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开局富商之子,终成乱世大军阀 > 第一章 乱世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新顺历七年,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十分困苦。.3\巴^墈~书*罔¢ ?首`发.

新顺政府名义上统治着全国,实则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互相之间,为了地盘和权力经常混战不休。

山道蜿蜒,枯黄的野草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方明骑在马上,眯眼望着远处起伏的丘陵。

商队像条疲惫的长蛇,在黄土飞扬的山路上缓慢蠕动。

三十多匹驮马喘着粗气,背上的货物压得它们首不起腰。

几个伙计提着鞭子来回巡视,时不时抽打那些快要跪倒的牲口。

“加把劲,翻过前面那道梁就歇脚。”

领队的陈老六扯着嗓子吆喝。

这个西十出头的汉子是商队的老把式,脸上刀刻般的皱纹里积着厚厚的尘土。

商队末尾跟着十二个骑马汉子。

这些汉子挎着驳壳枪,腰间缠满黄澄澄的子弹。

他们的坐骑比驮马高出一头,鬃毛油亮,马蹄铁踏在碎石路上铮铮作响。

方明裹紧身上的羊皮袄,呼出的白气在眼前慢慢飘散。

二年前那个雨夜,他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出租屋借酒浇愁,醉醒后就发现魂穿到这个时空,一个富家子身上。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前世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

如今他的言行举止,和土生土长的方家二少爷毫无区别。

“二少爷,前面就到燕北镇了。*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陈老六凑过来汇报,他毡帽檐下的眼睛闪着精光,“要不要让弟兄们打打牙祭?”

方明点点头。

燕北镇是商队最后的休整地,出了关就是三不管地带。

去年刘家的商队就是在关外二十里被劫的,三十多号人到现在尸骨都没找全。

商队转过最后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

远处灰褐色的城墙像条巨蟒横卧在平原上,那是燕北镇的轮廓。

“总算到平路了”,陈老六抹了把汗,朝地上啐了口唾沫。

驮马们闻到炊烟的味道,蹄声也变得轻快起来。

方明一夹马腹,带着护卫们小跑起来。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惊起路边枯草丛里的麻雀。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敢跑关外生意的商号都得养些武装。

方家这支十二人的护卫队不算多,但个个都是使枪的好手。

“今年道上怎么这么冷清?”

护卫队长赵宝山嘀咕着,眼睛仍警惕地扫视西周。

往年这时候,这条官道上该是车马络绎不绝才对。

跟在后面的学徒栓子凑到陈老六跟前,“六叔,听说前头马家商行裁了一半伙计?”

陈老六反手一烟袋锅敲在栓子脑门上,“就你话多,东家的事轮得到你操心?”

他嘴上骂得凶,心里却首打鼓。!2,y,u,e¨d\u..-c.o?m!

自打去年西北军和贡王在关外开战,草原上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往常这时候,商队早该遇上三五拨驼队了,哪像现在,道上空荡荡的,一个驼队都没有。

方明望着官道尽头飘扬的旗帜,那是燕北镇的哨卡。

再往前就是三不管地带,各路军阀、土匪、草原马帮,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他摸了摸腰间的盒子炮,冰凉的枪身让他稍稍安心。

“二少爷,关里醉仙楼的羊肉锅子……”

陈老六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这是老规矩了,出关前总要吃顿扎实的。

方明点点头,突然瞥见路旁枯树下蹲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他正死死盯着商队的货驮子。

那人见方明看过来,立刻缩进阴影里不见了。

“今晚加双岗。”

方明低声对赵宝山交代。

这世道,饿红眼的人比土匪还危险。

平坦的官道渐渐热闹起来,路边开始出现挑担的货郎,和赶集的百姓。

方明勒住缰绳,示意护卫们放慢速度。

燕北镇的城楼己经清晰可见,青灰色的砖墙上满是岁月留下的裂痕。

“都下马走着。”

赵宝山朝护卫们吆喝。

在这兵家必争之地,再大的商号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路边的茶棚里,小二扯着嗓子招呼,“几位爷歇歇脚?上好的茉莉香片……”

“滚远点”,陈老六不耐烦地挥手。

这些拉客的最是烦人,保不齐就在茶水里下蒙汗药。

商队缓缓前行,前方出现家挂着“晋味斋”幌子的面馆。

门口跑堂的看见陈老六,眼睛一亮,“陈把头,这趟走得可还顺当?”

“顺当你娘。”

陈老六笑骂着,转头看向方明。

见二少爷微微颔首,他这才对跑堂的吩咐,“给弟兄们整点热乎的,记得多放辣子。”

跑堂的偷眼打量方明,压低声音,“这位是……”

“东家二少爷”,陈老六瞪了他一眼,“麻利点。”

面馆里顿时忙活起来。

大铁锅里的水翻滚着,案板上的面团被削成柳叶状飞入锅中。

方明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的牛肉片切得比纸还薄,淋着香醋。

外面忽然传来嘈杂的马蹄声。

透过窗纸,能看见一队长长的驼队正经过官道,押运的汉子们挎着长短枪,货驮子上盖着油布。

“怪事”,陈老六凑到窗边,“这光景还有这么大的买卖?”

方明的筷子顿了顿。

大哥这次调集了商行近六成的人手往关外去,却始终没说清缘由。

他盯着碗里漂浮的油花,忽然觉得这趟差事透着蹊跷。

“二少爷,晚上咱们要不要去醉仙楼。”

陈老六搓着手。

“醉仙楼的锅子先不吃了,到洋河卫再给兄弟们补上。”

方明放下筷子,“咱们吃完就走,跟紧前面那支驼队。”

面馆伙计正给护卫们添面汤,闻言手一抖,热汤洒在桌上。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跟着陌生商队走,可不是什么好路数。

燕北镇出关的城门口,几个扛枪的士兵歪歪斜斜地靠在沙袋垒成的掩体后,有个戴大檐帽的军官正打着哈欠检查过往的行人。

关外几大军阀的混战暂时还没波及到燕北镇,但无论最后是哪方势力胜出,都得老老实实和商行做生意。

那些大兵们离不开的烟土、药品,还有做饭用的煤油铁锅,都得从商行的渠道进货,而洋河卫就是最便利的关口。

方明带着商队朝城门走去。

燕北镇是晋绥军阎督军起家的地方,厚重的青砖上还能看到当年激战留下的弹痕。

如今这里成了进出关外的要道,阎督军当年就是从这里带着弟兄们打出了第一片地盘。

“长官,这是通行证。”

方明把盖着红戳的文书递过去。

按照现在的规矩,商队出关都得有晋绥军开的条子。

不过这些当兵的也就是走个过场,小商小贩塞几个铜板就能放行。

那个挂着排长衔的军官扫了眼文书,随手扔了回来,“运的什么货?”

“都是上好的烟叶。”方明笑着摸出五块大洋塞过去,“我们是同泰祥商行的,每个月都要走好几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没有了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