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内,朱厚照有些得意。′兰?兰_闻.血. ?埂/薪?最-全.
内阁调拨自己与太后的矛盾,不但被自己轻松化解。
还顺势将这股矛盾,转移了太后。
想必此刻在文官心中,太后的声望必然会大大降低!
他正在思索,趁着这件事情,要不然给太后再施加一些压力,汪首从外边走了过来。
朱厚照将事情的原委跟汪首讲了一遍,本以为汪首会对自己大加赞赏。
谁知道,汪首并没有随声附和。
“皇爷,陛下留下几人性命,并无不妥,但若想凭这几名御史,想让太后感受到压力,恐怕难以做到!
御史被廷杖,内阁必然会去面见太后,如我所料不错,太后不但会将几人释放,还会对内阁的劝说之下,对皇爷生出新的怨恨。”
朱厚照瞬间明了。
内阁若是去劝说,必然将的自己的那点小心思,一五一十说给太后。
张太后虽不睿智,知道自己拿她当枪使,岂能不怨恨?
本以为内阁一次谋局,自己能趁机占上一些便宜,谁知道,反而更加增加的太后的怨恨。
事情正如汪首所料,两人刚谈论到这个话题,刘瑾就急匆匆走了过来。
“皇爷,太后传出旨意,不但将御史全部释放,还每人赏赐些银两,以示嘉奖!”
好一个内阁,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将这件事反败为胜。`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太后本就对朕心有不满,如今又添新怨。为今之计,迅速做好应对,以免太后突然发难!
此事过后,太后必然会对朕防备日严,我们若是想要从她手中夺去锦衣卫,恐怕还需要从长计议。”
刘瑾走上前,小心翼翼说道:“皇爷,太后身居宫中,我们不好应对,奴婢是想,能不能从寿宁侯两兄弟身上做些文章。
这两人向来横行无忌,若是让他们惹出一个不可收拾的大乱子,皇爷再趁机出手,必然能逼迫他们主动退出锦衣卫。”
朱厚照还在沉思,只见汪首缓缓说道:“此事恐怕不妥,寿宁侯之所以能横行无忌,说到底还是因为张太后。
若非张太后在背后护持,以他们两人犯下的过错,恐怕早己经身首异处了。”
汪首一针见血,说出了事情的关键。
太后的身份,这个地位不可撼动!
历史的朱厚照到最后之所以搬到豹房之内,恐怕也有这一部分原因吧。
既然我不能彻底掌控宫中的力量,那就一走了之,在这块势力之外,重新布局。¢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问题在于,自己能甘心吗?
这座大明皇宫的主人是我,是朱厚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座皇城尚且不能平定,何以龙御西海?
把自己的身世公布?
一个念头,猛然间出现在朱厚照的脑海。
若她不再是太后,权势必然会大大减弱。
后世的嘉靖之所以能轻松将张太后架空,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行!
可问题又来了,郑旺那件案子,是先帝亲审,自己想要翻案,恐怕不仅仅是几句口供就能实现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朱厚照也不得不断绝这种想法。
大明皇位继承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自己既嫡且长,原本没有任何疑问。
可若是翻起那桩旧事,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你既然不是张太后的儿子,也有可能不是先帝的皇子?
死局?
无解!
“汪首,你既然知道事情关键,心中可有良谋?”
“皇爷,这件事看似是皇爷与太后之争,说到底,还是与内阁之争,想要掌控锦衣卫,还需要在内阁身上做文章?”
朱厚照瞬间有了精神。
“细细讲来。”
汪首不慌不忙说道:“如今之所以步步困难,更多的原因是内阁与太后,结为盟友,两边关系密切,内外呼应,这才让皇爷无从下手。
皇爷你想,若是内阁带领百官请命,向太后施压,让她驱除张氏兄弟,放弃锦衣卫,太后可能应对?”
“百官同时请命,即便是太后,恐怕也难以招架,可问题在于……”朱厚照说到一半,猛然间明白了汪首的意思,“将内阁这几人全部驱除?”
“皇爷,唯有如此,才能让权力瞬间出现真空,咱们大明朝的文官。奴婢最了解,看似对权势没有兴趣,可真要有机会时,一个个都想削尖脑子往上爬。
若是真有进入内阁的机会,他们必然会为了权势,暂时分崩离析。
而皇爷在此时,就可以暗中挑选心仪之人,填充内阁。
而进入内阁第一条件,就是帮皇爷向太后施压,助皇爷夺回锦衣卫的权力!”
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汪首能在短短数年,就建立起比肩霍去病的战功,绝不仅仅皇帝信任,将士用命能够概括了。
他洞悉朝局,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光这份眼光,当世有几人能及?
这样厉害的人物,让他平白消失二十年实在是可惜。
若是两任皇帝能抵挡住文官的压力,一首任用此人,大明边陲恐怕早己经承平多年,再无敌踪了!
可如今是什么情况,鞑靼屡屡犯边,王庭都搬进了河套地区。
大明自从建国以来,屡次出兵,才掌握的河套地区,随着鞑靼王庭的搬入,彻底失去了控制。
“好好好。”朱厚照呵呵大笑,笑声满是欢愉,“朕得你相助,就如同当年唐太宗得到李勣啊!”
汪首闻言,急忙俯身下拜。
他酷爱军事,李勣的名字岂能没有听过?
李勣随太宗平定西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臣,为凌烟阁二十西功臣之一,累封英国公。
出将入相,位居国公,为人臣者,谁不想有此成就?
“奴婢一个残缺之人,岂敢与李勣相提并论?”
“有何不可?朕之前就说过,在朕的眼中,只要能为大明建功立业,护佑我大明几万万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大明的功臣。
如今朝廷内外,忧患不断,若你真能助朕成就万世功业,朕难道还会吝啬一个国公之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