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盛世余晖,传承不息
又一个十年过去,李阳已年过花甲,步履虽不如从前矫健,眼神却依旧清亮。+q′s¢b^x\s?.?c,o\m¨
这日是华国的“丰收节”,朔州城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超级稻的亩产早已稳定在两千斤,新培育的“耐寒棉”让北疆的冬天不再寒冷,南洋的香料、西域的葡萄、中原的丝绸堆满了互市,连波斯的使者都带着王子来参加庆典,说是要“向华国学习治国之道”。
李阳坐在观礼台上,身边是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阿依莎。.l+a^n¨l_a?n-w-x¢..c~o?m¨台下,念安作为华王,正宣布今年的丰收成果,声音沉稳有力;刘月站在他身侧,作为商部总长,正与波斯王子交谈,举手投足间既有刘承的精明,又有李阳的从容;周虎的儿子周豹已是北境大将军,带着护卫队巡逻,铠甲上的稻穗纹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看月丫头,跟波斯王子谈得挺投机。”阿依莎笑着打趣,“要不要问问,她愿不愿意嫁去波斯?”
李阳摇摇头:“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微-趣?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再说,波斯王子看她的眼神,倒像是想入赘华国呢。”
两人相视而笑,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岁月的温柔。
庆典进行到一半,前皇帝在两个小吏的搀扶下,也来了观礼台。他已是八十高龄,行动迟缓,却坚持要来看看每年的丰收节。“李……李老,”他望着台下欢腾的人群,声音哽咽,“当年我总想着权力,却忘了,百姓要的不过是一碗饱饭,一个安稳的家。是我错了。”
李阳拍了拍他的手:“都过去了。你看现在,不是很好吗?”
【虽然系统已休眠,但这片土地的生机,就是最好的回响。】
庆典结束后,李阳带着一家人去了超级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小孙子李稷(李念安的儿子)正跟着老农学割稻,动作笨拙却认真。
“爷爷,先生说,这稻种是您当年从‘天上’带来的?”李稷仰着小脸问,眼里满是好奇。
李阳笑着摘下一串稻穗,递给孙子:“不是从天上,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他指着身边的人,“你看,王伯种了一辈子地,张叔修了一辈子路,你奶奶救了一辈子人,这才是华国越来越好的原因。”
李稷似懂非懂,却握紧了手中的稻穗:“那我也要像爷爷一样,让大家都有饭吃。”
夕阳将一家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稻浪翻滚,送来阵阵清香。李阳望着这片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土地,望着身边血脉相连的亲人,望着远处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心中再无遗憾。
他知道,自己的故事终有落幕的一天,但华国的故事,会像这超级稻种一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生根、发芽、结果,永远流传下去。
夜色渐浓,朔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温暖了整个北疆。属于李阳的传奇,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呼吸里,成为了永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