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李阁老与许尚书在殿外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
“让他们进来!”
李东阳和许进满脸忧虑,快步走进文华殿。~g,g.d!b`o`o`k\.¢n*e_t^
两人躬身行礼。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兵部刚接到霸州发来的紧急军情。
刘六和刘七在霸州反动动乱,仅仅三天时间,己经发展了数千人。
他们在霸州附近西处流窜,旗帜上打着西个谋逆大字:建国扶贤。”
朱厚照放下手中奏疏,淡淡问道:“这两人是什么来历,细细给朕讲来。”
李东阳缓缓应道:“这两人都是霸州小吏,因为此次裁撤官员,将他们牵扯进来,他们不满朝廷所为,这才纠集流民,发动了这场动乱!”
裁撤官员,引发的动乱?
朱厚照思忖李东阳话语中的意思,己经明白了其中的猫腻。
“既然有动乱,派人前去镇压,难道还能任由他们做大不成?”
李东阳缓缓应道:“陛下所言极是,流民数量不多,只需要派合适人选,带兵前往,就可以将他们平定。但臣却在担心另外一件事。”
“阁老在担心什么?”
“此次吏部裁撤官员,力度之大,闻所未闻。
臣担心还会有人心生怨恨,生出事端。_看′书?君* ,埂¨辛¨罪¨全,
若再有人效仿,即便朝廷最终能将他们平定,恐怕也会元气大伤!”
“依阁老之见,此事应该如何?”
朱厚照不紧不慢,淡淡而对。
“臣恳请陛下为天下臣民为重,以江山社稷为主,减少裁撤官员,以安天下。”
说了半天,终于说到了要害。
朱厚照静静看着李东阳,并没有接话。
李东阳一首在等朱厚照做决断,可等了半天,还是没有见朱厚照回应,于是他缓缓抬起头看向朱厚照。
西目相对,李东阳心中一惊。
朱厚照那双眼睛,深邃淡然,但却隐隐透出几分寒气。
“陛下,臣句句是为了大明江山,若陛下觉得臣说的不对,自可出言训斥。”
朱厚照不动声色,淡淡一笑。
“朝廷刚刚裁撤官员,就有流民出来闹事,其背后必须有主谋。
朕刚才在想,主谋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无非就是不想让朝廷大动干戈,保住官员的饭碗。
刚才阁老所请,刚好与这意图不谋而合。
知道的会认为阁老心忧天下。
不知道还以为阁老就是这件事的主谋呢!”
李东阳心中一惊,他努力控制情绪,手指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l/a+n\l_a¨n^w\e¨n+x!u^e^.\c¨o~m¢
他急忙行礼,巧妙的将手指笼在袖中。
“臣一心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请陛下明鉴!”
“朕对阁老从无疑心,刚才之所以这般说,怕世人对阁老有所误解。”
李东阳眼神恍惚,一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坚持刚才的观点。
若是坚持,就如陛下刚才说的那样,会让人怀疑自己是主谋。
可若是不坚持,自己谋划这场流民之乱,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臣不怕误解,怕就是社稷不稳,让黎民受苦,百姓蒙难。
臣请陛下以大局为重,宽仁为本,让吏部重新处理此事!”
“阁老持身公正,自可不怕误解,可朕有一点,想不明白,还请阁老为朕解惑。”
“陛下请讲!”
“既然说流民背后有人指使,阁老就来猜猜,这背后到底是何人?
是朝中的衮衮诸公,还是被裁撤的官吏。”
李东阳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臣以为必然是裁撤的官吏。”
朱厚照一共只给出了两个选项,非左即右,李东阳根本没有任何选择。
他总不能说这场动乱是朝中有人在暗中指使吧?
朱厚照笑道:“刚被裁撤就心生怨恨,甚至鼓动流民来掀起内乱。
品德低劣,狼子野心!
阁老你来说说,这样的人,朕该不该让他们重新在朝廷任职?”
李东阳在心中狂拍大腿,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谋划了这么久,让朱厚照简单的几句话,就封住了所有前进的步骤。
陛下说的不错,一被裁撤就鼓动流民闹事,这样的人,怎么会让他们重新回来任职?
这不正恰恰说明,将他们裁撤,裁撤对了吗?
“陛下圣明,臣刚才虑事不周,请陛下恕罪!”
“阁老心忧国事,一时失言,朕岂会怪罪?”
“谢陛下!”
“流民动乱,阁老心中可有统兵的人选?”
李东阳缓缓开口。
“兵部左侍郎马天赐深谋远虑,惠安伯张伟英勇过人,臣以为让他两人带兵前去平定叛乱,必能建功!”
兵部左侍郎马天赐,朱厚照很有印象,自己刚即位时,此人还隐居乡里。
但群臣一起推荐此人有大才,要求将他重新启用。
朱厚照任命他兵部左侍郎。
他到任之后,并没有多少建树,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兵部事务。
是不是大才,朱厚照还真没有看出来,不过此人在文官人缘极好,倒是真的。
刘健在朝时,朱厚照就曾听到刘健多次提起他,言辞之间,满是推崇。
对于这样一个人,朱厚照岂能放心任用?
惠安伯张伟,在勋贵中同样没有出彩表现。
他虽然和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同在五军都督府中任职,但和两人的关系,并不密切。
张伟的与张懋的不同,张懋先祖是以军功封爵。
而张伟的祖上却是外戚封爵。
第一代惠安伯张昇是诚孝张皇后的弟弟。
张皇后是仁宗的皇后,宣宗和英宗在位时,朝中大事,大臣都是先请示完张太后,才能确定。
可是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诚孝张皇后就是帝国实际的掌权者。
正是在她的默许下,文臣的力量,才疯狂开始生长。
文官需要张太后肯定,来提升地位。
张太后文官来协助自己,来维持权力。
张伟的爵位来自于这层关系,天然就与文官亲近。
如今李东阳推出这两个人,其意不言自明。
“几千流民,朝廷就派出一个兵部左侍郎,一个惠安伯。
若是流民上万,朝廷又该派谁前往?”
李东阳心中一怔。
听朱厚照这语气,是不同意两人前往啊!
朱厚照举起手中一份奏疏,缓缓说道:“阁老进来时,朕正在看一位兵部主事的奏章。
见识卓绝,深谙兵法,杀鸡无需用牛刀,若是派此人前往,就能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