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穿越成正德,朕要改写大明剧本 > 第2章 :试探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王岳目瞪口呆,想要张口说话,却发现被朱厚照这句话震得无言以对。*d?u/a.n_q¢i/n-g-s_i_.¨n`e¨t.

朱厚照却不理会这么多,大明自太祖立国,对贪腐六十两银子以上,剥皮实草,都不能阻挡官员的贪腐问题。

如今过了一百多年,好多制度早己经名存实亡,流于形式,若说官员都清正廉明,鬼才相信?

水至清则无鱼,对于贪腐,朱厚照倒是不担心。

历朝历代,愿意做事能做事者,有几个是白玉无瑕的正人君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百姓并不怕官员贪腐。

在你贪腐的同时,给老百姓办实事。

你不能吃着饭,砸锅啊!

像海瑞那种油盐不进的士大夫,看似白玉无瑕,持身公正,可他能担当大任吗?

若将一国之相的交于他,能海晏河清吗?

这种人只能作为精神领袖,作为一种图腾。

真正能做事的人,必然是能在淤泥中打滚嬉戏,又能在庙堂之上坐而论道。

真正让朱厚照担心的是,是不断失衡的政治失态。

大明立国不久,就建立了以勋贵和文官为支柱的并行体系。

两大支柱,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在英宗之前,这种体制运行还算平稳。

可土木堡之变之后,英宗北狩,大明勋贵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政治上勉强维持的局面,瞬间轰塌。

朱厚照知道,就算没有经历土木堡,这种力量也早晚会失衡。

原因很简单,勋贵只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往往出现在王朝初期。¨c?n_x.i!u?b¨a¢o+.\n¨e!t.

随着政局的稳定,勋贵就会逐渐平稳,最终在繁华中不断消磨曾经的热血,变得难堪大用。

可文官集团却完全相反,他们在乱世时,并没有多少立足之地。

可随着政局的稳定,在科举取士的制度下,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会进入到朝局之中。

一个日薄西山,逐渐腐朽。

一个朝气蓬勃,不断纳新。

这两股力量最终的悬殊,会越来越大。

自从成化开始,皇帝就己经感受到了这种差距,所以成化皇帝,才会不断重用太监,来维持这种平衡。

可惜这种平衡,来到弘治时,彻底失去了掌控。

文官集团的权势,己经到了大明的一座高峰。

按照这样的局势,进行发展。我非相、实乃摄的内阁大学士横空出世,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今朱厚照想要控制局面,能够依靠的恐怕也只有宦官。

想明白这一点,朱厚照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两人回到文华殿,朱厚照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坐在软榻之上,开始随意翻看奏章。

刚看了上面的几封,朱厚照胸膛中就莫名燃起了火焰。

内阁几人上的奏折,虽然措辞不同,可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天灾不断,天象示警,乃是自己不修德行所致。

若想避灾,除了听内阁的谏言之外,还需要下旨自省!

奏折中还列举了他数条罪状。.5/2¢0-s,s¢w..¢c`o/m·

沉湎骑射、游玩无度!

久旷圣学、视朝渐晚!

私设官田,扰民无数!

宠信宦官,祸乱朝政!

朱厚照有些心烦意乱,他放下奏章,淡淡问道:“如果朕没有记错,这己经是内阁这几日来,第三次上书了吧?”

王岳应道:“陛下记得不错,正是第三次。”

“大伴,这件事你怎么看?”

“三位阁老,忧心国事,劝诫陛下,乃是老成持重之言。

陛下年纪尚幼,应该多听三人的忠义之言,才能有所进益,成为像先帝那样的明君。”

像先帝那样的明君?

朱厚照心中冷笑。

“看来你的意思,也是让朕下旨自省?”

朱厚照语气虽然依旧平淡,但落在王岳耳中却如同一个炸雷一般,轰鸣不己。

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掌控东厂,看起来位高权重。

可对于皇帝来说,他就是一个家奴,不论这个皇帝如何年幼,如何根基薄弱,都是如此。

当年汪首何等权势?到最后皇帝的一纸诏令,就黯然回到南京,无人问津。

王岳慌忙伏倒于地,表情惶恐且无辜。

“陛下明鉴,臣只是心忧陛下安危,才劝陛下听从阁老之言。

骑射虽能强健身体,但毕竟是武事,稍有不慎,就能让身体受到损伤。

陛下贤明睿智,乃古往今来少有的圣君,垂拱而治,就可以成就万世之名,实在不必亲身犯险。”

避重就轻,言辞恳切,表情惶恐,恰到好处。

能在这深宫生存下来的,演技果然精湛。

垂拱而治?不费力气就能使得天下太平,朱厚照不相信。

权力就像是一场角力赛,自己一旦松手,文官的权势就会肆无忌惮的野蛮生长。

真到了文官权势滔天的一天,自己这个皇帝,恐怕就真成了傀儡了。

鉴于朱厚照前世的经历,他内心深处永远不会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傀儡。

既然己经无法在前世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只有在这个时代,将他变为现实。

“起来吧,朕岂能不知道你的心意,刚才不过是随口一问,大伴何必如此紧张?”

朱厚照表情淡然,眼神却带着一丝意外。

似乎是在告诉王岳,朕说啥了,就让你如此紧张。

同样都是久经宦海,谁还不是演员?

王岳看着朱厚照眼中的表情,心中稍定,这才符合他心中对于朱厚照的认知。

年少轻狂,任性而为。

“大伴啊,三位阁老的做事风格想必你也了解,看他们这次的态度,若朕不给他们一个答复,恐怕他们不会消停。”

大明文官的做事风格,朱厚照很清楚,今日是几位内阁上奏书,明日就可能是六部尚书。

他们或为同年,或为乡党,为了清名,悍不惧死,这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足以让皇权忌惮。

对于朱厚照的担忧,王岳心知肚明。

“以臣看来,三位阁老之所以上奏疏,其意并不是让陛下下旨自省,而是能期盼着陛下远离弓马骑射,亲贤臣,远小人,成为一代英主。”

亲贤臣,远小人?这话朱厚照很耳熟。

王岳随意的一句话,却让朱厚照心生警惕。

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发表言论,这不是文官一贯的作风吗?

王岳身为一个内臣,莫非与文官有牵扯。

想到这里,朱厚照心生惧意。

似朱厚照这种身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从来不怕外部的风险。

哪怕鞑靼明日集齐十万大军,攻破北京城,朱厚照也无性命之忧。

只要他脸皮够厚,下令迁都,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会一路护送自己,离开北京,去寻找一个安全所在。

而朱厚照在宦海中沉浮多年,是真正的强者。

而对于强者来说,脸皮恰恰是他最不看重的。

只有那些弱者,才会为了所谓的脸面,而望而却步。

在这个高位之上,真正的危险,只在萧墙之内。

天子号称真龙,但他毕竟不是真龙,同样会流血,会死亡。

后期的那位道君皇帝,何等权谋,何等手段,还不是差点死在几位宫女之手?

在朱厚照的固有印象中,王岳持身公正,刚正不阿,就连先帝也对他多加赞誉,这才授予要职。

穿越过来的朱厚照,微一沉吟,就明白这八个字的评价,恐怕言不符实。

能在阴暗的内宫之中,一步步脱颖而出的,都跟刚正不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若是此人真与文官有牵连,自己又如何自处?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朱厚照决定开始试探。

“如今朝廷之中,谁是贤臣,谁又是小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