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煤灰拍打在玻璃窗上,陈志远盯着桌上那封辞职信,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出一段急促的节奏。/衫-巴\看^书/蛧_ ~已·发\布!醉·鑫?璋,踕\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落款是"柳河镇加盟店厨师赵大勇"——这是本月第三个辞职的厨师。
"又让国营饭店挖走了?"苏晓梅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茶杯放在辞职信旁边,热气在信纸上晕开一片水痕。
陈志远摇摇头:"这次是市里的涉外宾馆,月薪一百二,包分配住房。"他推开算盘,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看着让人头疼。加盟店开到第二十三家时,厨师短缺的问题终于像座大山般压了过来。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老王的大嗓门穿透门板:"不行!祖师爷的规矩不能破!"
陈志远推门出去,看见训练室里老王正和一个年轻人对峙。地上散落着面粉和打翻的调料罐,空气中弥漫着花椒和桂皮的辛辣气息。
"怎么回事?"陈志远问。
年轻人梗着脖子:"王师傅非要我从杀鸡开始学,三个月了还不让碰灶台!我在技校学过烹饪理论......"
"狗屁理论!"老王脸涨得通红,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老子当年在朝鲜,这把刀既能杀美国鬼子也能杀鸡放血!厨子的刀工是见血的功夫,你当是小孩过家家?"
陈志远的目光在刺刀和年轻人苍白的脸上来回移动。传统的师徒制已经跟不上扩张速度,但现代化培训又该从哪里入手?
"陈厂长!"楚明月的声音从大门处传来,"快来看!"
县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一面褪色的红色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国营东风饭店职工下岗再就业洽谈会"。横幅下,几十个中年男人蹲在台阶上抽烟,他们清一色地穿着泛白的蓝色工作服,胸前印着"东风"二字。
"全是大饭店的老师傅。"楚明月小声说,"听说东风饭店改制,年轻人都留用,这些老家伙......"
陈志远的心突然怦怦直跳。他认出了蹲在最前面的那个秃顶男人——五年前他还在县委当秘书时,陪领导去东风饭店吃饭,就是这位张师傅的一道"开水白菜"让省里领导赞不绝口。
"张师傅!"陈志远挤过人群,"您还记得我吗?"
老师傅抬起浑浊的眼睛,目光在陈志远脸上停留几秒,突然亮了起来:"县委陈秘书?你现在......"
"我开了家快餐公司。¨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陈志远蹲下身,与老师傅平视,"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傅传授手艺。"
张师傅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快餐?那是糟蹋手艺......"
"不是普通快餐。"陈志远从包里掏出一个饭盒,"您尝尝。"
饭盒里是远航快餐的招牌香酥鸡。张师傅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周围的老师傅们都安静下来,目光集中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
"火候还行。"张师傅终于开口,"就是五香粉配比不对,桂皮多了半钱。"
陈志强眼睛一亮:"您愿意来我们这当技术指导吗?月薪八十,包吃住。"
老厨师们骚动起来。一个瘸腿师傅挤到前面:"我会白案!东风饭店的银丝卷全是我抻的!"
"我会吊汤!我红案拿过地区比赛第二名!"......
当天晚上,远航快餐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十五名下岗老师傅坐在前排,身上还带着国营饭店的油烟味。陈志远在黑板上写下"远航烹饪学校"六个大字,粉笔灰在灯光下纷纷扬扬。
"各位师傅,从今天起,你们的手艺就是学校的教材。"陈志远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要把你们的经验变成标准,让更多年轻人学会。"
张师傅哼了一声:"炒菜靠的是手感,怎么标准?"
"这就是请您来的原因。"陈志远打开投影仪,墙上出现一张流程图,"我们把每道菜分解成步骤——选料、刀工、火候、调味......"
"胡闹!"瘸腿李师傅拍案而起,"我师父教我的时候说,厨艺是'三分手艺七分心'!"
会议室的门突然开了。秦雪推着辆奇怪的推车进来,车上是个改造过的电磁炉,连着各种仪表和指示灯。
"这是张建军设计的教学灶台。"她按下开关,炉面亮起一圈圈红光,"温度可以精确到正负五度。"
老师们傅围上去,像看西洋镜似的打量着这个铁疙瘩。张师傅试探着把手放在炉面上方:"这能炒出镬气?"
"配合特制的铁锅就行。"张建军从角落里站起来,军装上沾着机油,"我在炊事班时就琢磨,为啥同样的菜,老王班长做出来就是比我们香......"
老王骄傲地挺起胸膛:"老子凭的是感觉!"
"感觉可以量化。-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张建军调出一个界面,上面跳动着曲线和数据,"您每次炸鸡时的油温变化,我都记录下来了。"
会议一直开到凌晨。最终,张师傅在合同上按下手印时,老泪滴在纸上晕开一片。陈志远知道,这不只是一纸聘书,更是一个时代的交接——国营饭店的"活化石"们,将要在这个草台班子里延续他们的厨艺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月十六,烹饪学校在废弃的县党校挂牌。开学典礼上,二十个年轻人穿着统一的白制服,向十五位老师傅鞠躬敬茶。瘸腿李师傅接过茶碗时手抖得厉害,茶水洒在崭新的中山装上——这是陈志远特意为老师们定做的"教授服"。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远航一期'。"陈志远站在褪色的党徽下讲话,"半年后,你们中将有人成为店长,有人成为培训师......"
"报告!"一个戴眼镜的学员突然举手,"我想学张师傅的'开水白菜'!"
会议室里一阵哄笑。那可是国宴级别的功夫菜,没十年功底想都别想。
张师傅却慢慢站起身,走到操作台前。他打开一个帆布包,取出把锃亮的大菜刀:"今天教第一课——切白菜。"
学员们面面相觑。切白菜?这不是侮辱人吗?
