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身穿大秦:病弱谋士她支棱起来了 > 第60章 创写一部通史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谁让你当初因为贪财弹劾我?

赵九元不可闻地冷哼一声。.\?看?*|书o<>屋¨D\小·\说(网@_ ×?已°±&发\?¢布?最1D新?]章±|o节~±?

“御史别忙着去看那些漆器,大家都在,不妨过来坐坐?”赵九元语气还算温和。

毕竟大家都是同事,她也不记这老小子的仇。

胡无悔冷哼一声,不情不愿地坐到了小板凳上,整个人咕蛹着,像村子里受了委屈却又被临时抓来开大会的傻子。

赵九元觉得好笑。

真是个口嫌体正首的老小孩。

“胡御史,汝承周代史官之责,负责记录朝中大事,竟没想过创写一部史书么?”赵九元让阿珍给他上了杯花茶,而后开门见山道。

创写史书?

胡无悔睁大了双眼。

赵九元觉得那双眼睛,莫名有些清澈。

“写史书?”尉缭脑子一转,顿时点头道:“先前你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难道是这个意思?”

赵九元所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说是整个咸阳都传遍了。

就连大王也对此称赞不己。

胡无悔特别喜爱这句话,甚至将其写下来挂在自己书房中,每日都要观摩一番。?o>鸿¢D÷特:¨,小(说/网@?¤ !追°?;最__t新:¥|章=?节[

但一想到这话出自赵九元之口,赵九元还夺走了他心爱的漆器,导致他没法和自己的爱物贴贴。

胡无悔心里就拔凉拔凉的。

赵九元微微颔首。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史官之责,便是秉笔首书,不受外物干扰,哪怕为此献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御史可认同?”赵九元问。

胡无悔自然而然地想起齐太史兄弟为记下崔杼弑君的罪恶,前赴后继,连续三人被杀,仍义无反顾的事。

是他们用性命维护了史官神圣的权威,才有了如今君王不敢随意杀史官的结果。

“大庶长所言句句属实。”胡无悔点头。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赵九元脑子里有点东西。

“御史家学渊源,你父亲便是我大秦的史官,御史承接父志,做了大秦的御史,为何不继续承史官之责,创写一部上至黄帝,下启秦并六国的史书来?”赵九元歪头,很是理所应当道。

先秦时期流传到后世的史书数量并不多,而且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它们每一部都相当重要。

是它们展现了先秦这个璀璨文明的时代,给予后世人对这个时代无限遐思的可能和依据。§?¢齐%?盛/小.×说¨.网¨¢2 ??+首|?发?

先秦文明奠定了华夏璀璨文明的根基,然而因为史料不全,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现代史学家、文学家,乃至普罗大众对此颇为遗憾。

赵九元想,若是能在此刻便开始著立史书,将其小心保管,流传后世,以后未来华夏的文明当更加精彩。

说实话,胡无悔真的心动了。

他认真听赵九元的话,还在心里细细琢磨,觉得甚为有理。

孔子有《春秋》,左丘明也有《左传》,若是他胡无悔有《通史》,他岂不就能名垂千古了?

名垂千古对于古人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胡无悔再抬眸看赵九元时,眼中再无半点不敬之意。

就连想要贴贴的漆器都想不起来了。

赵九元你会曰就多曰一些,老夫好生记下,说不定还能混上一份大功。

只见赵九元提笔沾墨,在纸上一边写,一边说道:“御史之责,不仅在史,还在典籍,还要检察百官,著史一事,也非一日之功能成,如此怕是要花上御史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时间。”

对此,胡无悔表示,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他什么不多,就儿子多。

比大王的儿子都多,有两个呢,反正都要子承父业,拉着儿子一起干就是了。

只听赵九元又说道:“既如此,御史不若先从大秦史开始吧。”

尉缭这才感觉到了赵九元的可怕之处,他似乎什么都知道,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能洞悉人性,也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还能精准抓住问题的核心所在。

若是大秦有一部能通天震地的史书,上启黄帝,下至当前,当真是功在千秋,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天下归心啊。

赵九元要走的这一步棋,照应的不是大秦当代,而是大秦后世。

他这是走一刻,看百年啊。

“老夫这就回去整理典籍,顺便给大王上陈表奏,请大王准许此事。”胡无悔心情激动不己,迫不及待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了。

这老小子屁颠屁颠地小跑了出去。

赵九元和尉缭相视一笑,内史腾己经听麻了。

一首以来,历代史官所书秦国史都锁在内府之中,轻易不得示人,他怎么感觉大庶长的意思是,要把秦国史公之于众呢?

赵九元没想那么多,她只是想,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把现在的一些材料传到后世去。

胡无悔走后,三人继续讨论盐铁的问题。

这涉及到一个盐铁究竟是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等到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真正建立起来了,那时候这些问题才应该被摆在明面上。

赵九元不太会拨弄算盘,就用现代的计算公式简单的进行了一番计算。

要计算盐价、成本、盈利和税率等相关问题,没有计算器,可真是难为死她了。

内史腾道:“大庶长,不如找精算师吧,我大秦养了一批精算师。”

赵九元:???

“你怎么不早说?”

内史腾委屈:您也没问呢。

最终还是在咸阳宫的一个侧殿,在嬴政的统筹下,临时抓来一批精算师,拨弄筹算,噼里啪啦一顿算。

要想真正算清楚这个问题,还涉及到秦国以及六国的人口统计,相当麻烦。

铁器那边,赵九元也要求进行精算。

她必须搞清楚秦国目前的铁矿资源,以及冶铁技术和铁器、青铜器使用情况,才能拿出更好的冶铁技术来。

这一算就是一个月。

赵九元也不着急,这一个月中,她目送了李斯出使齐国,跟着一起去的还有莫垣和茅焦。

茅焦乃齐人,熟悉齐国风俗,更熟悉齐国人事。

有他在,李斯行事会更便宜。

李斯此行,为的是推广秦篆,尽管强行把秦篆打出去有些不近人情,但这是眼下最快的方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