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书不太想跟八爷的福晋打交道,于是除了日常照面,必须的寒暄外,就没再说过什么话。-精?武_晓?税¨网· ·耕¢辛^嶵+全\
这回也没什么话好说:“廉亲王福晋……”
好在不用她向下说,皇上自己就把话接了过去。
“亲王福晋。”皇上冷哼了一声:“朕给了老八恩典,叫他做亲王,他倒也罢了,只是磕头谢恩,倒是他这个福晋十分悖逆张狂,不知感恩,只口出恶言。”
宋嘉书知道此事,不管是现实还是历史,她都知道。
四爷一登基,就封了四个总理事务大臣,除了自己的铁杆十三弟和隆科多外,便是马齐和八爷。马齐是先帝爷就重用的老臣了,得此官职,算是新帝对老臣一派的安抚。唯有对八爷的重用,有些出人意料。
而且除了肝胆相照的十三外,皇上在一众兄弟里就只把八爷升了亲王,派了重要差事。
自有人要给廉亲王贺喜,结果八福晋人前人后只道:“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②
这话自然也传到了宫里,宋嘉书只听皇上的语气,就知道他必是厌恶极了。?白.马`书+院- ?首?发!
甭管皇上给八爷升亲王之事,是如今初登基的怀柔政策,还是真的想要重用八爷的才能,亦或是心里有旁的缘故,但都不能被别人,尤其是一个后宅女人大剌剌的点出来。
而且说得还十分阴暗:直接把八爷的头给预定没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永宪录》评价宜妃得康熙“眷顾最深”出征会记得给宜妃写信捎特产,宜妃病了给她批准软轿。
②见于清史稿。
第74章 归京
皇上大约想起此事就如鲠在喉,继续冷道:“朕瞧着老八娶得这福晋与宜妃倒像是亲母女一般,俱是口舌刁毒,不知恭敬。”
宋嘉书其实有点明白宜妃和八福晋在闹什么——要是结局横竖不好,那不能无声无息的死,总得拉上新帝的名声垫背。
也是多年来的明争暗斗,实无回转的余地。
皇上在昏暗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其实这些人也罢了,朕心里所忧虑,唯有太后。^z¨h¢a*o_h/a\o~z^h^a~n,.?c¢o-m-”
宋嘉书已经沉默很久,此时便开口道:“皇上,皇后娘娘每日领着臣妾们去侍奉太后……”
想了想太后对帝后二人的态度和言语,实在没有什么能安慰到雍正爷的,于是便换了个思路:“太后娘娘近来常礼佛,用膳也好些了,太医都细心照料着呢。”
反正是不寻死觅活了。
而且太后到底是四爷的生母。她老人家虽然偏心,那也是偏心小儿子十四爷,又不会傻到偏心八爷九爷这种别人的儿子。所以太后对宜妃传播此等流言还是很不满的,在听说宜妃扯着自己之前的话当虎皮,还把宜妃训斥了一顿。
反正现在两人已经不是平起平坐的四妃了,一个已经是太后娘娘,上下分明。
皇上想起太后近来的举动,也觉得安慰些,他已经不指望亲额娘多护着他了,别作弄他就行,只是他想到一事,不免就沉甸甸的。
于是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坐在自己身侧的熹妃。似乎在安抚她,其实更像是在安抚自己。
“今日京外传回话来,应当是明日,最晚后日一早,十四弟就要到京了。只怕到时候太后娘娘见了他,心境动摇大悲大喜的伤身,你跟着皇后要多劝慰照料太后。”
一听十四爷要回来,宋嘉书的心也跟着沉甸甸起来。
太后娘娘好容易扑腾累了,没消停几日呢,怎么十四爷就要回来了呢。
——
且说如今先帝爷驾崩都一月了,十四爷还没到京城呢。
因康熙爷驾崩的时候是冬日,从京城到西北一路难免有些大雪封路的地段。哪怕康熙爷驾崩第二日,京里就有人传信往西北了,但等十四爷收到信儿的时候,京城这边皇上都登基两日了。
故而虽有‘皇上驾崩,天下缟素’的规矩,但边地人民群众碍于消息流通的速度,很可能京城人民都缟素完了,他们才收到信儿。再偏的地方,很可能皇帝都换了两年了,他们才知道。不是不敬,而是来不及缟素。
如今且把话题说回十四爷。
他骤然听闻皇阿玛驾崩的消息,整个人也有点崩,本想立马昼夜不歇奔回京城,结果还没动身,就迎来了镇国公延信。
这位寒冬腊月不顾过年直奔西北来的镇国公,是奉新帝旨意‘陪同’抚远大将军归京的。
同时还带来了任命年羹尧全权负责藏边事务的命令。
这给十四爷气的啊,他辛辛苦苦在藏边风餐露宿,顶着恶劣气候和刀兵血战了好几年,如今战事已毕,军事安稳,他甚至还带领藏地建立了办事处,结果一转头,皇阿玛驾崩了,自己的最高指挥权也没了。
他简直恨不得插翅膀飞起来,立刻回京去找新帝兼自己的亲哥哥理论理论。
但当十四爷看到延信总是盯着自己,而且反复催促自己赶快进京拜见新帝的时候,十四爷的逆反心理又上来了:我偏不!反正皇阿玛已经去了,我是赶不上见最后一面了,那我偏不听你这个新帝的指挥,何况你还小心眼的派人来监视我。这路,我还不赶了!
于是延信越传达圣谕,命十四爷即刻返京,不许再沿途会见其余官员,十四爷越要干。
把镇国公给憋屈的啊:虽有皇上的圣命在身,但他也不可能强迫十四爷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书群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