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亮剑:手搓没良心炮,全军疯抢 > 第一百一十一章:“黑色闪电”的升级与“攻坚炸药包Plus”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盘龙峪兵工厂在金属材料和精密加工领域捷报频传,“莫氏特制三号钢”的成功研制和枪机框的稳定生产,使得“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的性能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x¢7.0!0+t¢x?t′.,c-o`m′

然而,莫兴华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枪械本身,他还敏锐地意识到,在未来根据地可能面临的更为残酷的攻坚作战和反“扫荡”斗争中,威力更大、使用更灵活的爆炸物,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百团大战中,盘龙峪兵工厂生产的“莫氏攻坚炸药包”,凭借其巨大的爆炸威力,在摧毁日军据点和破坏交通线的战斗中屡建奇功,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也为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但通过实战检验,莫兴华和苏婉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单个“莫氏攻坚炸药包”的装药量虽然己经不小,但在面对一些日军精心构筑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备火力点或大型碉堡时,其爆破效果仍有不足,往往需要多个药包同时起爆才能奏效,这不仅增加了爆破手的危险,也对协同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捆绑式炸药包,其能量释放方向较为分散,对于坚固目标的侵彻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因此,在枪械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莫兴华和苏婉便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对兵工厂核心炸药——“黑色闪电”的性能优化和新一代攻坚爆炸装置的设计上。¢微*趣/小!税¨网_ ·冕+废+跃¨渎¢

“黑色闪电”,这种以硝化棉、硝酸铵和木粉(或其他可燃助燃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炸药,由于其原料相对易得、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虽然危险性依然很高)、且爆炸威力远超普通的黑火药,己经成为盘龙峪兵工厂的“拳头产品”。但苏婉作为一名专业的化学工作者,始终认为其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在莫兴华的理论指导下——这些理论知识,大多源于系统【高能炸药与爆破技术(初级)】模块中关于混合炸药能量密度、爆速、安定性以及感度等方面的基础原理,莫兴华将其巧妙地“翻译”成苏婉能够理解和验证的化学语言——苏婉开始对“黑色闪电”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

她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黑色闪电”的爆炸威力和爆速,使其更接近于TNT等猛炸药的水平;二是在提高威力的同时,尽可能地改善其安定性和储存性能,降低其对环境湿度、温度等因素的敏感性,以确保其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苏婉首先从配方比例入手。她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小样试验,反复调整硝化棉(她也在尝试改进硝化棉的硝化程度和纯化工艺,以获得性能更优的强棉)、硝酸铵以及作为可燃剂和敏化剂的木粉(或木炭粉、糖粉等)之间的精确配比。!删_疤_看′书·旺, \首,发?她发现,当这几种主要成分的比例达到某个特定的“黄金分割点”时,混合炸药的氧平衡状态最佳,爆炸时产生的能量也最大。

其次,在制备工艺方面,苏婉也进行了诸多改进。例如,她对各种原料的粉碎和研磨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使其颗粒更细小、更均匀,以便在混合时能够更充分地接触,提高反应速度。她还尝试在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经过特殊处理的石蜡或凡士林作为钝化剂和防水剂,以降低炸药的机械感度和吸湿性,提高其安定性和储存寿命。此外,她还根据莫兴华的提示,尝试在配方中加入极少量的、用土法提纯的尿素或二苯胺作为安定剂,以进一步抑制硝化棉在储存过程中的分解。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风险。炸药的研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苏婉和她的助手们,每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她们穿着厚实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简陋的防护眼镜和口罩,在通风条件并不算太好的实验室内,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各种危险的化学操作。

经过了近两个月的反复试验和无数次的小规模爆破测试(这些测试都在兵工厂外围专门开辟的、戒备森严的试验场进行),一九西二年西月下旬,苏婉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性能明显优于以往的“黑色闪电Mk-II”型炸药!

经过初步的威力测试(例如通过比较其炸毁同等厚度钢板或土木工事所需药量),“黑色闪电Mk-II”的爆炸威力,比之前的“黑色闪电”提高了约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爆速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安定性和抗潮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根据地潮湿多雨的环境下,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性能。

有了威力更强、性能更稳定的新型炸药,莫兴华便开始着手设计新一代的“莫氏攻坚炸药包Plus”。

针对之前“莫氏攻坚炸药包”在面对超坚固目标时威力不足的问题,莫兴华在新一代炸药包的设计中,引入了“模块化”的理念。他将标准的炸药模块设定为五公斤装药量(采用“黑色闪电Mk-II”),并设计了可靠的连接和捆绑机构。这样一来,前线的爆破手就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强度和类型,灵活地将这些标准模块组合成十公斤、十五公斤、甚至更重的组合式炸药包,以满足不同威力的需求。

更具创新性的是,莫兴华在“攻坚炸药包Plus”的设计中,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简易聚能战斗部”的应用。他在之前“没良心炮”炮弹聚能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他指导工人用薄铁皮或多层浸蜡硬纸壳,制作出不同锥角和口径的空心圆锥形或半球形药型罩,并将其固定在炸药包的一端或特定方向。在药型罩的空腔内,则填充上经过精确计算的、具有特定密度和形状的惰性物质(例如细沙、泥土或木屑)。

当这种带有药型罩的炸药包爆炸时,炸药产生的巨大能量将被药型罩汇聚和导向,形成一股速度极高、能量密度极大的金属射流或高压气体射流,从而大大增强其对钢筋混凝土、厚钢板等坚固目标的侵彻和破坏能力。这种简易的聚能效应,虽然还无法与后世真正的破甲弹相比,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疑是一种极具威慑力的“降维打击”手段。

此外,莫兴华还对炸药包的引爆装置进行了改进。他设计了更可靠的雷管固定和保护装置,并对导火索的连接方式和防水处理进行了优化,以确保在各种恶劣的战场环境下,都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起爆。

新一代“攻坚炸药包Plus”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盘龙峪兵工厂在爆破技术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为根据地部队提供了一种威力更强、使用更灵活的攻坚利器,更是兵工厂为应对日军日益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战略反攻,所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储备。

莫兴华相信,当这些蕴含着“黑色闪电Mk-II”和“简易聚能战斗部”双重威力的“攻坚炸药包Plus”,出现在未来的战场上时,必将给那些自以为固若金汤的日军乌龟壳们,带来一场真正的噩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