张师傅拿起一颗大白菜,刀光一闪,菜帮子整齐地分成四瓣。他的动作越来越快,案板上响起一阵密集的"哒哒"声。五分钟后,他捧起一撮切好的白菜丝放在白瓷盘里——细如发丝的菜叶在灯光下几乎透明。
"开水白菜的精髓不在开水,而在白菜。"张师傅的声音有些沙哑,"每根菜丝要能穿过针眼,这样的白菜在清汤里才会像芙蓉花一样绽放。"
教室里鸦雀无声。陈志远看见那个提问的眼镜学员悄悄把刚掏出来的笔记本又塞回了口袋——有些手艺,确实不是文字能记录的。
培训进行到第三周,问题开始显现。老师傅们各自为政,教的内容五花八门。张建军蹲在监控室里,看着十五个教室传回的录像直挠头。
"得统一教材。"秦雪翻着厚厚一叠笔记,"但每个师傅的配方都是绝活,谁肯拿出来?"
陈志远想起昨天夜里路过厨房,看见瘸腿李师傅一个人在揉面团,月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他悄悄观察了半小时,发现老师傅每揉十下就要蘸一次水——这个细节在白天教学时从未提过。
"我们换个思路。"陈志远突然说,"不要求他们公开秘方,而是把技术分解成模块。"
第二天,一场特殊的"比武大会"在学校操场举行。十五位老师傅各自亮出绝活,从拉面到雕花,从爆炒到慢炖。陈志远带着团队在旁记录,把每道工序拆解成可量化的步骤。
"红案组第七模块——'滑炒'。"张建军对着录音机口述,"铁锅预热至180度,倒入油30克,下主料后翻炒频率每分钟60次......"
楚明月带着美术组的学员在旁绘制示意图。有个细节让她困惑不已:"张师傅,您每次炒菜前为什么要用生姜擦锅?"
老厨师神秘地笑了:"这是'养锅',铁锅有了姜味,炒出来的菜更香。"
"科学解释是姜汁在高温下形成保护膜,防止食材粘锅。"秦雪在笔记本上写道,"同时释放挥发性物质提升风味。"
就这样,传统厨艺被一点点拆解、量化。三个月后,第一本《远航标准烹饪教程》油印出炉。淡蓝色的封面上,楚明月画了把勺子与游标卡尺交叉的图案,象征着经验与科学的结合。
但最大的挑战来自实践环节。二十个学员轮流在智能灶台上练习,做出的菜却总是差强人意。
"火候数据都对,就是差点意思。"张建军对比着老王班长的样品,眉头紧锁。
陈志远尝了一口学员做的香酥鸡,外皮酥脆,肉质也嫩,但就是少了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滋味。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跑回办公室,从保险柜里取出个小铁盒。
"把这个加进去。"他把铁盒递给张建军,"老王班长的'秘密武器'。"
铁盒里是一些褐色粉末,闻着有股特殊的香气。张建军用指尖蘸了点尝,眼睛一亮:"香菇粉?"
"不止。"陈志远笑了,"还有虾皮、干贝和一点点陈皮,老王在炊事班时用津贴买的。"
当天的实验课上,学员们终于做出了让老师傅点头的成品。眼镜学员捧着金黄色的炸鸡,激动得语无伦次:"就是这个味道!和总店一模一样!"
毕业考核那天,县商业局的领导被请来当评委。二十位学员每人随机抽取三道菜,要在两小时内完成。操作间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切菜声和油锅的滋滋声,老师傅们背着手巡视,时不时纠正一下姿势。
最精彩的环节是"盲测"。评委们被蒙上眼睛,品尝学员和老师傅们同时制作的同一道菜。十道菜尝完,商业局局长摘下眼罩,惊讶地发现有三道菜他居然分不清哪份是学员做的,哪份是老师傅做的。
"奇迹啊!"局长握着张师傅的手直摇,"半年就能教出这样的徒弟?"
张师傅却摇摇头:"他们离出师还早。厨艺这东西,数据能教七分,剩下三分得靠时间熬。"
结业典礼上,陈志远宣布了一个决定:二十名学员中,十五人将派往各地加盟店当厨师长,五人留校任教。更令人意外的是,每位老师傅将获得学校1%的干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瘸腿李师傅拄着拐杖上台领聘书时,突然老泪纵横:"东风饭店三十年,临了给我个'编余人员'。这儿半年,倒成'教授'了......"
典礼结束后,陈志远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暮色中,他看见张师傅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双杠上抽烟,佝偻的背影被夕阳拉得很长。
"想饭店了?"陈志远递上一瓶汽水。
老厨师摇摇头:"想我师父了。他要是知道我把手艺拆解得七零八落,非从坟里爬出来揍我不可。"
"但您的手艺能传下去了。"陈志远轻声说,"不止二十个,将来会有两百个、两千个徒弟。"
张师傅猛吸一口烟,突然笑了:"小子,知道我为啥答应来吗?"他指向远处的教学楼,"那天看见校牌上'烹饪'俩字,我就知道你不简单——别人都叫'厨艺培训',只有你把这行当学问做。"
三个月后,当第一期学员的创业统计报表送到陈志远桌上时,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二十人中有十七人成功开店,存活率8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0%。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店铺的平均客单价竟然比直营店还高出10%。
"老树发新芽啊。"周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文章配图是张师傅在指导学员切菜的侧影,阳光透过窗户,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天晚上,陈志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到知青点,老王班长正用行军锅炒野菜。锅里的野菜突然变成了金黄色的炸鸡,香气飘得很远很远......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