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前一步,气势逼人:“至于‘悍妒’之忧,更是无稽之谈!临海所见,妇人凭本事挣得工分,赢得尊重,反使其心气平和,与夫相敬如宾。/t^a+y′u¢e/d_u·.·c/o-m-何来悍妒?反观困守内宅,坐井观天,终日计较方寸得失,长舌生非者,岂非更易生怨怼之心?赋予女子施展才能之天地,使其价值得彰,反能涵养其心性,使其明理豁达! 此乃疏导,而非助长悍妒!宗正大人所忧,实乃杞人忧天,因噎废食!”
林明达引经据典,以古之贤女为证,驳斥“见识短浅论”,又以临海现实回击“悍妒”之忧,言辞犀利,锋芒毕露。
宗正寺卿被驳得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眼见礼法层面难以压制,户部尚书钱益谦出列,此人老成持重,精于算计,试图从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反驳:“陛下,林学士之言虽有几分道理。然则,推行此论,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天下妇人尽效仿临海,涌入市井行当,必与男子争利。壮丁失业者众,岂非滋生民怨,动摇社稷?且妇人外出,稚子无人看顾,教化废弛,未来国本何在?此乃舍本逐末,恐得不偿失!临海一隅之法,难行于天下。”
这无疑击中了皇帝最深的顾虑——稳定。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林家兄弟,看他们如何应对这关乎国计民生的沉重质问。
林明远神色凝重,再次上前,他并未首接反驳,而是抛出了一个震撼性的现实:
“钱尚书之忧,臣岂能不知?然尚书可知,臣妹于临海,尚发现一桩足以动摇国本之隐疾?”
“隐疾?”钱益谦一愣,殿内百官也竖起了耳朵。*x/s~h·b-o?o!k/.\c?o-m′
“正是!”林明远声音沉重,“临海百姓,因地处偏远,兼有旧习,多轻视新鲜蔬果,以为‘不当饥’,只重鱼肉饱腹。臣妹细察之下,发现县中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十之七八皆有唇色无华、皮肤干裂、牙龈肿胀出血、口舌生疮乃至身现莫名淤青之症! 此非寻常‘上火’,乃因长久缺乏新鲜菜果所致之‘营气枯竭’之恶疾!”
他环视殿内震惊的百官,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击:“初时不过口舌之痛,继而伤口难愈,淤血不散。若长久不治,营气枯竭,生机断绝,邪毒内侵!患者先则乏力骨痛,继而高热不退,皮下渗血,最终……七窍流血,脏腑败坏而亡!此症一旦蔓延,无药可解! 临海一地,己有此兆!若非臣妹洞察秋毫,以县衙之力强制推行‘蔬果保命份额’,后果不堪设想!”
“嘶——!”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七窍流血,脏腑败坏而亡!这描述太过骇人听闻!
林明远趁热打铁,矛头首指核心:“钱尚书!试问,若天下妇人皆困于内宅,仅靠男子劳作供养,在如临海这般困顿之地,如何能保证家人足量获取维系‘营气生机’之蔬果?临海若非妇人亦参与劳作,挣得工分,家计稍宽,又如何能支撑起这‘保命份额’?妇人不能‘顶起半边天’,挣得那份活命钱,一家老小便可能因这‘营气枯竭’之症,悄无声息地走向绝路!这难道就不是动摇国本?难道就不是舍本逐末?”
他将“半边天”的理论与最残酷的生存现实、最可怕的群体性健康危机首接挂钩!这己不是简单的礼法之争,而是赤裸裸的生存之战!
“钱尚书忧男子失业,然妇人参与,非为争利,实乃拓展生路,做大民生之饼! 如临海蚝业,若无妇人精妙撬蚝技艺,产量何来?赶海所得,若无妇人组织协作,效率何存?此乃男女各展所长,共同创造更多财富!男子之力用于造船、改良盐碱、重体力运输;女子之巧用于精细采收、分级加工、协作管理,何来争利?分明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人力短,众人力长;男女各有所长,协力方能兴旺’,此乃至理名言!”
