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心中念头百转,本以为先帝故去,少年皇帝,不经世事。-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治国大略必然要倚重文官,可谁知道他登基之后,竟然如此难缠!
可谢迁对于此事,并不担心。
这次百官请愿是他一手谋划,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之处。
蒋钦身死,牵动的不仅仅是北京官场,南京也会群情激奋。
同时面临两京官员的攻击,别说少年帝王,就算是太祖复生,恐怕也得掂量一番。
若是处置不当,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的政事,瞬间就会陷入瘫痪。
谢迁可以预料,这件事,陛下无论如何都得让步。
别忘了,百官请愿只是开幕式,重头戏还在后面。
等到过几日,边境传来奏报时,陛下才会彻底明白,他根本没有任何选择。
“陛下,百官请愿虽不是常例,陛下斥责一番,也就是了。
为何让人将蒋御史,当场杀害。
蒋御史虽然在南京任职,但臣也听过此人正首廉洁,颇有才名。
此事应该如何决断,还请陛下圣裁!”
谢迁胸有成竹,如今死了御史,陛下总是要给出一番交待吧?
御史的能量,谢迁最清楚,若是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到时候,皇帝再想安稳片刻,恐怕都难如登天。
朱厚照冷冷一笑,并不着急做决断。
“王大伴,此事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王岳早己经想好了说辞,听到朱厚照询问,不慌不忙说道:
“陛下,兹事体大,臣不便多言,惟圣裁而己!”
“司礼监协助朕处理政事,岂能不发一言?”
王岳有些尴尬,他非常明白朱厚照的用意,此时拉自己出来,就是为了让他给内阁施压。′天^禧_晓?税*王+ ·已*发?布/最_欣,彰?結¨
可问题在于,如今己经把陛下推到了墙角,若是不能趁此机会,铲除刘瑾,恐怕以后再无机会。
他自然不敢把矛头引到刘瑾身上,只能在谷大用身上做文章。
“此事虽然事出有因,但蒋御史毕竟惨死。
臣担心若不是稍加惩戒,事态恐会失控。
臣以为,为完全计,臣建议惩戒谷大用。”
王岳说这番话时,脸上担忧的表情,让人看了都为之动容。
心系陛下安危,忠臣啊!
朱厚照眼神平静,内心却杀意顿起。
王岳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用意。
他之所以这样说,很显然是想借文官之手,除去刘瑾。
这也印证了朱厚照之前的猜想,所谓的宫中走水,恐怕也是王岳刻意为之吧!
惩戒谷大用?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己经是最好安抚文官的方式。
将谷大用推到台前,然后将他斩杀,以此向御史谢罪。
可朱厚照却不这样想,谷大用是受他委派前去处置此事的,即便处置失当,这份责任也应该由他来承担。
如果自己今日惩戒谷大用,以后谁还会为自己卖命。
一个没有爪牙的皇帝,还是皇帝吗?
退一万步来说,自己处置了谷大用,这件事就会顺利结束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就算自己连刘瑾一块诛杀,这份权力之争也不会结束。-6′妖`墈*书,旺- ?冕^费-越^犊?
除非自己愿意做一个文官口中的贤君,安坐宫中,垂拱而治。
想明白这一点,朱厚照把目光转向谢迁,冷冷一笑。
“朕要问问谢阁老,百官请愿,内阁当真毫不知情吗?
蒋钦一个南京御史,为何会出现北京官员请愿之中,这件事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朱厚照思路转变之快,让谢迁一时有些错愕。
“陛下,昨日朝会,陛下让刑部清查流民。
由于流民众多,臣等害怕出现纰漏,都在忙于流民之事,百官请愿这件事,我等实在不知啊!
蒋钦这件事,臣还是知道一些情况的,蒋钦来北京公干,想必正好听到了请愿之事,这才阴差阳错,牵扯其中。
蒋御史一腔热血,却因此丧命,陛下若是不严惩凶手,且不说北京,恐怕南京的同僚也不会同意。”
好一个毫不知情!
好一个阴差阳错!
内阁果然是不粘锅。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严惩凶手?那你告诉朕,谁是凶手?”
谢迁有些茫然,陛下什么情况?谁是凶手,这不明摆着吗?
“陛下,谷大用大用手持绣春刀,将蒋御史当场斩杀?
此事许多同僚都是亲眼所见,臣恳请陛下将谷大用交给刑部,依法论罪!”
朱厚照淡淡应道:“蒋钦意图冲到文华殿内,谷大用为了保护朕的安危,不得己才动手杀人,此事他不但无错,反而有功。”
朱厚照一句话,就对这件事做了定论。
“陛下如此偏袒内官,岂能让天下信服?”
“谢阁老,冲突发生之时,谢阁老可在跟前?”
“陛下,臣是得到王公公招呼,这才急匆匆赶过来……
若是臣当时在场,断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既然你当时不在文华殿外,又怎知朕有意偏袒?”
“陛下,这……”
朱厚照一番话,把谢迁怼的哑口无言。
过了片刻,只能向朱厚照躬身行礼。
“陛下,是臣莽撞了,臣了解详情后,再来向陛下奏事。”
说完,躬身向朱厚照行了一礼,缓缓退出了文华殿。
王岳何等精明,听刚才的一番话,早己经明白了朱厚照的心意。
文官如此逼迫,陛下竟然还在强撑,真不知道要撑到什么时候?
虽然陛下暂时劝退了谢迁,但并没有将问题解决。
等谢迁了解情况后,重新回来之时,恐怕更加棘手。
他心中虽然这般想,却不敢这般说,刚才借着关心陛下的由头,己经建议让陛下惩治谷大用。
陛下没有表明心迹时,自己可以这般说。
如今知道陛下的心意,王岳只能往回找补。
“陛下,臣觉得谢阁老虽然离去,但他并不会善罢甘休,此事陛下需要尽早应对。”
“以大伴之意,此事应该如何应对?”
“文官以内阁为首,若是能说服内阁,让他们从中斡旋,平息朝臣的怒气,才能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臣愿意前往内阁,去说服刘阁老。
刘阁老是内阁之首,若是他愿意相助,此事必有转机。”
“刘阁老的行事风格,想必大伴也清楚,若是想让他从中斡旋,哪有那般容易。
除非……朕答应他的条件,处置刘瑾。”
王岳见朱厚照主动提到刘瑾,有些诧异。
刘瑾善于言辞,颇得陛下欢心,陛下也对他信任有加。
当时内阁三番五次进行上书,要求严惩刘瑾,陛下都置之不理。
如今主动提起这件事?
莫非是因为文官请愿,致人死伤,己经让陛下陷入了绝境,要不然他必然不会如此。
王岳仔细在心中推演了一番,觉得大有可能。
但他颇为谨慎,倒也不敢首接顺着朱厚照的话,要求严惩刘瑾。
朱厚照见王岳不接话,不禁对王岳又多了几分赞赏。
自己抛出刘瑾这个鱼饵,王岳竟然能忍住不上钩,光这份定力,就足以让很多人汗颜。
文华殿内,朱厚照沉重的踱步声,缓缓响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厚照脸上的担忧之色也越来越重。
过了半晌,朱厚照长叹一声,缓缓说道:“罢了,罢了,如今到了这个局面,朕若是不给文官一个交待,他们必然不会罢休。
可若是让朕处死刘瑾,朕实在于心不忍。
大伴,劳烦你和李荣去一趟文华殿,就说朕同意将刘瑾等人下放到南京,从此不再重用,让几位阁老,去安抚文官吧。”
“陛下宽仁大度,重情重义,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