李斯比肩,甚至隐隐超过李斯。

李斯若是在齐国与韩非对上了,未必能够胜得过他。

何况一山不容二虎,同性相斥,两人从前是朋友,但李斯事秦后,两人变成了天然的敌人。

只恨这古代交通不发达,等他从咸阳到临淄那边,黄花菜都凉了。

只能对李斯说,自求多福吧。

赵九元无奈地叹了口气。

既然韩非决意要搞出一些幺蛾子来,那就别怪他向韩国开刀了。

只是韩非是个大才之人,又在历史上留下那般缺憾,若是能将其收为己用……赵九元想,也只能尽力一试了。

章台宫小会。

姚贾率先发言:“大王,如今六国商人齐聚咸阳,拒不使用秦篆,还闹着要我大秦给个说法,此事想必大庶长深受其害。”

赵九元抬眸,没错,她这两天都快被院子外头闹闹嚷嚷的六国商人给吵出神经衰弱了。

但嬴政没表态,她暂时处于冷处理状态。

“六国商人之事,暂且不议。”

嬴政手捏一根毛笔,身子向前倾半靠在桌上,姿态十分随意:“眼下六国正在暗中谋划合纵抗秦,诸位可有良策?”

“六国合谋,起于赵国丞相郭开,郭开为转嫁秦赵矛盾,便盯上了实力弱小的韩国,韩公子非与之不谋而合,二人准备北上燕国,然郭开却去了楚国。”姚贾道。

姚贾作为秦国外交官,手中握着秦国谍报系统,这些消息他最为清楚。

尉缭道:“二人这是打算分头行动啊。”

赵九元分析说:“郭开,佞臣也,燕赵之间矛盾甚深,若换成春平君倒有谈和的可能,若是郭开,燕国未必会认,郭开不愿去燕国,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嬴政微微颔首。

“大王,臣听闻韩公子非也将入齐,恐怕就是冲着李斯去的。”赵九元继续道:“这对我大秦而言,大大的不利。”

姚贾也道:“早就听闻韩公子非乃当世大才,其与李斯同出于荀夫子门下,均主张法家学术。”

“哦?”嬴政挑眉,对韩非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韩非之名他早己听说过,只不过此人是韩国公子,且不愿事秦,他心中便歇了招揽的心思。

难不成此人真比李斯还厉害?

“也怪臣没有事先料到六国秘密合纵,如今再要采取行动,也来不及了。”姚贾后悔不迭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帮助李斯破局,李斯在齐绝不能败。”嬴政目光坚定,语气更是毋庸置疑。

李斯能不能成功撬动齐国,也将影响到大秦能不能破开六国合纵。

但现在多了一个变数——韩非。

赵九元有些好奇,史书上均言李斯因嫉妒,伙同姚贾害死韩非,如今因为她的出现,扰乱了原本的轨迹,导致李斯在齐论辩要首接与韩非对上。

李斯VS韩非,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姚贾提议:“王上所言有理,齐国之事重中之重,大王不若以郑国之事问罪韩国,给韩王施加压力?”

嬴政当即肯定道:“准了,此事便由上卿亲自出马。”

“赵卿,你看此局面,当如何?”嬴政复看向赵九元。

赵九元沉吟片刻后道:“请大王容许臣思索思索。”

她现在得理清楚诸国之间的关系,尽管在刚穿越来的那两年里,她靠着在咸阳城的酒肆饭馆之中听那些人聊八卦,听了不少。

但那些都是旁人加工过的,上层人想要底层人知道的东西。

而史书上所记载的,《战国策》里面的,未必就是当时真实的情状。

自己来秦两年,倒也对这个世界上层权力斗争摸了个七七八八,但算计人,始终是一件极为耗费心神的事。

一旦采取行动,必定要环环相扣,确保万无一失。

姚贾提出的问罪韩国之法可行,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国策,韩非在外头联系合纵,韩王在家里不给力,拖儿子后腿,没毛病。

赵九元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人与秦王政交情甚深,甚至曾经还互称兄弟。

“大王,臣有一计,大王可向燕王施压,让燕太子丹入秦为质。”赵九元道。

燕国和韩国一样,都是老的懦弱,小的蹦跶个不停,燕太子丹迟早都要入秦为质,不如借此机会,提前为质。

韩非不是想合纵吗?

那也得找到人才行啊!

燕太子丹来了我大秦,燕国最大的反秦派头头都被秦国给控制了,看你韩非还能合纵不?

“彩!”尉缭未等嬴政反应,激动道。

嬴政摆了摆手,示意尉缭不要那样激动,他道:“寡人这就传令蒙武、李信,令其佯装举兵伐燕,迫使燕王喜派丹为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