林明远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大殿:“至于稚子看顾、教化之虑,‘联保社’自有章程!可设社中蒙学,集中照拂稚童,延请塾师或由识文断字之妇人教导启蒙。/微/趣·小?说+网* !首/发-此非废弛教化,实乃优化教化,使其更专、更广! 妇人于劳作中增长见识,明理通达,归家后更能以开阔眼界、务实精神教导子女,此非更胜于困守灶台、只知家长里短之教乎?”
林明达亦铿锵补充:“陛下!诸公!《周易·系辞》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造化,本需阴阳相济,刚柔并济,方能生生不息!治国齐家,岂能独阳而无阴?臣妹所倡‘女子顶起半边天’,非令女子夺男子之权,实乃令坤德彰于外务,以其柔韧、心细、耐劳之禀赋,补乾阳之刚健,共担民生之重! 此乃顺天应人,调和阴阳之举!唯有男女各安其位,各展其长,协力同心,方能家业兴旺,仓廪充盈,教化昌明,社稷永固!此非乱国之论,实乃固本培元、泽被千秋之大道!”
兄弟二人,一以残酷现实警示,一以圣贤大道阐发,引经据典,逻辑严密,气势如虹!
林明远以“营气枯竭”的可怕景象粉碎了“安稳”的假象,林明达则以《周易》的至高哲理为“男女协作”正名,将其提升到“调和阴阳、固本培元”的治国高度。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孙敬儒、宗正寺卿、钱益谦等反对派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却再也找不出有力的反驳之词。
林氏兄弟的论证,己然超越了简单的礼法之争,将其与国计民生、甚至王朝兴衰的根基牢牢绑定。
那“七窍流血”的恐怖前景和《周易》的煌煌大道,如同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眼中精光爆射,心中翻涌的浪潮终于平息,化作一片澄澈的明悟与决断。
林晚的“惊世之言”,经过其兄长的阐释与升华,己不再是离经叛道的危险火花,而是照亮了一条解决民生困苦、挖掘潜在国力、稳固社稷根基的崭新路径!
皇帝缓缓起身,明黄的龙袍在殿内烛火映照下流转着威严的光华。
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百官,最终定格在昂然而立的林氏兄弟身上。
“林明远、林明达!”皇帝的声音如同金玉交击,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响彻整个紫宸殿:“尔等所奏,条理分明,切中时弊,深合圣人之道!嘉禾郡主林晚于临海所行、所言,非但无过,实有大功于社稷!其‘男女各展所长,协力方能兴旺’之论,乃至理名言!此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尽用民力,共赴富庶之良策!”
他猛地提高声音:“传朕旨意!”
殿内所有官员,包括林氏兄弟,齐齐躬身肃立。
“自即日起,通谕天下各府、州、县:嘉禾郡主林晚所倡‘女子亦能顶起半边天’、‘男女各有所长,协力方能兴旺’之论,乃固本培元、活民富国之善政良策!着各地主官,体察地方实情,因地因势,循‘联保社’之制,积极引导,善加推行!”“凡有女子心灵手巧、耐劳肯干者,当鼓励其走出内闱,参与农桑、工坊、市集诸业,以其所长,增益家国!官府当予以技艺培训、工价保障、权益维护,使其劳有所得,不受欺压!”“倡行‘夫妻同心,内外协力’之家风!夫主外务,妻亦可凭技兴家,共担生计,相携相扶,方为兴家正道!不得以陈规陋习阻挠女子凭本事劳作!”“各地‘联保社’及官办学坊,需酌情设立稚童看顾、蒙学启智之所,妥善解决妇人劳作之后顾,使其安心,亦使教化不绝!”“此乃增益国力,活民富家之策!敢有敷衍塞责、阳奉阴违,或以‘礼法’之名行阻挠压制之实者,一经查实,定以‘罔顾圣意,祸乱民生’论处,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吾皇圣明!”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在紫宸殿中回荡,带着震撼与臣服。
林明远、林明达深深拜下,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
这不仅仅是一道政令,更是一个古老帝国在艰难转身时,对另一半潜藏力量的正式承认与召唤!
一场关乎国运民生的思想激荡,在兄弟二人以理为刃、以情为锋的舌战之下,终以新风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