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要香味也没香味。¢e~8¢z`w?.¢n.e~t^
“你是想借谢家的运货行,从黔州运辣椒过来?”
顾苗想了想,“可以是可以,但这样成本会变高,两地距离太远了。”
“所以才要找谢姐姐。”姜宁分析道:“我那些菜能做得好吃,但凡是和辣椒沾边的,都离不开辣椒的原材,原是将就着用,我怕不叫座。”
之前姜宁也想要不将就着用,毕竟之前做的菜,大家都觉得好吃。
可那都是用来做配料,本身就已经经过加工的,和菜的味道在一起,互有弥补。
但前几日,他让周庚炸了一下土豆片,再做糊辣椒和麻辣椒时,味道就有区别了。
“谢姐姐每年都要送茶叶进京,反正都是要走一趟的,我们付一笔钱,让他们帮忙走一趟货,既不用另外请人押货,还能放心。”
姜宁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这样的话,的确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运送的辣椒也不要新鲜的,就要晒干的辣椒。`鸿,特¨小_说/网· ¢无*错/内^容/
“那等蕴娘回来,跟她商量一下。”顾苗觉得可行,“辣椒的话,要是他们那儿不好收,可以让秦掌柜帮忙。”
“有秦掌柜帮忙自是好,这样的话,我又想到一个事。”姜宁灵机一动,“小河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可以去收,我们之前的辣椒不够时,都是去附近收的。”
闻言顾苗瞪大眼,“你是打算——”
这不就跟茶商、粮行一样,周边的村子都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至少不会饿肚子。
姜宁对上他视线,点了点头,“若是能成,也算为永安镇做了点事。”
顾苗惊讶又觉得佩服地盯着姜宁,一时说不出话。
“宁哥儿,有时候我会特别佩服你。”
“怎么?”
“你年纪轻轻的,是怎么能想到这些,连我爹娘都说,他们从商几十年,见过太多人,可你这般的太过少见。?求,书.帮. !免\费?阅·读^”
姜宁挑了挑眉,安心收下夸奖,闭上眼打算休息会儿。
他能想到这些事,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无关,只是觉得举手之劳的事,就不必太计较。
再者,他并不是没有从中获利。
拿了好处,再反馈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应该的。
-
等到谢蕴和赵秋回来,已经到了未正时。
外边天热,他们又跑了不少地方,累得够呛,一进酒楼,顾不上说话,先猛喝了两大杯水。
赵秋身上衣服都快浸湿,呼哧喘着气。
“外面可太热了,今天遇到的那店家还敢狮子大开口,听我们要品相好的,要价都快赶上之前那家了,人家可是大窑口。”
“小秋说得对。”谢蕴气不过道:“我还不信就寻不到一家价格合适的烧陶、烧瓷都好的窑口。”
硬装解决得差不多,余下的便是锅碗瓢盆这些东西,还有各类摆件、帘子、幔帐。
“不急,还有小一个月,慢慢选便是。”
姜宁看他们累得不轻,道:“之前选的几个日子,我想了想,要么就六月十二,或者六月初八。”
“六月十二是不是会好一些?”谢蕴道:“正好两个六,开业顺利。”
旁边赵秋疑惑问:“不是三个六吗?”
姜宁:“……”
“六月十二的话,我们准备时间会充足些,那暂时定这给日子。”
其他人点头,表示没意见。
姜宁等他们休息得差不多,便把辣椒的事跟他们说了。
在座的人都生在黔州,自小在黔州长大,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甚至于谢蕴问清姜宁的运货法子后,琢磨着还能一同押送什么过来。
反正都要走一趟货,只要不是贵重的,一起送还省事。
“要不送点野货吧,能晒干的那种。”
“那就野花椒、野木姜子,还有什么?”
“这些可以,木姜子放酸汤才是真正的酸汤味,这边太贵了。”
“其实土豆也可以要一些,这边的土豆不太一样。”
“我还以为只有我吃出来不同,原来你们也觉得啊!”
“对吧对吧,一点土豆的味道都没有,就感觉不香,不够有土豆味。”
“但我觉得这边的糕点好吃,还有烤鸭。”
“还有那个盐水鸭,鱼跟虾也不错。”
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结果就是忙到晚上,直接在酒楼里吃了顿饭,再各自回家。
马车过来接姜宁他们时,正好是戌时。
周庚一回家,就开始琢磨厨房常用配料、香料的事,卫小小则凑到卫小宝旁边,问他被罚抄的字写得怎么样。
姜宁在家几乎做不了什么事,只好跟赵秋、朱红一块待院子里,闲聊起酒楼的事。
“二郎这一阵忙完,过后能休息了吧?”朱红望向门口,随口就问了一句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